血帅
字体:16+-

勇将

项籍(前232-前202),字羽,号“西楚霸王”。项羽

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华史上的战神。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崛起,举兵反秦。三年,征伐九州,一统天下。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神话。一、少年英雄,志在天下。楚国灭亡之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浙江湖州)。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籍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再管他。籍身高八尺,力能扛(读音gāng,音“钢”)鼎(霸王举鼎一词的由来),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秦二世元年(前二〇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即大泽乡起义),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二、定陶之战,初露头角项梁起义后,征集精兵八千,项羽做了裨将(副将)。为了便于号召,采纳谋士范增建议,立前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建都于盱眙,仍称楚怀王。项梁率义军在和秦军战斗中接连取胜,产生了骄傲轻敌思想。结果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被秦军章邯指挥的军队打败,项梁战死。三、巨鹿之战,雄霸天下定陶之战后,秦军北渡黄河,攻打起义抗秦的赵王歇和张耳,将赵军围困于巨鹿(今河北平乡)。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副将,率兵救援。宋义率军到达安阳(今河南安阳南),便畏缩不前,屯兵四十六天。当时,阴雨连绵,起义军缺衣少粮,处于困境之中。项羽当机立断,一剑杀了宋义,迫使楚怀王任命他为上将军,并命他立即挥师北上救赵,后渡过一条通往赵国的漳河,但由于寡不敌众,士气低落,项羽遂命令军士凿沉渡江用的船只,打破吃饭用的铁锅,身上只带三天干粮,军士们个个以命相抵,大破秦军(破釜沉舟一词的由来)。说起秦朝,人们总是先想到大秦雄师,其气吞如虎,横扫六合的气概让千年来无数风流志士遐想,讴歌!秦之兴起,无疑其内在战争机器的疯狂开动,外在百万铁军的征讨四方,打下前所未有的天下。然而短短十五年间,泱泱大秦,毁于一旦,真是应了其兴也勃,其败也勃。秦朝大厦倒塌之快,其内在外在有各种问题,但是给予大秦最沉重一击,使强悍的大秦再无能开动其战争机器,无疑是项羽的天才之作——巨鹿之战。四、彭城之战,逆转乾坤汉王元年二月,刘邦乘田荣起兵反楚,项羽出兵齐地(今山东大部)之机,袭占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二年四月,齐、楚军胶着于城阳(今山东荷泽东北),楚都彭城空虚。刘邦即以项羽杀害楚怀王为口实,在洛阳聚集各路诸侯联军56万,分路进攻彭城。汉将曹参、灌婴、周勃等率军从围津(今山东东明)渡过黄河,攻占煮枣(今山东东明南),击败楚大将龙且、项佗于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兵抵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从西北面抄袭彭城;将军薛欧、王吸、王陵率军由宛(今河南南阳)经叶县(今河南叶县西南)出阳夏(今河南太康),从南面攻楚;刘邦率夏侯婴、卢绾及各路诸侯军经曲遇(今河南中牟东北),向东南攻占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时,彭越率3万人马归附。为掩护联军侧后,刘邦拜彭越为魏相,令其攻占梁地(今河南东北部)。此后,刘邦军由西向东连克砀(今河南夏邑东南),萧(今安徽萧县西北),顺利攻占彭城。项羽闻讯,留部将继续攻齐,自率精兵3万由鲁(今山东曲阜)迅速南下,出胡陵占领萧县,切断联军退路,随后,由西向东反攻。楚军乘刘邦纵情享乐,疏于防范之机,晨时开始进攻,中午即大破联军,将刘邦所部挤压于谷水、泅水(位于今江苏徐州市西)之地。联军自相践踏,被楚军斩杀10余万人,余部向西南山地溃退。楚军追至灵壁(今安徽濉溪西南)的睢水再歼联军10余万汉军逼入睢水,并围困刘邦,意图生擒。值大风骤起,飞沙走石,刘邦率数十骑乘机逃走。此战,刘邦遭到严重挫折,诸侯纷纷背汉向楚。五、东城快战,惊天逆袭《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六、乌江绝唱,战神之殇《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这是何等豪情!七、宿敌敬意,应有之姿《汉书文艺志》记载兵书五十三家,其中:兵权谋十三家、兵形势十一家、兵阴阳十六家、兵技巧十三家。《项王》被归入兵形势家。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这是韩信与刘邦第一次交谈时对项羽的评价。然而,项羽的军事思想却也是被张良和韩信整理出来的。这是对手的敬意,也是项羽的应有之姿!勇猛指数10智谋指数10总评10

编辑本段西汉英布

英布

英布(?—前195),六(今安徽省六安市)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初属项羽,为霸王帐下五大将之一,被封为九江王,后叛楚归汉,被封为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英布出身平民,少时有人给他算命说他在受刑之后会被封王赐爵。到壮年果然犯秦法遭黥刑,黥布认为自己成名的日子不远了,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史记·黥布列传》)别人听到后,一起戏笑他。后英布被送往郦山服刑,郦山刑徒有数十万人,英布结交刑徒中豪杰之士,率领一伙人逃人江泽中做了强盗。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爆发后,英布投靠了番君吴芮,并做了他的女婿。集聚数千人,举起了反秦大旗。秦将章邯灭掉陈胜,打败吕臣军后,英布率军攻打秦左右校,在清波(今河南新蔡西南)大获全胜,于是引兵向东。这时听说项梁已平定江东、会稽,正渡江向西,队伍不断壮大,众多将领归附项梁,英布便投靠了他。在项梁帐下,英布作战最为勇敢。后陈王死,项梁立熊心为楚怀王。项梁号为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不久项梁在定陶被章邯所杀,楚怀王徙都彭城,英布及诸将都聚保彭城。这时秦国围攻赵,赵数次使人向楚求救,楚怀王使宋义为上将,范增为末将,项羽为次将,英布﹑蒲将军皆为将军,悉归宋义指挥,北进救赵。后项羽杀宋义,楚怀王立项羽为上将军,诸将皆归项羽指挥。项羽命英布先渡河击秦。英布屡击章邯之军,切断秦朝军队粮道,项羽遂与英布会合,大破秦军,收降章邯等人。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而诸侯之军都原隶归楚的原因,多在英布能以少胜多,震服侯军。项羽率兵西至新安,命英布等人夜间坑杀章邯降兵二十余万人。到函谷关后,因刘邦派兵驻守,不能入关。项羽又派英布等人从闲道破关而入,攻到咸阳。英布在作战中,常为先锋,深得项羽器重,后项羽分封,立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安。汉朝元年(前206)四月,项羽楚立怀王为义帝,迁都长沙,暗中则派英布在路上偷袭。八月,英布追到郴县把楚怀王杀死。汉二年,齐王田荣叛楚,项羽出兵击齐,向英布征兵,英布托病,只派将领率几千人前往。刘邦在彭城击败项羽,英布也托病不救,这就引起了项羽对英布的怨恨。项羽数次派人去召英布,英布害怕,不敢前往。项羽因担心北边齐﹑赵,和西边刘邦的军队,又因为爱才心切,可以任用,所以没有发兵攻打他。汉三年,刘邦攻楚,大战于彭城,汉败,退却。刘邦对左右说:“像你们这班人,实在不值得共商天下事。”隋何问其故,汉王说:“有谁能替我出使九江,让九江王发兵背叛楚国,牵制在齐地的项王数月,我便可稳获天下了。”隋何请求前往。到九江后,隋何通过九江王太宰以通关节。可三天也没有见到英布。隋何于是游说太宰说:“英布不见我,定是因为楚国的强大而汉国弱小。这也正是我出使的原因。你先让我见他,假如我说得对,那是大王所想听的;假如我说得不对,那我隋何甘心在九江受死,以表明贵国背汉而亲楚的决心!”太宰把这话转告了英布,英布召见隋何。隋何说:“汉王派我送信给大王,我十分诧异您为何与楚那么亲近?”英布说:“我一向以臣礼服事项王。”隋何说:“您同项王都是同列的诸侯,而您却以臣礼服事他,您定认为楚国强盛,可以依靠。但是项王伐齐,他可以亲负墙板筑杵,为士卒先锋,您就该来率九江军队,去做楚国的先锋。而现今您却只发兵四千去帮助楚王,一个向北臣事别人的人,难道应当这样做吗?汉王攻打楚国彭城,您就该悉发九江之兵渡淮援助楚王,与汉王日夜做战,决一雌雄。而您虽拥有万人之军,却袖手旁观,不肯派一兵一卒。这是一个依赖他人立国者应当做的吗?您以空名归向楚国,却完全依赖自己,我认为这样做没好处。您之所以不肯背叛楚国,无非是因为汉弱楚强,可是楚兵力虽强,但因项羽违背盟约,杀害义帝,天下人都以不义之名责备他,他还自恃百战百胜,兵强国盛呢。至于汉王,在收降诸侯之后,回守成皋、荥阳,从蜀运来粟谷,辟深沟建营垒,守边地。楚人调回部队,中间隔着梁国,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这时欲战不能,攻城乏力,老弱残兵要从千里之外转运粮食,楚军到达荥阳、成皋时,汉军只要坚守不出,这样,楚军进不能攻,退不能脱身。所以说楚军是靠不住的。假若楚胜汉,诸侯必定自危而相互救援。可见一旦楚国强盛起来,定会招致天下兵力的对抗。所以楚不如汉,这形势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您不归附万无一失的汉,却要自托于岌岌可危的楚国,我对大王的做法感到不解。我并不认为九江的军队就足以灭楚,大王若发兵背叛楚国,楚项王必会滞留在齐国数月,这样汉取天下就成了十拿九稳的事了。我恳请大王您归附汉王,汉王定会划地分封您为王,何只现在区区的九江之地!所以汉王遣臣向您献计,愿大王考虑考虑。”英布说:“我听从你的指教。”但只是暗中答应叛楚归汉,不敢泄漏风声。这时楚使者在九江急催英布发兵救楚,住在传舍中,隋何直手传舍,坐到楚使者的上座,说:“九江王已归附汉王,楚凭什么让他发兵?”英布愕然。楚使者大吃一惊,起身走了。隋何趁势劝说英布:“大王归汉已成事实,应当立即杀掉楚使者,不让他回楚。同时尽快与汉联结。”英布听从了隋何的话,杀死了楚使者,起兵攻楚。楚派项声、龙且攻打九江。数月,龙且攻九江,大破英布军,英布怕诛,从小路逃往了汉地。英布拜见汉王,汉王正坐在床上曲腿洗脚,召英布人,英布见状大怒,后悔归汉,想自杀。但当他进了自己的官舍时,见陈设、饮食、随从同汉王的一样,又大喜过望。于是派人复入九江,得知楚已派项伯收编九江部队,杀尽了英布的妻子儿女,英布的使者找到英布不少故旧宠臣,率领几千人投奔汉王。汉王又增拨军队给英布,跟他一路北上,收兵至成皋。四年七月,立英布为淮南王。都六,统九江、庐江、衡山、豫章诸郡。汉五年,英布率兵入九江,攻下数城。六年,同刘贾一道入九江,诱大司马周殷反楚,同周殷兵联合攻楚,在垓下大破项羽军,项羽自杀,楚汉战争结束。汉王十一年,吕后诛杀淮阴侯韩信,引起了英布的惊慌。同年夏,又杀梁王彭越,将他剁成肉酱,分赐给诸侯。英布得到后,大为恐慌,怕祸及自身,于是暗中聚合部队,随时注意邻郡的动静。英布有一宠姬病了。送去就医,医生同中大夫贲赫对门而居。因宠姬常去就医,贲赫自以为是侍中,向英布宠姬大献殷勤,厚礼馈赠,并同英布宠姬在医生家一同饮酒。宠姬回来后向英布提到贲赫,并称赞他是温厚长者。英布责问宠姬何以知道贲赫。宠姬便把相交情形告诉英布。英布怀疑她跟贲赫淫乱。贲赫得知后大恐,称病不出。英布愈怒,想逮捕他。贲赫情急,上书告发英布谋反,并乘传车赶往长安。英布派人追赶,没赶上。贲赫到了长安后上书称英布已有谋反迹象,建议可在他未发兵前杀掉他布。刘邦看后与丞相萧何商量,萧何认为英布不会如此,恐怕是仇家诬陷。提出先拘捕贲赫,再暗中派人察访验证。英布见贲赫已逃,还上书言变,怀疑他说出了自己暗中布置之事,再加汉朝使者前来查验,便杀了贲赫全家,起兵反叛。消息传到长安,刘邦赦免贲赫,封他为将军。刘邦召集诸侯讨论如何应变,诸将都说:“出兵攻打他,活埋了这小子!”汝阳侯滕公夏侯婴请教前楚国令尹薛公。令尹却认为这很自然。滕公不解说:“皇上割地封王与他,赐爵位给他,让他做万乘之主,厩富且贵,为何还要造反?”令尹道:“去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这三个人为国家建树的功劳相同,可谓三位一体。而前两个相继被杀,英布自知杀身之祸随时会降到自己头上,所以造反。”滕公于是向刘邦举荐令尹,刘邦召见令尹,令尹分析英布军虽有上、中、下三计可施,但英布出身郦山刑徒,经过奋斗终成了万乘之主,他的所做所为只是为了自身,而不为百姓谋福,不为后代子孙考虑。所以只能出下策。下策一施,皇上可高枕无忧。”刘邦封薛公为千户,自己亲率大军讨伐英布。英布造反之初曾对他的将士说:“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余不足畏也。”(《史记·黥布列传》)这才率军反叛。英布的计划果不出薛公之谋,出下计:东击荆,荆王刘贾战死于富陵。英布尽收其兵,渡淮水击楚。楚发兵与英布在徐、僮大战,楚军想互相救援,出奇制胜,把军队分为三支。有人警告楚将:英布善用兵,百姓一向怕他。再者楚军在本地作战,容易败散,而把军队分为三军,若一军战败,其余二军定散败,不可能相救。但楚将不听,英布果然先打败其中一军,其余二军也互解逃散了。英布率兵向西,与汉军相遇于蕲西(今安徽宿县南),会战于甄,英布军队精锐,刘邦只得固守庸城,看见英布军的列阵如项羽的军队,汉皇非常厌恶,远远地对英布说:“何苦而反?”英布说:“欲为帝耳。”(《史记·黥布列传》)刘邦大骂英布,与其大战,英布败走,渡过淮河,屡次停下来与汉军交战皆不利。英布率百余人逃到长江以南。英布原同番君吴芮通婚,所以长沙哀王(吴回,吴芮之孙)让人欺骗英布,假装同他逃跑,诱使英布逃向南越,英布相信了,同使者去番阳。番阳人在兹乡一农户家将英布杀死。勇猛指数9智谋指数6总评7.5

编辑本段西汉霍去病

霍去病

霍去病,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漠北决战。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这就是河西大战。19岁的统帅霍去病不负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惨胜,一万精兵仅余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斩敌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在这一场血与火的对战之后,汉王朝中再也没有人质疑少年霍去病的统军能力,他成为汉军中的一代军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展开收复河西之战。此战,霍去病成为汉军的统帅,而多年的老将李广等人只作为他的策应部队。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战的公孙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马”还不如两年前的长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没有起到应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将李广所部则被匈奴左贤王包围。霍去病遂再次孤军深入,并再次大胜。就在祁连山,霍去病所部斩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六十三人。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十九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发生的时间在秋天。两场河西大战后,匈奴单于想狠狠地处理一再败阵的浑邪王,消息走漏后浑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汉朝。汉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当霍去病率部度过黄河的时候,果然匈奴降部中发生了哗变。面对这样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带着数名亲兵就亲自冲进了匈奴营中,直面浑邪王,下令他诛杀哗变士卒。我们永远也猜想不出此时的浑邪王心里都在想些什么。那一刻他完全有机会把霍去病扣为人质或杀之报仇,只要他这样做了,单于不但不会杀他反而要奖赏他。然而最终浑邪王放弃了,这名敢于孤身犯险不惧生死的少年的气势镇住了他。霍去病的气势不但镇住了浑邪王,同时也镇住了四万多名匈奴人,他们最终没有将哗变继续扩大。河西受降顺利结束,而今天的我们却只能用景仰的心努力想象,那个局势迷离危机四伏的时候,那位十九岁的少年是怎样站在敌人的营帐里,仅仅用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将帐外四万兵卒、八千乱兵制服的。汉王朝的版图上,从此多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并入汉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对外虏的受降,不但为饱受匈奴侵扰之苦百年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更从此使汉朝人有了身为强者的信心。元狩四年(公元前119),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这时的霍去病,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汉军的王牌。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能力无比信任,在这场战争的事前策划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单于,结果由于情报错误,这个对局变成了卫青的,霍去病没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对手,而是碰上了左贤王部。然而这场大战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巅峰之作。在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的过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袭两千多里,以一万五千的损失数量,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大约是渴望碰上匈奴单于,“独孤求败”的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从长安出发,一直奔袭至贝加尔湖,在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沿路大胜,这是怎样的成就!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而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二岁。完成了这样不世的功勋之后,霍去病也登上了他人生的顶峰:大司马骠骑将军。然而仅仅过了两年,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就去世了。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霍去病谥封“景桓侯”。勇猛指数9智谋指数10总评9.5

编辑本段东汉吕布

以小说《三国演义》吕布是当之无愧的三国第一猛将,但历史上并未有确切证据吕布

吕布(?—198)字奉先,演义“三国第一武将”,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五原县)人,擅长骑射,膂力过人,号为飞将,闻名于并州;刺史丁原用布为主簿。董卓入京后,诱使吕布杀死丁原,率其众来投。董卓大见亲侍,令布为骑都尉,随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杀布,布怒,与司徒王允计杀董卓。卓党李傕等啸聚为贼,攻打长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张杨,最后在张邈、陈宫的策划下入主兖州,与曹操展开数度激烈的争夺战,先胜后败,投靠徐州的刘备,屯兵小沛。吕布趁刘备攻袁术之机夺取了徐州,后在曹操的调解下与备和解。袁术攻打刘备,吕布以辕门射戟为赌注,使袁军退却。袁术起兵伐吕布,吕布大败。但后曹操和刘备联军攻打,困守下邳。布虽骁猛,然缺智谋,又信妻言,不纳群下之言。曹操堑围三月,吕布军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吕布亦就缚,与陈宫、高顺被戮于白门楼。勇猛指数10智谋指数5总评8

编辑本段东汉马超

马超

字孟起,扶风(京畿三辅左冯羽,右扶风)茂陵人氏。马超父亲叫马腾,大约在汉灵帝末年(180-189)与西州的边章、韩遂等共同起事(起义造反)。初平三年(汉献帝年号),马腾、韩遂率兵进军长安。当时的汉朝廷(将两人招安),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驻守金城兰州)。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驻守郿县。当年,马腾又一次攻击了长安,结果军败,就退回了凉州。到了(曹操当政)派钟繇为司隶校尉进驻长安,掌握关中地区时,钟繇便分别写信给韩遂和马腾,为他们陈述利害(化解了韩马之间的矛盾)。马腾便派长子马超助钟繇在平阳讨伐高干、郭援。此战中马超的部将庞德在阵中斩杀了敌方主将郭援。后来马腾与韩遂起了矛盾,马腾便请求回到京畿(这里的京畿分不清楚是长安三辅还是当时许昌)。因为这个便封马腾为卫尉(掌管京城各门守卫的官,属于九卿之一)让马超接手了马腾的部队,并拜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与曹操大将许褚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使得许褚赤身上阵,曹操恐许褚有失急令许褚收兵,可见武艺之高强。后投靠蜀汉,病终。勇猛指数9智谋指数5总评7

编辑本段魏国冉闵

冉闵

冉闵(ranmin),汉族,民族英雄。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开国君主。冉闵(ranmin)为今人所广为知闻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他是拯救了汉族的抗胡英雄,亦以勇猛著称公元309年,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在和匈奴前赵帝国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亲人都没于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个11岁的少年——冉瞻(按现在的标准还是一个孩子),冉瞻带领所部乞活余部继续与胡人英勇战斗。公元310年,石勒(此时是前赵的大将)攻打河内,勒见两军阵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长而勇悍,精于骑射,阵前临矢石不顾。勒赞曰:“此儿壮健可嘉!”冉瞻众寡不敌,被俘。石勒徒冉瞻及其部众于兰陵郡。327年,冉瞻在和凶奴前赵的战斗中被斩于阵前。冉瞻之子就是后来的冉闵。冉闵除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外,还善于使用智谋。公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公元338年,少年冉闵首次参加战争,在昌黎大战,史载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虎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当时北方燕代之地,后赵镜内有内迁的丁零,乌恒,夫余等各族各部,时常有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冉闵在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斗中屡立奇功(其间也有两次调到外地作战)。公元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冉闵威震中原。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先后经历六场恶战。(1)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6)六战又有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不退反进竟十战十捷!!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武力威胁,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退出中土,各自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从此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在返迁的路上这些不同民族的胡族相互进攻对方,掠杀对方,抢食粮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诸胡乱中华时,北方汉人被屠杀的只留下四五百万,最主要的凶手是匈奴人和源于东欧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这个民族有拿人头祭祀的习惯)冉闵灭羯赵,歼灭三十多万羯族与匈奴为主的胡兵。冉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省各地的复仇屠杀。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鉴、石琨、石宠、石蟠被灭三族,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在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骑兵。还有数万后续部队)包围。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战斗经过本文从略),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机械地和敌人拼命,掩护随军的其他重要官员撤离战场,一直杀到最后一人……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呼!”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正史记载,决非杜撰)作者语:冉闵壮志未酬,天地为之大恸,可惜上天既然体恤冉闵的用心,为何不干脆赐他胜利的结局。为何还要让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尽同胞的谩骂。苍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时冉闵的英雄事迹才能在世间广为流传。冉闵就义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悲天呼地。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由于冉闵的王朝时间很短。大臣多自杀殉国。没有人给冉闵写书立传。后来统治北方的北魏(鲜卑王朝)的史学家把冉闵大骂一顿。在史书上没有人为冉闵正义直言。而后代又缺乏资料,只能根据以前遗留的资料来整理。某些太监史学家片面强调冉闵的杀胡。而不说明冉闵杀胡的原因。想想冉闵一声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无月不战,日日相攻。可见冉闵当时的政策是顺应民意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并不是冉闵有心挑拨。而是当时的矛盾不可调和。那些穿者兽皮。吃着生肉的野蛮部落。哪里懂得礼仪廉耻,生命的价值。入侵印度的蛮族部落把创造古代印度文明的当地人当作奴隶一样的趋势。印度的种姓制度大家都知道吧。21世纪的今天还生活在印度社会低层的贱民。就是那些几千年前被征服的印度本国人。冉闵天王招告天下,邀四海豪杰奋起杀胡。屠胡令所到之地。中华子民纷纷响应。汉军威武!!汉军威武!!大小胡寇四散而溃!九州大地终复炎黄本色。我族方才免于重蹈古印度人之悲剧。在火焰塔以及满清人所写的正史和小说里。都有许多对冉闵的污蔑。比如说冉闵被胡人收做义子。但是在南朝的史书从来没有记载。我们只能通过被人篡改的史料来一窥这位1700年前的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岳飞,文天祥都是我们很熟悉的人物。但是冉闵却被埋没于浩瀚史书中。冉闵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拯救了危在旦夕的中华文明。不惜自己的声誉背负了2000年的骂名。为我们这些后代夺回了生存空间。冉闵的武功决不亚于岳飞!岳飞其实是想成为第二个冉闵。冉闵的功绩与日月同辉!!冉闵是公元四世纪的东亚明星。是人民心中的唯一希望。人们都说冉闵就是西楚霸王项羽转世来拯救汉人的英雄。来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百姓。关中80万汉族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千里跋涉来投奔冉闵就是明证。勇猛指数10智谋指数10总评10

编辑本段北齐斛律光

斛律光

斛律光(515~572)中国北齐名将。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出身将门,斛律金之子。初任都督,善骑射,号称“落雕都督”。后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有一女斛律氏为高纬皇后。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北齐天统五年(569)十二月,周军围攻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北),断齐军粮道。武平元年(570)正月,他率步骑3万破宜阳周军,再通粮运;周军复攻,他领军迎战,又获胜利,俘北周开府仪同三司宇文英等。二年,率众于平陇(今山西稷山西)等地筑垒,迎战北周骠骑大将军韦孝宽所率步骑万人,大破之,俘斩千计。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三年,北齐后主高纬听信谗言,将其诱杀。女亦被废。老将军在高欢军中唱《敕勒歌》名扬古今。斛律光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17岁被高欢提为都督,后为高澄亲信都督,不久为征虏将军,累升卫将军。一次随世宗打猎,一大鸟在云际飞翔,斛律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大鸟如车轮旋转落地,却原来是一只大雕,被时人称之为“落雕都督”。斛律光刚直,治军严,打起仗来,总在前方指挥,因此他的部队战斗力很强。在北齐和北周的频繁战争中,他带兵几十年,多次立功,从没有打过败仗,北周将士都很怕他。河清三年(公元564年),北周派大将达奚成兴侵齐平阳(山西临汾西南),北齐派斛律光率步骑三万抵抗。达奚听说是斛律光迎战,不战而退,齐军乘胜追入周境,俘虏了周军2000多人。是年冬,北周宇文护亲自挂帅,以柱国大司马尉迟迥为先锋,率兵10万攻打洛阳,并派雍州牧齐国公宇文宪、同州刺史达奚武、泾州总管王雄屯兵邙山(河南洛阳西)策应。北齐则派兰陵王高长恭和斛律光前往救援,齐王自己也带领卫兵从晋阳出发,作为后应。齐周两军在邙山相近,斛律光首战告捷,与高长恭带500骑兵突破周军包围进入洛阳城,与城内守军会合。周将尉迟迥退守邙山,会合宇文宪、王雄等兵拒战。猛将王雄驰马挺槊冲入斛律光营中,斛律光见其来势凶猛,奔出阵后,落荒急走,只剩一箭,随行也仅有一卒。王雄紧追,相距数丈,大喊:“当擒你献给天子”!语音未落,只见斛律光取弓措箭,返身一射,正中王雄前额。王雄伏抱马首奔回营中,当晚因伤势过重死去。斛律光乘势击杀,大败周军,“斩捕首虏三千余级,迥、宪仅而获免,尽收其甲兵辎重”。齐王高湛赶到洛阳策勋班赏,晋升斛律光为太尉,又封冠军县公。天统三年(公元567年)十二月,北周又围攻洛阳,阻断齐军粮道。第二年正月,斛律光奉高湛命率步骑三万讨之。军至定陇,与在鹿卢交屯兵的周将张掖公、宇文桀、中州刺史梁士彦、开府司水大夫梁景兴等相遇。斛律光“擐甲执锐,身先士卒”,大败宇文桀军,斩首两千余级。齐军长驱直下,直到宜阳,与在这里防守的北周齐国公宇文宪、申国公拓跋显敬相持百日。为了沟通宜阳道路,斛律光营筑了统关、丰化二城,在齐军返回时,宇文宪等率军5万追击,斛律光纵骑反攻,杀败周军,俘虏其开府宇文英、都督越勤世良、韩延等。宇文宪又令宇文桀、大将军中部公梁洛都、梁士彦、梁景兴率步骑3万,于鹿卢交断路拦击,斛律光与韩贵孙、呼延族、王显等合击,大破之,斩杀梁景兴,获马千匹,因军功被加封为右丞相、并州刺史。这年冬天,斛律光率步骑5万在玉壁营筑了华谷、龙门二城,与宇文宪、拓跋显敬相持,宇文宪再也不敢妄动。斛律光又进围定阳,营筑南汾城,置州逼周军,胡、汉民众万余户前来归附。武平二年(公元571年),斛律光率众筑平陇、卫壁、统戎等镇、戍13所。北周柱国抱罕公普屯威、柱国韦孝宽率步骑万余进攻平陇,与斛律光战于汾水之北,周军大败,被俘杀千余人。接着北周又派其柱国纥干广略图攻宜阳,斛律光率步骑5万赴之,大战于城下,战败周军,夺取了北周的建安等四戍,俘获周军千余人,凯旋而归。斛律光一个女儿作了皇后,两个女儿是太子妃,子弟皆封侯作将,还娶了三位公主。他的弟弟外律羡都督幽州刺史,在边境筑城设险,养马练兵,修水利、劝农耕,威震突厥。全家功高位显,门第极盛。因此,斛律光常为此担忧,怕惹来祸患,居家很严,生活节俭,不谋私利,杜绝贿赂,门无宾客,也不肯干预朝政。北齐后主高纬是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他宠信祖(王廷)、穆提婆等小人,政治黑暗腐败。斛律光非常讨厌这些人,说“目人用权,国必破矣”!引起了他们的忌恨和陷害。北周名将韦孝宽屡与斛律光交战皆不能获胜,他知道高纬昏庸,又听说斛律光与祖廷等权臣有隙,便制造了斛律光篡位的谣言,编成儿歌,在邺城歌唱,歌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为一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谣言暗喻斛律光有篡位野心。祖廷等乘机向高纬进谗言,又指使人诬告斛律光谋反。武平三年(公元572年)六月,高纬假赏给斛律光骏马一匹,约其第二天游观东山,诱到宫中,将其杀害,时年58岁。并以谋反罪尽灭其族,还派人抄家,结果只得到一些宴射用的弓箭刀鞘,并无余财。齐后主高纬自毁栋梁,朝野为之痛惜。而周武帝得到斛律光被害消息极为高兴,下令大赦境内,于公元577年发兵长驱攻入邺城,灭了北齐。他下诏追封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并指着诏令对众人说:“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北齐书·斛律光传》)。勇猛指数8.5智谋指数8总评8

编辑本段隋朝史万岁

史万岁

史万岁(549—600.11.20),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隋朝名将。史万岁的父亲史静,为北周沧州刺史。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兼精占候”(《隋书·史万岁列传》)。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北周和北齐战于洛阳城北之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15岁的史万岁随父从军,他观察战场形势,认为周军将败,并令左右换装离去。不久,周军果然大败,其父因此奇之。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周武帝宇文邕率军平齐,其父史静战死,史万岁以忠臣之子,拜开府仪同三司,袭爵为太平县公。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北周宣帝宇文赞病死。周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专政。六月,相州(今河北省临漳西南邺镇)总管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恭外甥)恐杨坚专权对北周不利,公开起兵反对杨坚。史万岁随行军总管梁士彦前往征讨。军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县),有群雁飞来,史万岁对梁士彦说:“请射行中第三者”(《隋书·史万岁列传》)。于是发弓射去,雁应弦而落。三军见史万岁射技如此高超,无不心悦诚服。军至河北,与尉迟迥军相遇,史万岁每战先登,勇冠三军。邺城(今河北省临漳西南)之战,官军初战不利,稍稍退却,情势十分危急,史万岁大呼:“事急矣,吾当破之”(《隋书·史万岁列传》)。于是身先士卒,驰马奋击,连击数十人。在众人的协助政,官军士气复振,迅速扭转了战局。平叛后,史万岁因功拜为上将军。数年后,史万岁因大将军尔朱绩谋反被杀而受牵连,发配敦煌(今甘肃敦煌西)为戍卒。敦煌戍主甚勇武,常单骑深入突厥掠取羊马,突厥无论众寡都莫之敢当。因此戍主颇自负,常辱骂史万岁。史万岁非常忧虑,于是自言也精于骑射。戍主令其驰射,见果有功底,笑着说:“小人定可”(《隋书·史万岁列传》)。史万岁又单骑驰马入突厥境内,夺取六畜而归。戍主这才改变了对史万岁的态度,常与他同行,深入突厥境数百里,名振北夷。时隋文帝为完成统一大业,正与突厥作战。隋在抗御突厥进攻的同时,已完成了反击准备。隋开皇三年(583年)四月,隋军发起全面反击。隋文帝杨坚命秦州总管窦荣定率9总管、步骑兵3万,由凉州(治今甘肃武威)道北击突厥。五月二十四日,与突厥阿波可汗所部在高越原(今甘肃民勤西北)地区相拒。高越原地处沙漠地带,干枯无水。窦荣定军刺马血解渴;死者十分之二三。忽然遇雨,隋军士气大振。窦荣定乘势挥军奋力冲击,多次挫败阿波军。史万岁此时自投军门请求报效,要求立功赎罪。窦荣定数闻其骁勇,便于二十五日派人向突厥提出:“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隋书·史万岁列传》)。阿波可汗应允,遂派一名骑将挑战,窦荣定派万岁出马应战,万岁驰斩其将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再战,即请议和而退。了因此被授上仪同,兼车骑将军。隋开皇九年(589年),因参加隋灭陈之战有功,加上开府。江南自东晋以来,世家士族一直欺压寒门庶族。隋灭陈统一中国后,南方士族豪强因对隋实行的限制政策不满,便利用民间对隋欲移民关中流言的惊恐心理,乘机煽动叛乱。隋开皇十年十一月,婺州(治今浙江金华)汪文进、越州(治今浙江绍兴)高智慧、苏州沈玄侩等均举兵反隋,自称天子,署置百官,起兵攻陷州县,反乱大抵遍及原陈属地。其规模大者数万人,小者数千人,互相呼应,残杀隋朝官吏。隋文帝杨坚命内史令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平叛。杨素初败高智慧后,即派史万岁(时为行军总管)率军2000人进攻婺州,杨素则率主力由海道追击逃入海中的高智慧,直趋温州。史万岁率军从东阳(今浙江省中部金华江上游)别道而进,平定蔡道人、汪文进,翻岭越海,转战千余里,历经700多次战斗,击败叛军无数。史万岁军数十日杳无音信,远近皆以为其部已全军。由于水陆交通阻绝,信使不通,史万岁只得置书信于竹筒之中,浮于水上,顺流而下。有取水之人得到竹筒后,报告给杨素。杨素大喜,并上奏报于隋文帝。隋文帝接报后赞叹不已,赐史万岁家钱十万,官拜左领军将军。杨素军也继续追击反隋散兵,抓获高智慧,平定了叛乱。南宁州(治味县,今云南曲靖西)羌族首领爨翫于隋初接受招抚,被任命为昆州(治在今云南昆明市西郊马街附近)刺史,后又叛隋。隋开皇十七年(597年)二月,隋文帝史万岁为行军总管击爨翫。史万岁率部经蜻蛉川(今云南大姚)、弄栋(今云南姚安北)、小勃弄、大勃弄(二地均在今云南下关东南),进入南宁州地区。爨翫依险固守,均被史万岁击破。隋军行数百里,经过诸葛亮纪功碑,见其背刻铭文:“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隋书·史万岁列传》)。史万岁令左右将碑倒置,继续向西挺进,渡西洱河(今云南洱海),入渠滥川(位于云南下关东北),转战千余里,破西南羌族30余部,俘2万余人,诸羌大惧,爨翫被迫再度请降。献明珠宝物,表示愿听约束,并刻石勒铭,赞颂隋朝圣德。史万岁遣使飞骑上奏,请将爨翫入朝,隋文帝准其所奏。但爨翫心怀二志,不想随军入朝,便以金宝贿赂史万岁,于是史万岁便放爨翫而还。当时蜀王杨秀正在益州(今四川省成都),知其受贿,派人索取。史万岁闻知此事,将所得金宝全部沉于江底,杨秀无所获,只得作罢。史万岁以平定南方各部落之功,位进上柱国,又因与晋王杨广友善,而兼督晋王府军事。第二年,爨翫又反叛。蜀王杨秀弹劾史万岁受贿纵贼,致生边患,毫无大臣气节。隋文帝下令严查此事,查对属实,其罪当死。隋文帝责问他:“受金放贼,重劳士马。朕念将士暴露,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卿岂社稷臣也?”史万岁辩解说:“臣留爨翫者,恐其州有变,留以镇抚。臣还至泸水,诏书方到,由是不将入朝,实不受赂。”隋文帝见史万岁心有欺隐,大怒道:“朕以卿为好人,何乃官高禄重,翻为国贼也?”并对有司说:“明日将斩之”(《隋书·史万岁列传》)。史万岁惧而服罪,向隋文帝顿首请命。左仆射高颎和左卫大将军元旻等见他已认罪,便也为他说情:“史万岁雄略过人,每行兵用师之处,未尝不身先士卒,尤善抚御,将士乐为致力,虽古名将未能过也”(《隋书·史万岁列传》)。隋文帝听后,怒气稍解,将他削官为民。一年后,恢复官爵,授河州(今甘肃省临夏东北)刺史,兼领行军总管,以防备胡人来犯。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突厥都兰可汗被部下所杀,其部落大乱。为挽救突厥颓势,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于开皇二十年(600年)四月率兵进犯隋边。隋文帝命晋王杨广、尚书右仆射杨素出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汉王杨谅与史万岁出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合击步迦可汗。史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出塞,军至大斤山(即今内蒙大青山),与步迦可汗军遭遇。步迦可汗派人问:“隋将为谁?”侦察骑兵报告说:“史万岁也。”步迦可汗又问:“得非敦煌戍卒乎?”侦察骑兵说:“是也”(《隋书·史万岁列传》)。步迦确定隋军统兵将帅是当年威震敦煌的史万岁后,慌忙引军回撤。史万岁挥马追击百余里,大破突厥军,斩杀数千。又继续跟踪追入沙漠数百里,凯旋而归。史万岁自大斤山回京后,杨素妒忌其功,在隋文帝面前谮言史万岁,说:“突厥本降,初不为寇,来于塞上畜牧耳”(《隋书·史万岁列传》)。遂埋没其功,不予褒奖。史万岁数次上表陈述,隋文帝仍未醒悟。此时隋文帝从仁寿宫初还京师,并刚废掉太子杨勇,所以严防东宫结党谋变。隋文帝问史万岁现在何处,其时史万岁正在朝堂,但杨素见隋文帝正怒,却故意说:“万岁谒东宫矣”(《隋书·史万岁列传》)。以激怒隋文帝。隋文帝果然信以为真,立即下令召见史万岁。当时出征将士数百人在朝称冤,史万岁对众人说:“吾今日为汝极言于上,事当决矣”(《隋书·史万岁列传》)。史万岁见到隋文帝后,说:“将士有功,为朝廷所抑”(《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九》)!言辞愤激,有忤于上。杨坚越发震怒,令武士将史万岁暴杀于朝堂。既而后悔,但已追之不及。只好下诏加罪于史万岁:“柱国、太平公万岁,拔擢委任,每总戎机。往以南宁逆乱,令其出讨。而昆州刺史爨玩包藏逆心,为民兴患。朕备有成敕,令将入朝。万岁乃多受金银,违敕令住,致爨玩寻为反逆,更劳师旅,方始平定。所司检校,罪合极刑,舍过念功,恕其性命,年月未久,即复本官。近复总戎,进讨蕃裔。突厥达头可汗领其凶众,欲相拒抗,既见军威,便即奔退,兵不血刃,贼徒瓦解。如此称捷,国家盛事,朕欲成其勋庸,复加褒赏。而万岁、定和通簿之日,乃怀奸诈,妄称逆面交兵,不以实陈,怀反覆之方,弄国家之法。若竭诚立节,心无虚罔者,乃为良将,至如万岁,怀诈要功,便是国贼,朝宪难亏,不可再舍”(《隋书·史万岁列传》)。死之日(十月初九,即公元600年11月20日),天下人闻者,识与不识,莫不冤惜。有子史怀义。点评:史万岁为将,不治营伍,令士卒各随所安,无警夜之备,敌人亦不敢犯。临阵对敌,应变无方,号为良将。“万岁实怀智勇,善抚士卒,人皆乐死,师不疲劳。北却匈奴,南平夷、獠,兵锋所指,威惊绝域。论功杖气,犯忤贵臣,偏听生奸,死非其罪,人皆痛惜,有李广之风焉”(《隋书·史万岁列传》)。勇猛指数7.5智谋指数7总评7

编辑本段南宋杨再兴

杨再兴

杨再兴(1104-1140年)汉族,江西吉水人,祖籍河南相州(今河南汤阴县),生于宋崇宁三年,死时为绍兴十年,36岁。自小习武,弓法神奇,幼年家境贫寒,跟随父亲打鱼为生。其祖先乃北宋世代忠良---杨家将---杨继业。高宗绍兴元年(1131),曹成拥众10余万,占道州、贺州,再兴为曹成部将,随曹成南下,劫掠岭南。绍兴二年,岳飞权知潭州兼权荆湖南中安抚使,进讨曹成。曹成令再兴集三万之众以相拒,再兴阵斩岳飞将部韩顺夫及飞胞弟岳翻。后兵败,再兴匹马跃入深涧,陷于绝境。追兵张弩欲发,再兴急呼:“愿执我见岳飞!”乃出山涧,由张宪领见飞。飞以抗金为重,将材难得,不计个人恩怨,慨然为之松绑,劝其“以忠义报国”。再兴大为感动,从此追随岳飞南征北战,遂成抗金名将。绍兴六年(1136),岳飞屯军襄阳,再兴奉命进攻伪齐孙都统军于长水县(故城在今河南洛宁)。八月十三日,所部破伪齐孙都统、后军统制满在及士卒百馀人,伪齐军瓦解,再兴乘胜收复长水县,以功由第四副将武经郎升中军统制。绍兴十年七月上旬杨再兴陵园,金兀术率龙虎大王等1.5万骑直袭郾城。双方激战数十次,金兵不退,再兴单骑冲入敌阵,欲生擒金兀术,却被金军围住。再经血战,杀金军数百人,再兴亦受伤数十处,血透战袍。终获全胜。史称“郾城大捷”。七月中旬,金兀术又率兵12万进逼临颍,岳飞督军迎战。再兴率轻骑300以为前哨,至小商桥,突遇金军大队,再兴陷入重围。经浴血奋战,斩敌2000馀人。终因寡众悬殊,再兴及其所部300人并皆战死。及获再兴尸体,焚化,得箭镞2升之多。时年36岁。葬于河岸南小商桥,其墓1963年为河南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史·杨再兴传》杨漯河杨再兴墓再兴,贼曹成将也。绍兴二年,岳飞破成,入莫邪关。第五将韩顺夫解鞍脱甲,以所虏妇人佐酒。再兴率众直入其营,官军却,杀顺夫,又杀飞弟翻。成败,再兴走跃入涧,张宪欲杀之,再兴曰:“愿执吾见岳公。”遂受缚。飞见再兴,奇其貌,释之,曰:“吾不汝杀,汝当以忠义报国。”再兴拜谢。飞屯襄阳以图中原,遣再兴至西京长水县之业阳,杀孙都统及统制满在,斩五百余人,俘将吏百人,余党奔溃。明日,再战于孙洪涧,破其众二千,复长水,得粮二万石以给军民,尽复西京险要。又得伪齐所留马万匹,刍粟数十万。漯河杨再兴陵园忠烈殿中原响应。复至蔡州,焚贼粮。飞败金人于郾城,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兵逼之。飞遣子云当敌,鏖战数十合,敌不支。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兀术愤甚,并力复来,顿兵十二万于临颍。再兴以三百骑遇敌于小商桥,骤与之战,杀二千余人,及万户撒八孛堇、千户百人。再兴战死,后获其尸,焚之,得箭镞二升。勇猛指数9.5智谋指数6总评7.5

编辑本段明朝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安徽怀远人。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常遇春,而历史当中的他是明朝开国六王之一,战功仅在次于徐达。1355年,参加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破集庆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常遇春

在1356年2月,采石矶大战中,元兵守将蛮子海牙借地利击退义军的数次冲击,这时常遇春乘一艘小船,左手持盾,右手挥戈冒着乱箭直冲而上,冲到跟前时一跃而上,刺死守矶头目老星卜喇,左冲又突如入无人之境,这时义军一涌而上击溃蛮子海牙部。这一战常遇春名声大振,此谓常将军力拔采石矶,采石矶现在有一个“大脚印”的景点,据说是常遇春登岸时用力过猛留下的。1357年,攻宁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婺州等城。随朱元璋军救援安丰的刘福通,到达时吕珍已杀死刘福通,率兵据守,朱元璋左右军都战败,常遇春横击其阵,三战三胜,俘获兵士马匹无数。1363年秋,朱元璋在鄱阳湖与陈友谅的60万大军进行了一场持续36天的大决战,此战之惨烈,双方投入力量之大在中国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这一战,朱元璋麾下诸多勇将都名载史册了,常遇春与众将奋勇作战,呼声震天动地,无不以一当百。陈军占据上游,军船大而坚固,装备精锐,朱军的船小而灵活,双方相持,难解难分,一次朱元璋乘的船搁浅,陈友谅手下勇将张定边直冲到朱元璋船边,形式十分危急,这时常遇春一箭射死张定边,然后又用自己的船撞击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脱离浅滩,但是自己船却搁浅了,他乘败退下来的船只再战,转战三天,朱军以火攻陈军船只,湖水被映成红色,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陈友谅死于乱箭之中。这一战扭转了局势,朱元璋一跃成为群雄之首。1367年徐达为主将,常遇春为副将率二十五大军北伐,要彻底推翻元朝,大军从安徽一路打到元大都(现在的北京),北伐期间,在洛阳塔儿湾与元军遭遇,常遇春单骑冲入敌阵,一箭射死起前锋大将,麾下士气大振,猛冲杀,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俘获无算,史称塔儿湾大捷。后在夺取大都后西进与元猛将扩廓帖木儿(就是赵敏的哥哥王保保)军进行了艰苦的搏战,平定山西,陕西。元军反扑大都,常遇春又回救大都,向北追击敌军千余里,为了覆其巢穴,最终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常遇春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内蒙古多伦县西北),顺帝逃奔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常遇春夺取开平,全歼留守元军,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从上都凯旋归来的途中暴毙于军中,年仅40岁,按《倚天屠龙记》的说法是张无忌给治的折了一半阳寿。常遇春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一生从未败北,被誉为“天下奇男子”。他曾自负地说:“我率十万人便可横行天下”,军中送他一个绰号叫“常十万”。朱元璋评价常遇春“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勇猛指数9.5智谋指数7总评8.5历史上其他的一些名将,虽未被本词条的创建者和历次修改者所喜爱并列入十大勇将之列,但未必不如以上十人,毕竟史料考证有诸多难免的不实之处。如:白起、李牧、乐毅、卫青、马援、关羽、张飞、张辽、秦琼、尉迟恭、杨继业、岳飞、狄青、檀道济、陈庆之、袁崇焕、戚继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