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宪章想回朝鲜,一则是因为赵巧儿,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和章军的老兄弟们见见面,安排章军弟兄们的前程。按照朝廷的旨意,章军的旗号就此取消,此后章军兄弟们就是天各一方了,这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聚首。
所以,端郡王说的客气,周宪章也就顺水推舟:“那就多谢王爷成全。”
众人喧寒已毕,随即簇拥着端郡王来到在水师营中,大排筵席,聂士成以下各级将官陪着端郡王饮酒庆贺。
喝道半夜,端郡王酩酊大醉,聂士成命人把载漪扶到卧室休息,众人各自散去。
周宪章和章军众兄弟出了水师营,回到黄金山炮台。
一场大战之后,黄金山炮台面目全非,胸墙城楼成了一片废墟。
原先的阿姆斯特朗大炮炮台,损毁的炮身还躺在瓦砾堆中,章军官兵们清理掉周围的瓦砾,在炮台的正中央,树立起一座花岗岩石碑,石碑正面刻着一行大字:“章军官兵之墓”,北面则是聂士成亲笔撰写的《旅顺战记》,详细记录了章军两千官兵渡过鸭绿江,挺进旅顺,消灭山地元治,固守黄金山,击毁浪速号巡洋舰的事迹,石碑的基座上,刻上了所有阵亡官兵的名字。
阿姆斯特朗大炮炮台,是两千章军官兵的合墓!
他们和毁坏的阿姆斯特朗大炮一起,永远定格在了黄金山上。
章军残破的旗帜夜风中飘扬。
司号兵吹响了军号,活着的三百多官兵,在墓碑前列队。
周宪章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喝道:“跪!”
在周宪章的带领下,三百多章军官兵齐刷刷跪倒在墓碑前。
“章军不向长官行跪拜礼!”周宪章含泪说道:“但是,章军弟兄愿意向国家的魂魄下跪致敬!”
东风呼啸,军旗猎猎!
海涛冲向海岸,发出如雷的咆哮,涛声中,隐隐千军万马,在苍茫的大海上,渐行渐远。
……
周宪章拜别了死去了兄弟,乘着夜色,和郭二杆一起,来到二龙山。
敏绣来到旅顺后,就一直呆在二龙山上,没有去军港。周宪章几次前去看望,都吃了闭门羹。
周宪章无论如何都要要在离开旅顺之前,见上敏绣一面。
这或许是他最后面见敏绣的机会,今后,就算周宪章去了北京城,恐怕也见不到敏绣了。敏绣是格格,周宪章是外臣,按照皇家的规矩,他没有资格也没有理由去登门拜访一位格格。
因为敏绣不愿意离开二龙山,段祺瑞就把和字军大营设在了二龙山上,郭二杆和张作霖则是带着章军官兵们,把阵地移交给了段祺瑞,移营到了黄金山炮台。
已经到了后半夜,夜色深沉,天边上,启明星若隐若现。
两人来到了二龙山炮台的城门下。城门下燃起一堆篝火,十几个和字军的士兵抱着枪,围在篝火边,蜷缩着烤火。
郭二杆心头火气,厉声喝道:“妈的,你们这些和字军就他妈的这样站岗的吗?要是日本人来了,你们都他妈的要见阎王!”
和字军的军纪和作风,和清军并无二致,哪怕他们是御林军。仗打完了,马上又成了一群老爷兵。
一个棚长猛地跳了起来,怒道:“狗日的谁敢教训老子和字军,老子和日本人打过仗!你们是不是活的不耐烦了!”十几个和字军士兵跳了起来,举起了枪。
郭二杆大怒,一个健步冲上前,喝道:“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了,老子是谁!”
那棚长定睛一看,随即一个立正:“都把枪放下,是章军的郭连长!”
周宪章和郭二杆穿着破破烂烂的章军军服,可是,这套军服,却是旅顺最眨眼的服装,不仅日本人看见了要敬礼,清军官兵看见了,也是礼让三分。
这是章军打出来的威风。
那棚长笑嘻嘻地打起了哈哈:“郭连长,不好意思,天冷,弟兄们烤烤火,不知两位有何贵干?”
郭二杆一指周宪章:“这是新任湖广提督周宪章。”
郭二杆话音刚落,和字军士兵们跪倒了一片。
周宪章点点头说道:“请禀告敏绣格格,周宪章求见。”
那棚长慌忙说道:“禀提督爷,今天傍晚,护国和硕格格已经离开二龙山,回京城了。”
周宪章笑道:“我知道,格格不愿见我,请你回禀格格,我明天就要离开旅顺,前往朝鲜安州,请格格无论如何也要见上一面,宪章要当面向格格请罪。”
棚长的脑袋摇得像是拨浪鼓:“提督爷,小的不敢说谎,格格真的已经走了。”
周宪章无奈,只得说道:“既然护国和硕格格不愿见我,那就请你转告玉琼格格,请她出来说话。”
现在,樱桃也是格格了。既然敏绣不愿见他,樱桃心软,求一求樱桃,樱桃说上几句好话,敏绣或许会回心转意。
棚长苦着个脸:“提督爷,两位格格都走了,还有那个日本人。”
正说着,段祺瑞从城门里走了出来,看见周宪章,拱手说道:“周提督,这个棚长真的没说谎,今天早上,护国和硕格格和玉琼格格一起离开了二龙山,回京城了。”
周宪章这才相信,敏绣真的走了,只得问道:“怎么这么急?走的时候也不打个招呼?”
段祺瑞说道:“宫里来了人,急招和硕格格回京,说是太后老佛爷给和硕格格定了一门亲事,要格格回去定夺。”
“不知太后老佛爷给格格定的是哪家的亲事?”周宪章问道。
“好像是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
周宪章瞪大了眼睛。
袁世凯果然不简单,不仅在军事上颇有一套,而且,政治手腕也极其娴熟,为人处事极其圆滑。他从心底里瞧不起那些把持朝政的满清贵族,但在表面上,却与荣禄、刚毅这些满清大臣打得火热,与端郡王载漪也很有些交情,这些人都是慈禧太后的铁杆,有他们在太后面前吹风,袁世凯的日子很是好过。
当初,日军向朝鲜用兵的时候,袁世凯是大清国驻朝鲜总理大臣,按说,朝鲜就是丢在了他的手里。当然,日军能够顺利攻占汉城,原因很多,不过,袁世凯身为驻朝鲜总理大臣,怎么着也得担待一些责任。
然而,朝廷不仅没有申斥他,在整个战争期间,朝廷对袁世凯越来越器重,先是让他在小站练兵,然后又把整个山东战场交给了他,袁世凯也是不负众望,率部来到山东后,一举挽回了大清国的颓势,保住了威海卫。
和日本人的仗打完了,太后与皇上的内斗也告一段落,皇上临朝,慈禧又搬出了紫禁城,回到了颐和园,做出一副放手让皇帝乾坤独断的姿态。
到了这个时候,慈禧太后的疑心病又发作了,她猛然意识到,好不容易借日本人之手解决掉了章军,算是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然而,袁世凯的新军,大有坐大的势头。
慈禧太后之所以非要解决掉章军,其原因就是,章军是一支汉人的军队,而且战斗力极强,满清八旗根本不是章军的对手,这对于满清朝廷、对于慈禧太后本人,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而现在,袁世凯的新军,和章军一样,也具备这两个让太后寝食不安的要素:汉人掌军,战斗力强。
慈禧太后对袁世凯警觉起来。
慈禧太后在大清国掌权几十年,她的地位始终没有丝毫的动摇,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慈禧一旦发现对自己的不利的因素,哪怕仅仅是一个苗头征兆,她都会毫不犹豫地立即采取行动,将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袁世凯有坐大的趋势,慈禧太后必须采取防范措施。
对付袁世凯和他的新军,慈禧不能再采取对付章军的方式,袁世凯和他的新军在刚刚结束的对日战争中名扬天下,只能赏,不能贬抑,更不能像对付章军那样,宣布新军为叛军。
慈禧思来想去,没了主意。最后,还是端郡王载漪看出了慈禧的心思,给她出了个主意——与袁世凯结亲家,把敏绣格格嫁给袁世凯的大公子。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主意,当初,慈禧太后为了拉拢周宪章,就想把敏绣嫁给周宪章,结果,被周宪章拒绝了,搞得老佛爷灰头土脸很没面子。
这一次,载漪再一次把敏绣推了出来,慈禧眼前一亮,心头大为赞许。
把敏绣嫁进袁家,是一石二鸟的好主意。
如今的太后,对她这个侄女,很是不满,也很是不放心。
当初,慈禧太后让敏绣带兵去鸭绿江,本来是让敏绣前去督战,督促叶志超攻打章军。没想到,敏绣不仅没有攻打章军,反过来,和聂士成一起救了周宪章的命,致使剿灭周宪章的计划落空。
慈禧太后意识到,敏绣脑袋后面有反骨,如果再把敏绣留在外面,哪怕是在京城里,这个火爆格格不定又会闹出什么事来。
得赶快把敏绣嫁出去,一个女孩子一旦嫁了人,有婆家管着,就不能再在外面抛头露面了。
而把敏绣嫁进袁家,袁世凯与太后结亲,可以拴住袁世凯,同时,也拴住了敏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