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去年曾经准备亲征,顺治的仪仗、车驾都是现成的,相关的安排也都详细讨论过,所以亲征的准备工作进度非常快,在皇帝的严令下,几天工夫就已经初见模样。索尼见势不妙,虽然还没有想出什么劝解的好办法,但还是想再设法拖延一些时间。不过还没等他想出拖延的对策,顺治就又一次把他唤进了宫中。被一起喊去的还有鳌拜、苏克哈萨、遏必隆这三个人。
四大奴才进宫的时候就听说顺治又一次大发雷霆,今天杖死了一大群太监、宫女,甚至还有几个侍卫。
本来顺治在睡足了两天觉后,也开始考虑亲征的可行性和意义。万一皇帝亲征,但是邓名已经跑了,那这一番折腾就有些得不偿失了。如果抓不住邓名,单单为了一个周培公还没有必要这么兴师动众。但顺治的话已经出口,再说他还盼着江南的地方大小官员为了在自己面前表现一番而拼死拦截邓名,如果地方官真的拖延住了邓名的脚步,而由于顺治出尔反尔没有亲征督战导致邓名逃脱的话,那既会感到可惜,又可能打击官员的报国士气。
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让顺治没有改变原定计划,仍继续督促亲征的准备工作。既然可能要离开北京一段时间,皇帝就想先把宠妾董鄂妃的谥号定下来,这事办妥了,顺治也就不用惦念着这桩心事了。要是改变主意不亲征的话,这件事还是要做,晚做不如早做。
结果有个不长眼睛的侍卫在得知此事后,私下和人说什么“小主子还会给谥号么?是要给个恶谥么?”这话被一个和他有仇的人秘密报告给了皇帝,顺治勃然大怒,立刻把那个侍卫抓来审问。开始那个倒霉的家伙还不肯招供,后来吃不住酷刑,把最近北京流传的谣言统统吐露了出来,说什么邓名其实就是博尔果,是皇上的弟弟,他的福晋(董鄂妃)被皇帝宠幸后,博尔果诈死逃离北京,含恨看着妻子被皇兄收入宫中册封为贵妃;博尔果以亲王之尊投贼后,受到闯营、西营的群起拥戴,连败朝廷大军,甚至连残明都对他的武勇心服口服。太宗之后果然名不虚传,足以令敌寇屈膝……最近化名邓名的博尔果又威胁到漕运,发誓要夺还妻室。皇上盛怒之下打死了董鄂妃和她的几个宫女、太监,更要亲征江南,让这个诈死的弟弟变成真死——流言现在已经是眉目俱全、颇具人形,让不少京城的百姓都将信将疑。
顺治听得怒发冲冠,当场就把那个侍卫打杀。倒霉的家伙临死前还攀扯了一些人,这些人也无一幸免,株连攀扯之下,一日之内,宫内竟有百余人遭难。
见到索尼一伙儿的时候,顺治的额头上仍然是青筋毕露,眼中红丝密布,杀气腾腾地下令道:“传旨,京师中再有人敢妄议贵妃,无论贵贱一律处死!”
下完这道命令后,顺治再次重申之前的决定:“朕决意南征,仪仗、车驾妥当后立刻出京!”现在顺治只感到满腹的怨恨无处发泄,要是再憋在紫禁城里不出去走走的话,他都感到自己要爆炸了。只想着尽快出门的皇帝更追加命令,不必等八旗尽数准备完毕,他打算带着迄今为止动作最迅速的两千满八旗和三千蒙八旗先行出发,其余大军可以随后赶上。
虽然顺治已经是愤怒欲狂,不过他也知道京师还是需要有人坐镇。思来想去,他决定让索尼和鳌拜留守,替他处理日常政务,然后交给皇太后批准;苏克萨哈和遏必隆继续整顿兵马,带着后续的一万五千满、蒙、汉八旗全速追上。顺治严令他们必须在御营抵达扬州前与自己会师,然后一起渡江前往南京。
董鄂妃这件事从来就是顺治的逆鳞,当年他垂涎美貌的弟媳,让博尔果死得不明不白。亲王死后十天,顺治就把弟媳纳入宫中,迅速地封了贤妃,过不了多久就升为贵妃。册封弟媳的时候,顺治还以册封皇后的规格下诏书,并以皇帝登基的规格大赦天下。弟媳为他产子后,顺治更公开指称,弟媳生的这个皇四子是他的“第一子”。
虽然皇帝明面上已经摆明不要脸了,但索尼等人都很清楚,这种害弟夺妻的事总归还是奇耻大辱,讲出来就等于抽皇帝的耳光。现在顺治深爱的弟媳和他的“第一子”刚死,就传出这种流言,无疑于在顺治的心口上狠狠地扎了一刀。
“再传旨两江、湖广,朕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拦截住邓贼,办事不力同贼论处!”顺治大吼道:“畏缩不战者同贼论处!”
“邓名死定了。”索尼等人心里都冒出了这样的念头。顺治让人拟的圣旨里口气极为严厉,杀机毕露。虽然这是给两江、湖广官员的圣旨,但索尼他们读了之后感到脊梁上有冷汗流出来:“皇上这是把邓名恨之入骨了啊,宁可两江、湖广的元气大伤,也一定要先杀了邓名再说。”
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触顺治的霉头,清廷的大臣们归根到底是奴才,要是把皇帝惹急了,只有死路一条,别想能像崇祯的大臣那样告老还乡。于是,没有人再劝顺治不要亲征,反倒一个个积极地出谋划策。没有人敢站出来,指称顺治的禁口令和急吼吼的出兵计划只会给流言的传播推波助澜。实际上,就连苏克哈萨心里都有点动摇了,作为两白旗的大臣,他的地位本来就很尴尬,知道皇上对自己客气只是笼络两白旗的一种手段。苏克哈萨知道,旗里以前就有流言传播,很多对皇上不满的人因为怀念多尔衮时代的地位,而嘀咕什么邓名和睿亲王有扯不清的关系,但苏克哈萨却对此不屑一顾,一丁点也不相信。可今天见到近乎失态的皇帝后,苏克哈萨忍不住在心里瞎琢磨:“这个邓名到底是谁啊?怎么皇上恨他恨到这种地步?难道真和老王爷有什么干系不成?”
……
江南,见到顺治的第二封圣旨,也就是那封认可两江推荐,授予周培公两省布政使,并让他全权负责拦截邓名的公文后,蒋国柱一下子醒过味来,顿时又把弃官潜逃的念头抛在脑后——这几天越是仔细检查军备和库存,江宁巡抚就越感觉火并邓名的想法不现实,因此弃官潜逃这个念头也就愈发强烈起来,最近两天几乎占据了江宁巡抚的整个大脑。昨天他一夜没睡觉,把潜逃的地点、化名和下半辈子的安排琢磨了整整一夜——今天看到第二份圣旨后,蒋国柱喜出望外,仰天狂笑:“原来皇上不是要一路追击邓名去四川啊,我说也是嘛,这么点事值得么?原来只是为了确保江南安全,这就好办了,立刻送邓提督走不就得了。”
本来急得如热锅上蚂蚁一般的周培公看到这份圣旨后,也是眉开眼笑。虽然皇上的圣旨里暗示,若是周培公辜负了朝廷的期望,那两个布政使的职位也就别想保住了。但这两个布政使本来就来得容易,丢了也不可惜。周培公现在才三十岁,当一个知府就够耀眼的了。他自认不是贪得无厌的人,丢了布政使的位置和抄家灭族孰轻孰重,周举人还是分辨得很清楚的。
“下官这就去见邓提督,一定劝他马上走。”周培公看完圣旨,立刻对蒋国柱请命道。
“好,速速前去。”蒋国柱告诉周培公,不要担心条件的问题,只要邓名肯赶紧走人,万事好商量。为了表示诚意,蒋国柱火速下令把江南的船厂一律没收充公,理由就是要打造水师拦截邓贼,然后把造船匠统统绑了给邓名送去。这事蒋国柱会当做头等大事来抓,耽误不了几天,估计周培公前脚进了邓名的军营,后脚蒋国柱就会把江宁的造船老师傅都给镇江那边送去了。早一天移交了工匠,邓名也能早走一天不是?
除了工匠以外,蒋国柱还表示,如果贪财成性的邓名要钱,周培公也可以满足他。军队全都要开拔费,这个规矩堂堂的江宁巡抚岂能不懂?蒋国柱已经打定主意,立刻停止集结部队,然后把全江南绿营的操都停了,装备也不用准备了,把银子节省下来送瘟神。
“本官还会修书一封去扬州。漕运总督应该捞了不少钱,皇上亲征该他第一个倒霉,这送神的事他也得出一份力。还有南昌,张朝也别想跑,本官也要去一封信。不过嘛,本官能管到的也就是两江了。”蒋国柱说到这里忽然停顿住了,盯着周培公看——通邓还是湖广总督起的头,大家都出力了,难道张长庚想置身事外吗?
“下官明白。”周培公也是个妙人,一点就透:“下官这就写信去武昌,让湖广总督大人预备粮秣,以便邓提督全速回师,绝不让他为了粮草的事在路上耽搁。进入湖广后,也绝不会让邓提督因为开拔银子的事和地方上闹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