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秦

第三百四十三章 秦使姚贾

ps:有投月票的么?重申一下,多一张月票加更一章呀!!

传太子丹回京,乃是因秦燕战和之事。

从王翦领兵北上雁门,大军压在广武城一线,已经有两月有余。

秦军到广武城之初,曾多次挥兵攻城,王翦所部,乃是关中的秦军精锐,战力还在各郡兵之上,秦军的大举进攻,给秦毅造成的压力可是不小。

只是广武城虽不大,但城池高耸,城里十万燕军,又都是选调的各边郡敢战之兵,虽然人数少于秦军,可燕军凭城固守,终是占了便宜,秦军终是拿燕军无法。

这广武城,挡住要路,其后又有三万燕军为援,王翦无法绕城而过去攻击雁门诸城,只能百般用计,诱燕军出战。

秦毅虽不是名将,但镇守上谷郡有年,虽不及王翦,可也算是燕军中的能将。他知道燕赵之军上次虽占了秦军的便宜,但太子和国相并不以为燕军就足以和秦军正面抗衡,故而并不想现在就与秦军决战,所以才未大举征召诸部兵马前来增援。

反正自己的兵马少于王翦,只要能将王翦挡在城外,那就是胜利,故而秦毅丝毫不为王翦诱敌之计所动,只是一心防守。

此时各国大战,但凡城中有大军防守,客军单以兵马器械攻城实在是太费力了,城池的攻防战,往往就会变成两军对峙的消耗战,或是主军粮尽、人力不足城池被破,或是客军后勤压力太大,粮草支撑不住退军,一场攻城战,打上一年的战例都比比皆是。秦毅在城中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粮草又足,王翦之军虽多于燕军,却也拿秦毅无法。

围攻广武城两月有余,并无所得,王翦也是有些着急。

倒不是急于破敌,而是奇怪。按照王翦的估计,自己大军压上来,燕军不是征召兵马大举增援,就是遣使和谈。而今自己打了两个月,虽然没夺了燕军城池,但大军逼在边境,燕军竟无动于衷,这总不是正常吧?

如果燕军大举增兵对战,王翦也很欢迎,在王翦看来,如果燕军大举前来决战,以所部秦军之精,自己很有把握痛击燕军,说不定夺了雁门十余城都有可能。

那时自己横扫代北,将燕军被打的怕了,秦国胜而求和,主动还给燕军一两个城邑,燕国还不是乖乖就范?

或者燕军无和秦军对垒之意,那也应该早早派出使者议和才是呀。

自己领大军前来,原是要给燕国一个下马威,逼燕国求和,好移兵向赵,将赵国最后的残余之力耗尽。燕军遣使议和,自己也正好可以趁机恫吓,破了燕赵之盟。

但现在燕军虽然被动,只敢缩在城中挨打固守,却又不肯求和,这让王翦颇有些进退两难。

王翦可不想一直耗在这里。在他看来,赵国南邻中原,和秦国对抗多年,不过稍落下风而已。如今几战,付出偌大代价才消弱至此,自己移兵相向,彻底打废赵国,以保证秦军攻略三晋全境没有后顾之忧,可比取燕国几座城池可要重要的多了。

王翦为主将,身边谋士宾客也有百余,不过这等大事,还是要和姚贾和贾遗两位监军使商量,看看如今战局僵持,可否派人去燕,主动和燕和议。

两位监军使臣,自有大帐,知道王翦不欲人掣肘,这两位都是心有九窍的聪明人,当然不肯来烦王翦。但王翦相请,两人知道当是有大事要议,很快就赶了过来。

王翦把自己的考虑给两人说了。

攻燕之策,大半乃是姚贾的主意,如今战局秦国虽然占着上风,可燕国并无主动求和之意,颇让姚贾有些意外。

主动遣使与燕国议和,当然不如让燕国使者前来相求的好。

但姚贾更清楚:时间拖得越长,这诸军消耗越大,万一诸侯之间局势有变,对于自己所献的秦军整体战略的实施可没什么好处。所以姚贾赞成主动向燕示好议和。

贾遗对此也很是赞同,别人不来,我们派人去好了。

只是秦军目前受阻于坚城之下,并未占据太主动地位,看情形这和议恐怕不是那么好办,贾遗可不想为姚贾背了黑锅,当即推姚贾代表秦国出使蓟城。

贾遗说的那么果决,姚贾当然知道贾遗的意思,暗骂贾遗这厮还真是滑头。

不过这攻燕逼和,乃是自己首谋,贾遗可以往后缩,姚贾却是无可推辞,遂带了车马符节,径直奔蓟城。

姚贾自到秦国为上大夫,还是第一次出使诸侯,想想当初在魏、赵的不得意,再看看如今身后的数十辆车马,姚贾很是有些意气风发的感觉。

虽然是自己主动前来议和,姚贾也不觉得会有什么太难办的,以秦军之强,秦国之盛,主动与燕和议,燕国不说受宠若惊,总应该很爽快的答应才是,姚贾虽没有见过太子丹,可他从别人那里听说太子丹的事并不少,在他看来,太子丹绝对是个聪明人,那个范增也很不简单。这两个人绝对会做出非常明智的选择。

姚贾从军前入境,各地关卡当即飞报了上来,从雁门穿代郡再到上谷,经军都陉,不过十天的功夫,姚贾就到了蓟城。

不过,初到蓟城,姚贾就有些失望,前来迎接的,不过几个百石之吏。非但级别不高,而且不冷不热的,将姚贾安置于驿馆安歇之后,数日都无人来问。至于进见大王喜之事,更是没人提起。

姚贾见此,明白如此冷落燕国君臣乃是有意为之,姚贾倒不生气,只是暗笑太子丹和范增等人未免有些小气,某既然主动来谈和,这些小小伎俩又岂能激怒于我?

人家不来安排,姚贾遂主动登门拜访。

当然大王宫中是不能自己去的,姚贾去的,乃是范增的相府。

连去三日,姚贾居然连大门都未曾进去,门吏倒是客气,接了名简,很是客气的通报,只是回来不是说国相不在,就是国相抱病在身,不能见客,请贵使改日再来。

姚贾连番数次都被拒之门外,见不到范增,可偏偏魏、楚、赵三国使臣不过刚到,就被奉为上宾,迎进府去,可是让姚贾大为恼火。

这三国使臣也是为秦燕战事而来。

燕国遣使到魏楚韩两国谋求合纵,韩非等使臣都受到了各国将相大王的热情相待,宴饮赏赐都极为丰盛,只是每每谈及合纵之事,却都是含糊其辞,毫不热心。

等燕国使臣离去不久,秦军大军北上攻燕,这等消息却瞒不过诸侯,各国为了了解燕国的态度和燕秦之间局势的变化,都派出使者前来查看动静。

魏、楚两国也就是要了解一下而已,也好拟定后续的纵横捭阖之策。而最关心秦燕关系的则是赵国。

赵国无论是春平侯还是李牧,现在都不想和秦国马上开战。但秦燕大战已起,赵国作为盟国,什么表示都没有,那也实在说不过去。故而赵国派了司空马前来探查动静。

司空马也知道赵国的底子,虽然奉令出使,也是要表示对燕国的支持,可在心里,秦燕之间如果能维持一个牵扯对峙的局面,既不要和,也不要大打出手,相互都动弹不得,或许更符合司空马的心思。

来了就得知姚贾在此受了冷遇,司空马心里喜忧参半。

秦燕和谈不成,赵国就不会有受攻之患。可要是秦国恼羞成怒,非要和燕国分个胜负,燕国定然会要求赵国助兵。

此时要助兵击秦,想起来都让司空马心里都是苦水。

比司空马心里更苦的,则是姚贾。

如果这计策是别人出的,只怕姚贾就会掉头而去。只需归国之后,在大王那里密奏几句,挑起大王怒火,总能让燕国知道怠慢秦国使臣的厉害。

可惜首谋乃是自己。

计谋不成,自己回去,只怕别人不说燕国无礼,倒会是说自己谋划有误。

好不容易得了秦王赏识,总不能出山第一战就这么灰溜溜的败了吧?

走不通范增的门路,姚贾奉了金玉,遍拜朝中列卿。

有厚礼在前,除了张耳以外,其他大臣倒没有拒人千里之外,只是热情是热情,一说到代奏求和之事,都是笑盈盈的答应了,之后就再无下文。姚贾实在着急,最后写书给燕王喜,央求太师鞠武呈了上去。

书中道:“臣闻之:昔日昭王质燕,燕遇之厚,以燕女侍之,太子入秦,秦封高爵,妻贵女,则秦燕素善,明矣。今秦王使臣贾来而不得见,恐左右袭曩奸臣之计,使燕复有构兵亡地之患。臣贾不得见,请归报,秦、燕之交必绝矣!贾之来使,以奉秦王之欢心,愿效便计,岂陛下所以逆贱臣者邪?臣贾愿得一见,前进道愚计,退就菹戮,愿陛下有意焉!今杀臣于燕,则大王不足以强;若不听臣之计,则祸必构矣。臣贾暴身于燕之市,则虽欲察贱臣愚患之计,不可得已。边鄙残,国固守,鼓铎之声于耳,而乃用臣斯之计,晚矣。秦王饮食不甘,游观不乐,意专在和燕;使臣贾来言,愿得身见,因急与陛下有计也。今使臣不通,则燕之信未可知也。夫秦弃和而专于战,愿陛下幸复察图之,而赐臣报决。”

书送到燕王喜手里,燕王喜看了微微一笑,对范增道:“冷遇姚贾已足矣,速召太子回都处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