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字体:16+-

第九十九章 用意

信息的不对等,会造成判断上的迟疑,甚至是失误,所有的这些使者所见所得的,全都是发生在广西境内的事,他们并不知道,这个看似强盛的大宋,已经芨芨可危了,而这个放出狠话的路臣也只是嘴炮而已。

当然,即便他们了解这一切,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来,元人要的不是什么朝贡体系,而是实实在在的国土。对此,安南这个云南行省的邻国有着切肤之痛,因此当这个既不像会议,又谈不上召见的过程结束之后,刘禹便收到了要求私下见面的请求。

“安南?”已经走入后堂的刘禹停下了脚步,思忖了一会儿,向吴老四点点头。

那片狭长的领土在华夏的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地失而复得,一直到明末才最终离开了版图,说起来也是很可惜的,统治距离远,环境难以适应这些客观条件,虽然也能成立,但实际还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利益驱使。

在后世,那个屡屡与华夏在南海上起争端的猴国,凭借的就是长达三千多公里的海岸线,而这些海岸线无一例外都在南海的包围中,如果历史上没有失去的话,整个北海湾乃至大部分的南海都成为毫无争议的华夏内海,哪怕在海洋价值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的时空,其影响力依然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它就是中南半岛上各个小国缩影。

来人被领进来的时候,刘禹已经换上了便服,吴老四将他带到堂下,自己站在了一侧,目光警惕地看着对方。

“说吧,你是什么人,为何要见本官?”刘禹抬眼打量了一下,这个使者生得倒是相貌堂堂,身材也不像一般的安南人那么矮小。

“在下陈国峻,是鄙国的北境镇守使,治所就在谅州,与大帅是邻居。”

刘禹微微一愣,让他吃惊的并不是此人一口流利的官话,而是他的这个身份,安南的北境同时与蒲甘、大理、大宋接壤,可以说是其国防重中之重,此人能身居镇守使,差不多已经属于位高权重的方面大员了,更何况,他自称姓‘陈’,这个姓统治安南才不过二十多年。

“你混入使团前来邕州,是想一探虚实?”刘禹的话语没有丝毫客气。

“诚如大帅方才所说,贵我既是邻邦,便有唇齿之依,请相信没有人比我安南更希望大宋得胜,如此我们的谈话才有可能进行下去,不知道大帅以为如何?”来人不以为忤,面色严峻地点了点头。

刘禹的脑中急速地转着,来人的用意倒底是什么?他没有历史上的参考,根本猜不出来。历史上元人在还没有尽灭大宋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对安南的讨伐,前后历经数次,都败在了粮道不继和气候炎热上面,最后一次连统帅唆都都丧生在了白藤江边,一直到忽必烈死,都还念念不忘。

这么说,还的确有些唇亡齿寒的味道,不过现在么?刘禹微微一笑。

“未经检验,本官也不知道你是真是假,但是你说的话,我还是认同的,那么请告诉本官,你们安南是否能为大宋提供足够的粮食?

请放心,本官会按市价支付,支付的方式,可以再谈。”

“这个么......”来人显然没有想到对方的眼睛只盯在粮食上,迟疑了一下他拱了拱手:“鄙国虽有些产出,不过粮食乃是国之根本,贵国用量又大,而我能做主的北境,又非高产之地,还请大帅给我一些时间,好在国内慢慢斡旋。”

“那你来见本官,是何用意?”刘禹的笑容恰到好处地凝结在脸上,迅速地变成了冷意。

“元人逢此大败,其内里必然空虚,在下想与大帅约定,一齐出兵,攻入大理境内,你我两家联手,将元人赶出大理,所占之地,各依战果,如何?”来人对他的态度转变似乎早有准备,仍是站在那里稳稳地答道。

果然如此,刘禹的表情再一次发生了变化,由冷淡变成了惊诧,这种技巧被他运用得越来越娴熟了,而在来人看来,对方的表现才符合一个宋人边臣的正常心理。

且不谈宋人早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就是在正面,他们也承担着元人的主力,这个时候说什么一齐出兵,不过是为其行为找个借口罢了。刘禹在脑海里想像着三国一齐攻入大理时的情形,不知道赛赤典面对这样的局面,还有没有之前的从容淡定。

其人既然敢这么说,指不定来之前就已经有了布置,看起来,元人的强硬已经将他们逼上了绝路,与其等着对方大军来袭,不如先发制人,取得一个不错的战果,为最终的谈判争取到有利的条件,想到这里,他摇了摇头。

“大帅不允?”来人一脸地困惑,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宋人没道理不接住。

“非也,可惜啊,你来得晚了。”刘禹的表情和他的话语一样,充满了遗憾。

“此话怎讲?”

“元人入境之时,本官就遍遣使者,以寻求诸国的帮助,像你们,是以粮食为主,粮船我们自己出,价钱也并非有所亏欠。然而诸国的态度都是敷衍,要么就是干脆不许,你们怕在元人入主广西之后被他们算帐,也怕大宋战胜之后,其势更大,因此双方最好打得两败俱伤,天长日久地对峙下去才好,我说得对吗?陈镇守使。”

来人的面色有些局促之意,不过身体依然站得很直,国与国之间本就是如此,他并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妥,当然也不知道这位新任抚帅为什么要较真。

“如今战局已定,元人不日就将被赶出广西,甚至会被反攻回去,本官的终点在哪里?善阐、大理、你想像不出来,因为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才会要这许多粮食,有备无患嘛。你现在问本官,我就回你一句话‘机会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争取的。’,你们已经错过了。”

“错过了什么?”来人一愣。

“就在数日之前,本官的使者代表大宋与某国订立了同盟,相约一同攻元,他们的大军已经深入了大理故地,如今只怕都快打到大理城下了,你说你们晚不晚?”

来人的脸色一下子变了,他直

愣愣地盯着刘禹看了半晌,只看到了一片挚诚,对方根本没有必要骗他,因为这件事是自己主动提出来的,那么就剩下一点,如果他说的是真的,这个某国是谁?

“蒲甘!”根本不用多想,这个名字就脱口而出,两国之间没有边境,但是都与大理相邻,做为安南的北境最高长官,陈国峻又岂能不知道那个国家是谁。

如果说一直以来,大宋是温和无害的,那么这个蒲甘就是强势而逼人地,被他征伐过的国家几乎遍布整个中南半岛,无法想像一旦他们得到了大理故地,会变成什么样子?

大宋居然会与他们结盟?这简直是比广西沦于元人之手还要令人惊讶的消息,然而陈国峻知道这个消息十有八九是真的,因为正如对方所说,在他们要求粮食等物资的时候,各国都采取了观望、敷衍的态度,不愿意介入过甚,唯一有可能说动的,就是这个自恃武力的蒲甘,他们甚至敢于主动攻击元人。

难怪,对方会对他的建议置若罔闻,人家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布暑了,这种事情当然要找武力最强,最具有侵略的国家来商量,而不是他们这些首尾两端的小国了。一时间,陈国峻的冷汗直冒,他另可让元人占据大理,也不想同为半岛之一的蒲甘取得,那样的话平衡就被打破了,要知道蒲甘人可没有任何适应上的问题。

“蒲甘一旦取得大理故地,就与陈镇守使相邻了吧,我希望双方本着睦邻友好的态度,和平共处下去,大宋不会介入你们之间的争端,因为双方都是我们的朋友。”刘禹很认真地补上了一刀。

“多谢大帅告知实情,在下这就回去,就你们所需的粮食一事与鄙国主商议,相信不会让大帅失望。”

陈国峻立刻就有了决定,在同时面临蒲甘这个有可能成为心腹之敌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再一次将希望寄托在了宋人身上,至少也要让他们保持一个不偏不倚的态度,否则,就凭宋人强大的水师,安南是没有一块清静之地的。

要知道,安南......也是宋人的故地!

刘禹很客气地同他告别,对方这么心急,显然是想打探出真实情况,再怎么说这种消息也是他提供的,不经过证实,没有人敢妄下定论,否则就是一个亡国灭种的下场。

“收拾一下,我们也要走了。”刘禹转过身向吴老四吩咐了一句,后者什么也没有问,抱了个拳就退了下去。

堂上的人都走了以后,刘禹的神色依然没有放松,原本从这里到横山寨,通过后世只需要几个小时的车程,可是他一点都不想那么做,感觉就像有人无时无刻地在盯着,让人不寒而栗,因此他另可骑上马,连夜赶上几天的路,磨得双股出血。

怎么办?是将这一切向国家和盘托出,等着某个上级有关部门接手,还是装作和以前一样,直到被人揭开一切,刘禹只要一放松下来,脑海里就充满了这种纠葛,甩都甩不掉。

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直袭而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