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再许芳华
字体:16+-

第六百一十三章 隐忍伪装,争取脱身

苏旖景也许会忘记从前人事,忘记自己,唯有虞沨会一直在她的记忆。

从大隆到西梁,途中有那么几日她的确神思昏聩,呆滞痴傻,不知身置何处,不知自己是谁,脑子里混混沌沌一片空茫,可即使在那几日,她的梦境里也有那个人,那双眼睛,总是温柔清澈的注视,驱散缠绕着她的迷瘅。

她清楚的知道他是谁,清楚记得他们曾经许诺要执手携老,所以她很快地清醒了。

自从被掳,旖景一直被苗石陌的“三日醒”控制,要么昏睡,当醒来时也是浑浑噩噩时多,她手足疲软,喉咙干痛,不能行动不能说话也不能思考。

迷药让她没有冷静下来筹谋计较的时机。

幸运的是她出现了神思恍惚的症状,并且很快清醒,但她一直在伪装,因为她发现虞灏西的焦灼,再不敢对她使用迷药。

起初,她也想过逃脱,可是很快发现虞灏西并没有因为她的“痴呆”就麻痹大意,反而越发警惕,她不敢孤注一掷,因为若是不能成功,将来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另外她不知夏柯身在何处,倘若不能救她一起逃脱,夏柯一定会被那妖孽迁怒,旖景再不能容许身边人为了她而丧命。

她只能以“痴呆”为面具,摆脱不断用迷药造成的浑浑噩噩,争取时间冷静思考,该用什么办法脱身,回到大隆,回到她的爱人身边。

那段时间虞灏西常常陪在车與里,几乎寸步不离。

有时候他闭目养神时,她看着他安静下来并不显得妖艳或者狰狞的眉目,似乎毫无威胁,手已经摸上了发上的利簪,她想也许可以趁着他毫无防备的时候将他杀死,如此一了百了,可是终究是一手冷汗的放弃。

就算杀死他,外头的人一定不会放过自己,白白连累夏柯不说,她也再没有机会见到虞沨,她不想就这么放弃,她如此想念他,如此憧憬着与他执手,一直到发白齿摇,把人生应该做的事一一完成,他们好不容易结束了那些仇恨怨愤,渡过远庆十年元宵这个劫数,原本应该展开新生,他们还有许多想要一起完成的事,不该终结于此。

她想起他曾经的叮嘱,无论任何境地,定要安好,千万不能放弃生命。

旖景,你之安好,才是我之最重,他曾经说过。

冷静,一定要冷静。

所以她深长的呼息,压抑着怨恨与愤怒,压抑着悲痛与伤感,开始分析自己面临的险恶艰难。

她想到虞灏西的所作所为,一度十分绝望。

虞灏西是什么人,老谋深算,并且多疑狡诈,他想要太子死于非命用以摧毁孔氏,让她死于万念俱灰,他做到了;并且他还将宛妃当年的冤屈公诸于世,逼得天子决断,造成孔氏家破人亡、身败名裂,他做到了;他甚至因为天子曾经包庇孔氏,置江山大位不顾,搅得天下大乱,以致天子悔恨不已,却不得不为他收拾残局,而他,安全脱身,旖景毫不怀疑虞灏西将来会继承西梁王位,一展抱负。

一切尽在他的算计,他想要做成的事,的确一件不会放过。

要在这样一个人面前周旋,以期全身而退,想想都胆颤心惊。

她没有半分把握。

她甚至认为自己对虞灏西全无了解,她只知道他的那一世是善于隐忍,精于谋算,冷心无情,手段狠辣,所以她以为他对她的执念不过是一时,终究会因为权位而淡忘,可是眼下落到这般境地,只能证明她了解的那些不过只是他的表面。

这个人的复杂与疯狂,已经远远出乎她的意料。

他将自己掳去西梁,也许就是要让她屈服,才能弥补他的不甘。

委身于他?骗取他的信任,然后再侍机逃脱?

不,她做不到,倘若失了清白,就是对虞沨的背弃,还有什么颜面与他再见,倘若如此,还不如静静悄悄地死亡,至少干净,决不能容忍他们的爱情染上难以抹灭的污垢。

旖景在想,虞灏西会不会对她用强,彻底地毁灭她,这样他才能心甘,一血前耻。

倘若如此,她就没有半点机会,到时也就只能拼个鱼死网破,拖着他一起去地狱。

可是但凡有一线希望,她也不想放弃,必须争取。

旖景想起濯缨园案发,虞灏西在建昌府当众公布孔皇后当年杀害生母宛妃,离国远走西梁,她对妖孽这般破釜沉舟的举动甚是不解,虞沨却分析出来妖孽应是察知圣上早明真相,却一直隐而不发包庇孔氏。

“我原本以为三皇子只为权位与仇怨,如今想来,倒是片面了,他虽怀抱负又极自傲,并不将眼光局限权位,他有他的坚持,心志沉定,圣上眼光原本不差,这位的确是眼下大隆最为合适的君帝人选,可惜三皇子虽说多谋善策,却又咨肆不羁,性格造就他不会一直忍辱,圣上无意间让他洞悉真相,注定要失望。”虞沨当时是这么说,似乎带着些惺惺相惜的意味。

旖景只希望虞灏西果然傲骨铮铮,即使心有不甘将她掳走,用意是在有朝一日让她万念俱灰心甘情愿地屈服,而不会用诸如强迫这样的下作手段。

只有这样,她才有与他周旋,争取全身而退的机会。

冷静下来之后,旖景有些懊恼当初遭逢大变,自己将悲愤与怨恨呈于面上,她一点也不了解对手,却将自己的情绪坦然布公。

但若再来一回,旖景认为自己的确无法做到亲眼目睹秋月惨死而无动于衷,眼睁睁地看着夏柯也死在眼前,还能收敛情绪与虞灏西虚以委蛇。

不得不说,旖景那十余日“痴呆”的伪装还是有所收获,一方面让她看到虞灏西急怒之下再不敢对她用药,似乎说明她在那人心中的确有一席之地,他的强掳并非只是为了报复,至少他还担心她的康健,并不想废尽心思得的只是个痴呆病人回去折磨;另一方面,对手多少还是有些疏忽大意,比如在她面前斥责苗石陌,让旖景无意之间听见了“三日醒”也许会造成失忆的症状。

她心思一动,一个想法油然而生。

想要蒙蔽对手极不容易,虞灏西显然对她的脾性了若指掌,她若是太快屈服,势必不会让他信任,但如果她是个失忆之人,故而性情大变,表现出恰到好处的妥协,才有机会让他放松戒备,西梁有安瑾,有卫冉兄妹,还有杜宇娘,以及虞沨这两年间安插的暗人,只要她找到与外界联络的机会,就有脱身的可能。

幸运的是她当真痴呆那两日,对虞颢西与生俱来的排斥与抵触还是下意识地表现了出来,就算失忆,对他慢慢接受,却不会在短时之内动情以致委身似乎也是情理当中。

想要与他周旋,就必须对他有所了解,如果自己失忆,也可以故作懵懂地与他攀谈,洞悉他的想法。

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敌明我暗,才有获胜的机会。

旖景就这么表面“痴呆”心头雪亮,开始冷静筹谋。

一直伪装成呆傻是行不通的,难度虽说小些,可虞颢西怎会让一个痴呆女人与外界接触?根本达不到目的不说,说不定还会耗尽他的耐性,被丢在禁苑里自生自灭那就作茧自缚了,所以当进入西梁国境,如释重负的大君殿下放下心来,减缓了行程,在他的呵护备至下,旖景也渐渐恢复了神智。

她感觉到对手也不甘让她失忆,似乎希望她有朝一日彻底好转,相处之时,着力于让她恢复曾经擅长的四艺,旖景衡量了一番,她并没有接触过失忆患者,不知会不会出现才学仍在只忘人事的情况,但倘若扮成一无所知,很有可能露出马脚,虚虚实实才对自己的伪装最为有利,因此在虞灏西孜孜不倦的提醒下,旖景终于又恢复了一些记忆。

她让自己“慢慢好转”。

回到大京,果然就被丢进了禁苑,并且对手开始了试探。

旖景不敢有任何放松,任一言行无不经过斟酌衡量,比如那回对手带她去看夏柯,当见夏柯满身伤痕的惨状,旖景立即洞悉这是对手的拭探,心里虽咬牙切齿,却飞快地以惊惧应对,一个弱质女子,当见血淋淋的一个人,害怕回避应当是本能的反应。当虞灏西直言不讳说明夏柯的身份,旖景微有迟疑,失忆的她不该再对夏柯有任何关切,但倘若置之不顾也许太过明显,反而让对手生疑,再者她实在不忍让夏柯受苦,故而,她为夏柯求情,一口承认自己记得夏柯,果然就让那妖孽迟疑起来,拿不准她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与狡诈多疑的虞灏西过招,旖景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紧绷状态,便连晚上睡觉都不敢太沉,生怕被身边侍女听见她的呓语,这么下来,精神自然不佳,胃口更是寡淡,这倒不是她在伪装。

自从正月被掳,一路奔波周折,情绪波动,有时悲愤填膺,又必须冷静思考,旖景没有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甚至没有在意已经晚了许多时日的月信,也就是被困禁苑,日子算是安定下来,又因为渐生恶心之感,她这才恍醒。

白衣侍女们侍候旖景时日尚短,自然不知她的月信情况,那个盘儿以前并没有贴身照顾女主人的经验,也疏忽了这事,竟然除了旖景自己,没人察觉她有了身孕。

旖景很焦急,她还不敢肯定自己在虞灏西心里的地位,万一那人得知事实后恼羞成怒,给她一碗落胎药,她也无可奈何。

可她知道这事终究是瞒不住,所以那段时间她常常“自伤身世”,频频询问盘儿自己究竟是谁,以及与大君的关系,不全然是在伪装,是她以为虞灏西会落实她“曾为侍妾”的身份,将来身孕一事被揭穿,才可能有所转寰。

孩子来得不是时候,旖景一筹莫展,心里的忧惧与日俱增。

偏偏那一晚妖孽也不知受了什么刺激,突然发作,旖景甚至以为自己再不能伪装,种种努力付诸东流,便是如此,她也不容虞灏西侵犯她的清白,愤怒与绝望之下,只觉腹中绞痛,那一瞬间她以为她要失去孩子了,万念俱灰之下终于昏厥。

可是醒来后,情势又有变化,虞灏西似乎并不是意她腹中胎儿,这让旖景又看到了希望。

不得不说,那人表现出来的妥协与关切是让旖景如释重负的,至少她还能保全与虞沨的孩子,至少这回又算蒙混了过去。

孩子虽然来得不是时候,可是却带给她幸运,那一晚虞灏西满是愧疚的落荒而逃后,旖景抚着自己的小腹也是悲喜交集。

接下来的事情越发出乎她的意料,她没有想到虞灏西会直言不讳地告诉她真相,没有欺瞒。

“你为何告诉我这些,难道就不担心我恨你,一生一世都不肯原谅?”旖景对虞灏西的心思把握不定,她有意拭探,再说她若不问个仔细,似乎也不符合失忆之人的心态。

“五妹妹,你对我的抵触是与生俱来,就算我不告诉你真相,你的心也不会为我敞开,我若是欺瞒你,我自己也会看不起我自己,五妹妹,我以诚相待,才有可能让你有朝一日放下从前,接受我的心意,我就是这么想的,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我也会竭尽所能。”他是这么说的。

旖景沉默了,独外之时,她摇头苦笑,这真是一段孽缘,但结果是注定的,她永不可能移情,再一次辜负爱人,而她与虞灏西之间,不说前世种种,也永远隔着五表姐与秋月的死,无论他怎么执着,她都不可能接受。

最多就是,恩怨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