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三国
字体:16+-

第五十七回 南孙刘分兵取三州 司马懿毒计屠皇室(

连日的大雨令张既的心情如天空一般阴云密布。城外的交州军此时已经将营寨移到了离城较远的山坡高地上。茫茫的大雨令能见度降到了最低,张既即便站在城头也看不到交州军的营寨。不过看不见并不代表不存在,巨大的威胁感依然笼罩在张既心头,使他极其烦闷。

自从交州军来到城下的第一天起就阴云不开,交州军也一直没有攻城。这让城中的曹军十分乐观,认为老天爷是站在自己一边,是天佑魏王陛下。不过张既却有一种十分不妙的预感,他隐约嗅到了阴谋的味道,可是却说不准敌人究竟是有什么阴谋,于是更加郁闷。

张既已经好几个晚上没睡好觉了,今夜也不例外,可是为了应付不知何时会进攻的交州军,张既不得不强迫自己休息。他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雨声辗转反侧,脑子里思索着敌人究竟要如何攻城。忽然张既便听远处传来轰轰巨响,犹如万马争奔,又如战鼓震地。

大吃一惊的张既一下子从床上弹坐了起来,便要更衣出屋。可是他的脚刚一落地,就发现鞋子浸在水中,冰凉的雨水没过了脚面。这让张既的心一下子变得和脚底板一样冰凉,他总算知道交州军的计策了。

当张既站上城头的时候,就见四面八方大水骤至,城中房屋大半浸在水中。曹兵惊慌乱窜,随波逐浪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平地水深丈余,只有房顶、城墙可以立足。

大雨下了一夜方才渐渐止息,天边也泛起了鱼肚白,可是这并没能让浑身湿透的曹军松口气。郭嘉率领众将士摇旗呐喊,乘船而来。

张既立在城头左右一望,身边不过数百士卒。对面船上一阵箭雨过后,城头士卒又倒下一半。副将劝张既道:“我等军士折伤大半,四下无路,不如投降。”

张既闻言大怒道:“我受陛下厚恩,岂肯屈节于人!”说罢抽出佩剑砍死副将,又厉声对众士卒道:“再说降者,以此人为例!”

曹兵见主帅如此皆奋力御敌,可是数百曹军哪里是数万交州军的对手?船上的交州军根本不用靠近,只是弓弩齐射,就将曹军射杀一空。有赵云、黄忠、黄叙三个神射手,张既也难逃中箭的命运,肩头被黄叙射中摔落水中,这还是黄叙手下留情想抓活的。

郭嘉见张既落水,便命士卒上前捕捞。遇水不沉的藤甲军如同穿了救生衣,在水中行动灵活异常,很快便将张既擒住。其余曹军见主帅被捕,纷纷投降,死战之人皆被藤甲军上前斩杀。

扫平城中曹军之后,郭嘉便命人乘船救助百姓。好在有城墙阻挡,城中水势虽大,却无激流风浪,百姓大多有机会到高处避险,伤亡不是太重。

郭嘉将降卒、百姓运送到山坡高地之上,便升帐而坐,押过张既问道:“陈留已破,你可愿降?”

张既虽败,却傲然立于帐下道:“我闻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我受陛下厚恩,今日被俘唯死而已,岂能降你?”

忠臣的品质固然可贵,但也看对谁而言。郭嘉对于敌方的忠臣可是一点好感也没有,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郭嘉对待敌人的态度与南烨一致,可以收为己用的不必多行杀戮,不能收为己用的就要斩草除根。南烨就从没想过去收服许褚、夏侯惇和关羽、张飞。陈留一破,兖州再无坚城,郭嘉拿下兖州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却说南烨在许昌城下冒充三家兵马已有多日,周围的石头已然被用光了,南烨必须到更远的地方才能找来霹雳车所用的弹药。当然他也可以使用许昌城外的遍地巨石,但是搬运那些巨石就要冒着被城内霹雳车击中的危险,南烨可不想让麾下士卒牺牲在这种没意义的事情上。

弹药的不足意味着火力的减弱,李儒在城中清晰的感受到了这一变化。空中的巨石减少并没让李儒放松,反而令他的眉头皱了起来。情况有些不对劲,李儒数日之前就感觉到了。不论是南烨还是刘备、孙权都不会做无用功,而这几日他们的表现就像是在做无用功。关键是李儒从北门派出的细作一个都没回来,这只能说明城外有意要封锁城中的消息。

李儒以己度人,假如他要封锁敌人消息的话,那肯定说明自己有极其重要的信息不希望被敌人得知,这往往是可以改变战局的消息。可是李儒想尽办法都没能探听到丝毫消息,直到今天城外的霹雳车减缓攻击,李儒才想到一个可能——三家人马撤了。

要得出这个结论并不难,假如城外有三十万大军,就算采石的地点再远,也能供应得上霹雳车的消耗,甚至可以打造出更多的霹雳车增强火力,绝无道理出现火力消弱的情况。

现在让李儒难以判断的是城外兵马到底消弱了多少。毫无疑问,南烨尚在城下,三家营寨之中至少有足够的士卒驱动霹雳车,而且北门外还有上千伏兵截杀细作,否则不可能数以百计的细作离城都毫无音讯。

李儒按照城中操作霹雳车的人手计算,城外少说也有五万大军,也可能南烨的十万交州军都在城下。假如真是这样,刘备、孙权的去向不言自明,肯定是去取并州、兖州、青州。他们去取何处对李儒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南烨凭什么会这么大度的令两家人马去占便宜。

从董卓入京开始,李儒就开始与南烨打交道。诸葛亮、周瑜、司马懿或许都比李儒机智,可是若论对南烨的了解和研究,三个人加在一起恐怕也不如李儒。南烨出征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全都讲究大义为先。不过李儒还发现了一个隐藏的特点,就是南烨打仗从不吃亏,或者说总占便宜。与胜利者结盟,用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战果,这些都是南烨作战的特点。

在普通人眼中,南烨国师是仁慈大度的。可是在李儒眼中,南烨就是个吝啬鬼。他很难想象南烨会大公无私的为刘备、孙权牵制自己,除非牵制自己对南烨同样有好处。想想城下的三路人马,再联想许昌城后的三州之地,李儒得出了一个结论,此时城下的兵马绝非十万交州军,而是五万甚至更少。南烨不只是为了刘备、孙权牵制许昌兵马,也是为了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