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汉自光武中兴国运昌隆,及至桓灵之时方才有内臣外戚之乱,乱世亦是自此而现端倪,朕不必言先帝之失但亦可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朕每思及此未尝不叹息痛恨也。各位爱卿与朕皆乃国之臂助,唯望今后更能尽心竭力助朕治理江山,今亦在此为证,绝不塞忠谏之路,朕如此后者亦如是,若有所违,当以数典忘祖论之,众卿家可鉴!”明确忠孝之后刘毅还要兴谏臣之路,此番言语出于真心亦是一种宣示。
“皇上英明,理当如此!”甘宁赵云杨彪听罢皆是带头高声言道,朝中百官也纷纷出言附和,亦是心中暗凛,自己在天子心中算是贤臣还是小人?皇上治国如治军,今后定不可轻易有行差踏错之处。
“杨老司徒与光和年间便是国之干臣,为我汉室呕心沥血,实是功在社稷为老臣之楷模,董卓贼子乱政裹挟天子,老司徒又能忍辱负重上保先帝,这份隐忍之处便是我等武人亦不能及,天子至北平更为百姓生计国家安危操劳,所作所为皆可为群臣所效法!今朕特加司徒为山阳公,食邑五千户,其子杨修杨德祖聪明过人文采超群亦加之定阴亭候,文枢阁学士!”本来以甘宁赵云二人的功绩及与刘毅的情义他们之位只在杨彪之上,但刘毅此为却有敬老尊贤之效,洋洋洒洒一番褒扬之言也给予了老司徒极高的评价,杨彪自入京后就与刘毅合作无间,其孙女又是刘桓之妻,此时朗生登基之后自也要投桃报李。
汉末是一个文学极为繁华的年代,曹氏三父子便可称其中翘楚,此外尚有竹林七贤等等等等,这些人很多皆不愿做官不愿出名,甘于隐居明志。对这样的一批人刘毅虽谈不上欣赏却也没有太大的反感,他在朝中设文枢阁就是让这些清流文士有一个扬名之所,进入此处只是名声与地位的提高并无太多实际上的权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对功名利禄不动心的,且此处发展下去也将成为朝廷舆论的主流阵地。
“皇上之言实在令老臣汗颜,前所为之不过为臣本分,岂能当天子如此之赞?这国公之位老臣实在是诚惶诚恐!”刘毅对杨彪的这番评价得到了大多数文武的认可,老司徒一直是群臣之首且人缘颇佳,更与天子乃是姻亲,看皇上出言之时的态度谁又肯自讨没趣?杨彪越众而出,待要行礼之时却为刘毅所阻,此番姿态他是必须要做的,官当到杨彪这个份上,财帛利禄未必能动其心,但扬名之举却是例外,刘毅的这一番言语可说将他塑造成了群臣楷模,心中亦是感激。
“哈哈哈哈,这是老司徒谦虚抑己,所谓当仁不让,以卿家之功绩正该如此,方才只是其一,爱卿今年已近七旬,日后上朝便可有座,不逢祭祀或外邦来朝亦不用与朕拘礼。”刘毅一阵郎笑之后言道,这上殿不跪天子面前有座对满朝臣子而言亦是一种无上的荣光。
“老臣谢陛下厚赐,今后定当为大汉鞠躬尽瘁!”杨彪闻言也是深深一躬朗声说道,皇上登基第一个厚赐的便是他,对他自己及整个杨家都是一种荣宠,做臣子的能做到这个份上绝对算得上不枉此生。
“司徒安坐,朕此番南巡之时便逢百姓有言,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大汉除司徒之外尚还有刘御史蔡学士及伏国丈等一干老臣,若将朝廷比作民家,各位就是我大汉之宝。当年若不是刘御史一力相助,怕是朕亦要多经坎坷,后在幽州书院教书育人更有万世之功……”刘毅微微示意,早有内城抬了五个软坐上来,分别放在杨彪、刘虞、蔡邕、伏完及孔融的身后,此时方才微笑言道,群臣闻之也颇有轻松之态。
夸奖的话不要钱,刘毅自不会吝啬,对孔融与伏完的赞扬乃是礼节上的对老臣的尊敬,蔡邕为自己岳父不便夸赞过甚,但对刘虞的赞誉天子可谓出自肺腑,言语之中颇有动情之处,令得文武百官闻之亦在心中暗叹当今天子念旧之名当真不假!当年公孙瓒劝刘虞自立为之坚拒,一怒之下将之囚禁在蓟县城中,后刘毅与摩天岭设伏一把大火烧了白马将军六万精锐,并打开蓟县城池将刘虞救出,自此后者便一直在为刘毅的大业尽心竭力,坐领幽州,书院育才,一不求功,二不求名,这样的态度也赢得了朗生最大的尊敬,此亦是报答之时。
刘虞为辽阳公,孔融为北海公,蔡琰伏完皆是国丈不好再封便只有多加赏赐,后两者此时已然无心与政事之间,刘虞更是一心育人,他甚至是第一个公然拒绝天子赏赐的大臣,其言道幽州书院读书便为以天下为己任,天子更有言求知亦要为百姓谋福祉,自己身为院长更要以身作则,若居此高位岂能服人?本来刘虞与刘毅之间的配合一向默契,但今日他的举动却没有令刚刚登基的朗生有任何的反感,刘大人是真正的乐在其中了,在他眼中再没有比为国育才更重要之事,其他一切都不在心上,如此专注与心胸岂能不为人所敬?刘毅自然不会理他的推拒,卿家为人如何皆在世人眼中,岂是一官位所能改?
出口拒绝纯属自然,但刘毅一再坚持值此新帝登基之刻他还要固执已见就未免对天子不敬了,刘虞可不是没有眼光之人,早在刘毅灭公孙瓒一统幽州之际他便可认定将来定汉室者必是此人,如今其人果然身登九五之位,且待己之德亦与当年一般无二,这一份情义可算无价,至尊之位一言九鼎,见推辞不得他也只有上前施礼受封!
这封公之举的确无比荣耀,亦可算为人臣的巅峰了,但其中刘毅也有用心之处,一旦为公便等于大半养老,他的很多新政都需要从幽州书院培育出来的思路能与他稍稍合拍的官员们来推行,以新代老已是必然之势。当然这其中还需要一个稳定的过度,毕竟南方三雄此时尚存,刘毅为帝之后步伐的确可以比之前迈的更大可亦要有所顾忌之处,所谓欲速则不达,强行求速只会招来更多的阻力,司徒杨彪在老臣之中算是极有治政之能的,刘毅需要将之树立起来给群臣做一个榜样,刘虞无心于此可剔除在外,蔡邕伏完亦不是这块料,唯有那个孔融胸中还有一些心思,刘毅借封公之举也算将他的想法彻底打消。
早在燕地两年方略之中,燕王便已然有用三省六部代三公九卿的想法并在实践之中进行运用,只不过名义上并未正式采纳,实质上真正的行政架构却已是颇为成熟有效,杨彪的司徒之位可以保留,亦可参政议政,刘毅亦会设立左右丞相作为这个过渡时期的群臣之首,其中左丞相专司国家行政之事,要辅助天子制定合理的经济生产发展计划,这个人舍张虎张子才之外再无人设和担当,而右丞相其位不在前者之下但职责却是不同,主要是对内的监督的清查,在朗生的设想之中天耳内耳就将设在这个职位之下,这个位置对于左丞相也有着一定监督的权力,其中也充分考虑到了制衡的因素,若是谈及对当朝文武百官的震慑之威,有贾屠夫之称的贾诩贾文和便是当仁不让的人选。
六部之中,吏户礼兵刑工照常设立,但在其中经刘毅百般思量又和众臣一番探讨更加上了农商二部,比之另一个时空之中,大汉的农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商业更是不可相提并论,想要富国强兵此二者缺一不可,又是相辅相成,以去年燕地的税收为例,商税就占到了朝廷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还多,这在华夏的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但就眼前来说,商业发展的速度还要胜过农业,刘毅亦要在此中采取一系列的政策与手段去加以协调。此时的国力几乎就可以用人口的数量来加以衡量,而农业则更是这一切的基础,当有专业的部门管理方可。
至于器具所这个刘毅独创在战争和生产经济当中都发挥了极大作用的部门朗生权衡再三还是将之挂在了工部之下,当然在独立性上有着很大的提升,它是作为一个研究性质及浓的机构存在的,而在文枢阁之外亦有奇技院一处便是给其中出类拔萃的一干能工巧匠们扬名立身之所,相信在今后大汉的发展之中,器具局和奇技院还将发挥更为强大的作用,亦会在不断的扩张中起到助推器的功效。
在这八部之中设置最为完善的便是兵部,眼前的统一之战和之后的领土扩张都要通过这个指挥机构来完成,天狼作为正式的参谋处也将在此后并入兵部之中,穷兵黩武的确不是长久善法,但对四方的掠夺却有可能加速王朝的发展,但其中之度亦需朗生仔细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