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北洋军和国民军双方高层的想法都很相似,那就是避开双方重兵驻扎的苏南地区,选择靠西,双方兵力没有没有太过集中,并且没有大量防御工事堡垒的安徽地区作为南下或者北上的突破地区。
而这种战略想法甚至可以追溯到双方刚结束第一次苏南战事的时候,毕竟第一次苏南战事他们都给了对方极大的震撼,北洋军不用说了,不但彻底退出了江南,丢失了南京,而且还在南京损兵折将,一个第八师被彻底击溃,只逃出了张勋等几个高级将领以及少数残兵。第五师和第三师也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包括后续增援而的王汝贤第七师都受到了不小的损失,历尽一场苏南战事后,几乎让冯国璋手下的第二军损失过半,用了小半年的功夫才缓过气来。
而国民军也不好受,面对国内第一强军北洋军,国民军尽管最后守住了镇江,并且最后夺取了南京奠定了苏南局势,但是自身损失不小,第一师一开始就被打残,渡江进攻江北的警卫师损失过半,后续围攻南京的过程中采取了正面突破硬攻的方式,参战的第二师、第四师、第七师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一场战事结束后,北洋军固然损失了两万余人,但是国民军的损失比北洋军不少,甚至更大。
可以说,从双方的兵力损失情况来看,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可谓是最好的写照。
经此一役后,双方对敌人的看法并没有减轻,反而是更加的看重,都把对方当成了和自己实力相差无几的敌手。
如此情况下,不管是国民军还是北洋军,都没什么信心以同等兵力去击败敌人,更加不要说去进攻敌人重兵驻防,而且还有固定工事堡垒的地区了,,而偏偏苏南战事后的双方进行军事对持,不但国民军修筑了大量的工事,人家北洋也没闲着,同样在江北修筑了大量的工事。
所以说,在苏南采取正面突破渡江作战,都被双方的高层将领所抛弃,乃至第一次国民军参谋部提出的作战计划中,也只是以扬州为主攻方向,同时还加入了从皖南芜湖地区渡江伴攻的做法。
既然正面无法突破,那么就采取迂回进攻了,而迂回到那里呢,那自然是安徽了。
于是乎,占据安徽的黄兴和柏文蔚就被国民军和北洋军两家同时给盯上了,陈敬云一找到机会就利用暗杀事件,把涨水泼到了革命党人身上,然后毫不犹豫的发动了皖赣战役,袁世凯也不甘落后,紧随陈敬云后头就是出兵安徽北部和中部地区。
革命党人的江西和安徽在不到一个月内就被国民军和北洋军所瓜分,不但如此,连孙文、宋教仁、黄兴等人还被以叛国罪所通缉,现在只能躲在日`本。
国民军占据了江西和安徽后,众多的高层将领们就迫不及待的把目光投向了北洋,准备和北洋来一个生死大决战。而后参谋部袁方、陈仪等人和沈纲联合提出的渡江作战计划当中,虽然最后的战略目标还是放在了江北地区,但是前期和中期的一系列战事都是围绕着安徽合肥、滁州等地展开,为此国民军已经准备抽调高达六个师加一个旅的主力部队渡江进入安徽作战,同时还准备了数量众多的预备队,而前期和中期苏南地区的部队不过是作为防守和牵制兵力而已。
巧的很,袁世凯和冯国璋以及段祺瑞这三个北洋大佬也是抱着差不多的想法,虽然最终的战略目标还是南京,镇江等江南地区。但是前期和中期的突破方向却是选择了皖南地区,预备在皖南地区投入重兵,拿下安徽和芜湖后转道向东,继而拿下南京和镇江,甚至还可以直接继续南下拿下杭州,彻底切断苏南地区大量国民军的退路。为此,北洋军不但准备投入扩兵后的曹锟第三师以及收编而来的安徽陆军三个师,还准备投入驻扎在滁州的唐天喜第十师,驻扎在河南以及安徽北部的第九师。最后还准备派遣驻扎山东的徐树铮的第十一师(PS1)继续南下,增援安徽,战局紧张到了必要之时,袁世凯还可以继续抽调江北地区冯国璋手下一个混成旅的部队。
而为了填补这些部队被抽调后的空白,袁世凯已经秘密调遣东北地区的第二十师和二十三师入关,至于东北地区的镇守,则是交给了东北地区的地方部队和新成立的中央陆军第三混成旅、第四混成旅。
袁世凯得到大批善后大借款后,除了补充恢复现有的中央陆军外,还仿效第二混成旅的模式,从现有主力部队中抽调部分部队,然后组建中央陆军混成旅。至于整编的各省陆军师旅,袁世凯从来就没指望过他们能打仗,更多的是出于军权和控制地方部队的想法。而扩编的中央军才是北洋军的嫡系力量。由于时局紧张,也没什么时间让袁世凯和之前编练第十师和第十一师那样慢慢来,有足够的时间全新的组建两支新整编师。时间紧张,暂时又不缺钱的情况下,袁世凯就仿效了第二混成旅的模式,直接从各主力师当中抽调部分的部队,组建若干混成旅、分别从第十六师抽调部分部队,加上直隶的部分地方部队组建的中央陆军第一混成旅驻扎京畿。从第二十师中抽调的骨干加上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地方部队组建的中央陆军第三混成旅、从第二十三师抽调的骨干部队加上东北地区部分地方部队组建的中央陆军第四混成旅,驻扎东北地区。从山东一部分部队,加上第十一师的一个团组建的第五混成旅驻扎山东。然后抽调了第二师的一个团,补充了其他一些地方部队后,编练成第六混成旅,驻扎山西。
至于在苏南和安徽的几个主力师由于身处前线,袁世凯没敢轻易动,所以也就没从这些部队里抽调骨干用来扩编混成旅。不过这几个没有抽调骨干去组建中央混成旅,但是他们自身却是不同程度的进行了私底下的扩编,比如曹锟的第三师历尽大半年的休整后,不但恢复了原来的满编制,还新练了一个第三师独立旅,使得第三师成为了兵力高达一万六七千人的庞大编制,拥有三个步兵旅和一个炮兵团。第五师和第七师也是各自弄了一个独立团。所以北洋军的十几个中央陆军师里头,虽然正规编制都一样,但是实际编制是有所差别的。
说起来,北洋军的这个混成旅扩编计划除了仿效第二混成旅外,同样也参考了国民军的混成旅模式。这两个对手都是在相互学习和吸收对方的优点。
如此大规模的混成旅扩编计划比起国民军的混成旅扩编计划要大多了,六旅计划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但是哪怕现在袁世凯手中有了不少的闲钱,但是他还有那么多军队要养呢,所以也不可能全部把钱给花出去,所以这六旅编练组建就有快有慢了,第一混成旅在京畿地区有着袁世凯重点关照,所以是最快成军,袁世凯还任命了他的心腹将领陆建章为旅长。第二混成旅原本就是从第一师第二旅直接抽调的,乃是北洋军中最早的混成旅部队的,尽管算在了六旅计划中,但是它自身却是不用改动的,连名字番号都不用变。
剩下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混成旅有快有慢,大多还在组建当中,发挥不了太大的战斗力,也就不太可能把它们调往前线和国民军作战。但是留在后方镇守让几个主力师空出手来南下还是不成问题的,实际上这也是组建这些混成旅的最大目的。袁世凯可没希望这些新成立的混成旅就能够和苏南和国民军硬拼了,而是用他们接替原来几个主力师的位置,使得第十一师、第二十师、第二十三师空出手来,得以南下参战。
北洋军和国民军都以自身的计划进行准备着,国民军准备抽调大量部队汇集在芜湖,同时调第三师和第十一师北上,等长江流域的雨季一过去后,就挥兵渡江进攻安徽合肥。而北洋军也在抽调兵力准备进驻安徽,同样等待着天气好转,然后一举渡江南下。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空军部队则是手段频出,企图最大化的侦查到对方的一举一动,双方的侦察机在空中甚至也遇到了几次,不过国民军的战斗机部队却是很少能够发现并且及时赶到击落北洋军的飞机了,前后半个月里也只击落了五架飞机,其中两架还是头一天的时候击落的,也就是说北洋军发现对方可以在空中击落自己的飞机后,采取了变更航线躲避等战术,后半个月里竟然只损失了三架飞机而已,而同时国民军的地面部队的调动却是被北洋军的空中侦查得知,不得已之下,参谋部减缓了调兵计划,采用了昼伏夜行,乃至绕行南方的方案,使得调集兵力的速度大大减缓,更迫使参谋部把渡江作战计划的发动日期连续推迟。为此参谋部对空军很不满,陈仪甚至在联合作战会议上对伍世钟公然指责,称空军没有尽到应有的努力,拿了那么多军费却还拦不住敌军的空中侦查。话里意思就是说空军占着茅坑不拉屎。
这让国民军的空军头子伍世钟极为不满,在联合作战会议里对袁方,沈纲等一群军衔只比他高,不比他低的陆军将领们发火是不可能的,只能是黑着脸回到空军处后对着手下大发雷霆,然后直接越过第一联队,把第2战斗中队的中队长撤职,把黄飞航提升为中队长。同时给侦察机部队下了严令,务必尽快找出北洋军的空军基地来,只要一找到北洋军的空军基地,伍世钟什么都不管了,数十架轰炸机全出,发誓要把北洋军的航空基地炸个底朝天。
七月的苏南持续紧张,而陈敬云却是在七月二十二号悄然乘坐专列离开了南京,这一次他没有惊动太多人,只到了卫队和一个营的警卫师而已,他的专列后也没有在镇江停留,直奔上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