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唐
字体:16+-

第三十六章 起戈(五)

伏俟城西侧的粮仓处已是一片火海。大股的黑烟打着旋刚刚升入云霄,复又随着气流朝四周漫开。浓烈的火硫味顺着劲风飘散漫展,在十几里外扔呛得人直流眼泪。

李括率着两百唐军赶到此处时,这个吐蕃军的粮草后备重地旁竟然没有一人守卫。少年挥了挥手,命令弟兄们往吐蕃军粮包上裹一层厚厚的毡子,又浇了一桶桶火油。一支点着的火把扔到了堆满粮食的仓室中,瞬时引燃了熊熊大火。火苗越涨越高,似一个随风跃动的魔鬼般扭动着身躯,将眼前的一切物体吞噬。

不过令李括头痛的是伏俟城守备羯于阐在唐军破城时就得到了消息,已经从后门率众逃跑了。

“该死!”李括出奇计夺下伏俟城为的就是不走漏风声,全歼城中守军,谁知即便这样还是放跑了羯于阐这个老狐狸。放跑他倒不要紧,关键大非川、大通谷一代的守军很快就会得到消息,到那时吐蕃人前后夹击,众人可还有逃离升天的可能?

“去叫濮大锤、张延基、周无罪速速带所部兵勇来城西集合!”李括冲一名亲兵吩咐了一句,无奈的揉了揉额头。现在看来,伏俟城肯定不能再呆,那么到底该从哪个方向逃离呢?

伏俟城北面就是大通谷,用不了多久那边的守军就会得到讯息,自己六百个弟兄若想招摇而过怕是绝无可能。至于从南走则要翻越大非岭,绕道从定戎城回到陇右。这样一来虽然避开吐蕃戍军较为容易,但所走路程将大大增加,自己还带着那么多解救的陇右女子,她们可能承受山岭跋涉之苦?

不一会,张延基、濮大锤、周无罪等心腹便带着所部兵勇赶到了城西。李括冲大伙儿摊了摊手,长叹一声:“粮仓我已经烧了,想必吐蕃人得为军粮费一阵子脑筋。不过,我们得快点离开这里。伏俟城守备羯于阐已率残部从后门逃离,说不准何时这青海西畔便会集结大量的吐蕃军队。”

张延基点了点头道:“括儿哥说的有理,不过即便碰到吐蕃蛮子我们也不怕!”

周无罪白了他一眼道:“你以为吐蕃士兵都是像伏俟城守军这般羸弱?这只是一些没有经过大战的新兵犊子,若是碰到久经沙场的老兵,我看你还能笑得出来不。凡人,真的是凡人呐。”

他两颊肥肉随着大嘴张合而一阵乱颤,直气的张延基想冲上去狠狠拧上一把。

“呵,周大旅帅倒是会涨胡虏志气,灭自己威风。若是你怕了,洗干净脖子等死好了,何必还要跟着我们一路狂奔,受这个窝囊罪!”张小郎君可不是一个能吃亏的人,夹枪带棍的回道。

“我不与你置气,因为这样会显得我和你一样幼稚、无知。”周无罪甩了甩头,狠狠白了张延基一眼。

“你!...”

李括摆了摆手道:“好了,说正事呢,你们俩就不能消停一会?”

鲜于瑜成站出了身冲李括抱了抱拳道:“都尉大人,属下去伏俟城周边查探地形时,恰好发现青海西畔一处海湾边有十几户羌人居住。他们都是打渔为生,若是我军尽数征用他们的渔船或许可以渡过青海,经由神威军抵达鄯州。”(注1)

李括的眼睛亮了亮道:“你说的可当真?”

鲜于瑜成点了点头道:“这是属下亲眼所见,十几艘渔船都是大船,刚好可以满载我军。如若有假,请都尉以军法-论处!”

“好!此乃天佑我军,天佑我大唐!”李括顿了顿,沉声吩咐道:“全军听令,急行军至青海西畔驻地,接应遗民后强行渡青海!”

“属下遵命!”众将一一抱拳,回以自家主帅一个最坚毅的答复。

......

青海西畔,整齐的停靠着十余艘大型渔船。

唐军接应遗民后按照鲜于瑜成指引的方向,已经成功抵达了这个海湾。

这里定居着十几户羌人,世代以打渔为生。此刻突然见到这么多唐军士兵出现在自己眼前,羌人皆是跪倒在地,连连叩首,生怕唐军误把自己当做吐蕃人。

羌人不似吐谷浑人喜战好斗,追名逐利。除却极少数被吐蕃人抓去的壮丁,羌人大多会隐居在一处山坳、一片海湾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日子。唐朝和吐蕃开战,最苦便是他们这些羌人了。由于没有明确的表明立场,两国统帅都会对他们百般猜忌。这样一来,靠打渔为生的羌人便不敢去唐蕃周边城镇贩卖鱼虾,生怕被军队将领当做哪国的奸细抓了去。这样一来,打多了的鱼便只能晒成鱼干,渔户的生活便一下子拮据了起来。(注2)

不过这样的生活苦虽然苦了点,但也熬得过去。可谁知突然六百多唐军闯入了他们的生活,竟要横渡青海。羌人们一时犯了难,如若不答应唐军的请求,恐怕渔船也会被强行征用,反而落不下半分好处。若是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吐蕃人万一知道了,日后少不了要找自己的麻烦。羌人就是因为受不了吐蕃人的盘剥,才移居青海西畔的。大片的草场、牛羊都让给了吐蕃人,若是连这青海都被他们禁了渔,羌人便真的没有活路了。

“老汉,这十几艘渔船我们全部征用了。你放心,等我们渡过青海后会给你们丰厚的报酬。”

陈旭主动承担起了与羌人沟通的重任,由于曾常年居住在廓州一带,他也经常和那一带的一些羌人渔户打交道。虽然羌语说的不似吐蕃话那么流利,但简单的对话还是没有问题。

那羌族老者佝偻着身子连连点头:“不敢,不敢。能为唐军服务是我们的荣幸。”

陈旭点了点头,来到李括身边一抱拳道:“都尉大人,他们已经同意搭载我们渡过青海。”

李括心中大喜,下令道:“命令兄弟们速速登船,我们务必要在吐蕃人赶来前出海。”

吐蕃人不擅匠造船只,只要大伙儿成功来到青海海面上,他就不怕吐蕃人会迎头赶上。

羌人渔户将木板搭在了岸边,恭敬的侍立在一旁。唐军排列成队,训练有素的踏过木板,每六十人搭乘一艘渔船,船上的空间将将合适。至于翠花那些唐人遗民,则被安排在李括等军将所在的一艘大船上。姑娘们自从踏上渔船便拍着木杆大哭不止。她们曾不止一次想过逃走。但皑皑雪山和茫茫青海就像两个天堑般横立在面前,让她们只能望而兴叹、哭泣。哭的多了、久了眼泪便干了,她们也就放弃了逃走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每日白天她们忍受着女主人的皮鞭、每天晚上她们又要承受男主人的淫-欲。她们已经变得麻木,绝望,任由命运不公的摆布着自己的身体、灵魂。

而当她们真正踏上逃离的旅途时,多年来积攒的情感便顷刻爆发。兴奋、激动、委屈,各种感情交杂在一起,就连她们自己都说不清为何会哭。她们真的逃走了,她们再也不用忍受非人的虐待了!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李括李将军!相较于重瞳亲照、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她们更愿意将李括这个救命恩人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只因为这个少年在她们最绝望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只因为少年在她们的世界陷入黑暗时为她们点亮了一盏灯。而那端坐龙庭的皇帝陛下,在她们饱受磨难时又在哪里呢?他不是一个眼睛看到两个影儿吗,他的子民受难时他怎么就没看见呢?(注3)

“多谢将军救命之恩!”翠花突然跪倒在船上,冲李括拜谢不止。紧接着,二十多个唐人女奴纷纷跪倒,连声谢恩。

李括先是一愣,随即上前扶起翠花道:“大家快起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倘若连自己的女人和家园都守护不了,还算什么男人!”

极目回望,少年只见伏俟城上空冒着浓浓黑烟。

但这只是个开始,我们仅仅守护了自己的女人,我们不会放下手中的刀剑,还有属于我们的家园需要守护和捍卫。

这是每一个大唐男儿应有的担当,不是吗?

..................................................

注1:青海:唐朝时称呼青海湖为青海,可是海的概念。

注2:羌人相较于吐蕃人、吐谷浑人来说算是比较友善的民族,他们往往将权力领土看的不那么重要。有一块地牧羊、有一处水域捕鱼就是他们最大的希冀。当然,这只是指大部分羌人。

注3:重瞳亲照:重瞳是古代对目光如矩,智慧过人的一种神话表现,传说圣明天子都是重瞳的,所谓“重瞳亲照”就是对皇帝处事目光的溢美。

ps:我写到的时候感到一阵深深的悲哀。民族如果没了进取心就会堕落、甚至麻木。而这种麻木和堕落往往比异族入侵更为可怕。因为它会从根上毁灭一个民族,所以我们要改变!

套用奥巴马的一句话,希望不死,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