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巴的大刀名为冷偃刀,是结巴到了辽东之后找名匠专门定身打造。冷偃刀有点像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不过比青龙偃月刀稍重,青龙偃月刀为八十二斤,而冷艳刀则重达一百斤。
冷偃刀没有青龙偃月刀好看,除了刀背特别厚之外,上面没有漂亮的倒钩。除此之外,冷偃刀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点,其他刀的刀柄都是由坚硬树干制成,而冷偃刀长长的刀柄竟然是用精铁打造,坚固无比。
对于结巴来说,漂亮不漂亮并不重要。结巴本来就是个粗人,不像关羽熟读《春秋》,结巴要的是锋利,是威力,杀敌的时候杀得爽就行。今天是结巴第一次带这把刀杀敌,果然锐不可挡。
过了好一阵子,栗建反应过来,说道:“无用之人,折我军锐气。”接着,栗建大手一挥,说道:“传我将令,大家一起杀过去!”
虽然丝毫没有露出刚才心中的惊惧,但是见识了结巴的凶威,栗建再也不敢与其一对一决战了。进退维谷,只有拼死一搏。栗建只好命令大军冲过去,妄想以人数上的优势谋得一胜。
此时,结巴的大军也冲了上来,一时间数千匹马同时疾驰过去,地动山摇,喊杀声震动百里。
虽然结巴的军队都是骑兵,骑兵的战斗力比步兵要强一些,但是栗建统帅的军队也是精兵,骑兵和步兵总数是结巴的一倍,所以双方的实力差距不大。不久,双方不分高下,胶着在一起。
战斗一经展开,就不再只局限于官道了。原野里,庄稼地里,水渠边,荒坡上到处都是士兵厮杀,血肉横飞的景象。
本来应该并肩作战的两支军队,如今却打得你死我活,作为军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但是作为军人,又不得不去承受。
本来结巴的军队都是骑兵,冲击以步兵为主的栗建的军队非常有效。但是结巴只是勇猛无比,用于冲锋陷阵很有用,但是用于统兵打仗,却还嫌不够。本来应该保持的队形,很快就被打散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混在一起。结巴带着近百名亲兵在战场上来回穿刺,而其他的骑兵散落各处,与栗建的军队混战在一起。
栗建也有两千多骑兵,与结巴的骑兵拼杀。相对来说,栗建的步兵就要倒霉很多,不能主动出击,只能一小片一小片抱在一起,依托一些障碍物,被动防御。
由于出来得匆忙,弓箭也没有带足,而且也怕伤到自己人,所以栗建的步兵基本上攻不到结巴的骑兵。
结巴的冷偃刀厚重无比,逢人便砍,几乎每一击都有人被其砍倒。结巴不停地朝着敌军人数多的地方冲刺,挡者披靡。突然,结巴见到远处一批将士簇拥着栗建,正在追杀结巴的一拨骑兵。结巴大怒,拨转马头冲了过去。
来到栗建跟前,结巴不由分说,举起冷偃刀直奔栗建而去。见此,两名栗建的亲兵急忙冲上来,挡住结巴。
结巴手中大刀高高举起,大喝一声,砍了下去。见此威势,最近的一名亲兵急忙止住马头,便要往旁边闪去。此时结巴大刀已经落下,一刀劈下,正好劈中那名亲兵的大腿。只听咔嚓一声,整条腿被一刀砍落,那名亲兵大叫一声,在马上失去重心,掉落地上。
结巴刀势不减,又劈中那匹战马的腹部。战马腹部被划出长长的一道口子,鲜血直流。战马犹自站立着,但肚子里的肠子却撑不住流了出来,看上去猩红一片。战马拖着自己的肠子,向前跑了几步,终于站立不住,轰得一声倒在地上。
另一名亲兵离得稍远,见到凶神恶煞的结巴,哪里还敢再战?掉转马头,一边往回跑,一边大叫:“将军快走,这不是人,是恶魔!”
栗建和身边的其他亲兵本来就心惊胆颤,被那名亲兵这么一叫,吓得勒转马头,护着栗建往回逃窜。结巴岂肯放过?把刀面往马背上一拍,战马疼得嘶鸣一声,四蹄生花,追了出去。
见到结巴杀气腾腾,从后面追来,栗建见到自己士卒的阵营就往里面没命的钻,期望自己的士卒能抵挡片刻。结巴尾随其后,每到一处,栗建军队的阵型就会被冲垮。
双方一追一逃,在战场上左转右转,迅速转到战场边缘。栗建见实在摆脱不了,索性抛下战场,往南逃去。
本来跟着结巴的还有两名旌卫,见结巴越追越远,已经脱离战场,急忙大声叫道:“将军,穷寇勿追!”无奈马蹄声急,结巴根本听不到。
栗建是导致乐乘、乐闲大军覆灭的罪魁祸首之一。结巴一心要为乐乘报仇,尤其是为姬丹花了血本的那一万大军报仇,追杀栗建,便是真的听见了,也不会停下来。
再说姬丹进了徐无城,心中挂念结巴这边的情况,收拾定当,便又点起兵将往柳城方向进发。
徐无城中,姬丹留下了三千自己带来的精兵,由旌卫孙和率领。窦安仍为徐无城太守,而赵均还是旌卫,不过原来的守军都被撤了下来,编为一军,由赵均率领,跟随姬丹出征。
在官道上行出十来里,便零星见到一小股士卒互相厮杀,姬丹派人上去一问,知道是栗建的援兵到了,姬丹急忙下令加速行进。
渐渐的,路上见到的士卒越来越多,尸体也越来越多。姬丹的心情越来越沉重,无论是自己的士卒也好,栗建的士卒也罢,这些本来可都是自己资本。
“传令下去,大军立刻投入战斗。凡是投降的,一律不许乱杀!”姬丹吩咐道。
自从栗建离开战场,其军队本来就没有了战心。眼见姬丹亲自领大军赶到,这些士卒纷纷投降。不久,战争便结束了。
“什么?结巴追杀栗建去了?”给姬丹报告的是旌卫李匡,结巴走后,这里的战斗由李匡指挥。听说结巴抛下大军,独自一人追杀栗建,姬丹震惊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