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骨
字体:16+-

关于马镫、战甲、箭镞等一系列需要说明的问题,必看

首先是马镫。西汉骑兵到底有没有马镫,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尚在争论中,并没有形成定论。认为西汉时期没有马鞍的学者抱着的态度很明确:至今为止,没有出土西汉年代或者西汉之前的马镫;观点与之相反的学者则是站在历史推论的角度,他们认为,战马没有马镫,战斗力明显只限于弓箭,这与历史事实是不符的,所以他们猜测,至今没有出土西汉或西汉之前的马镫的原因在于:刚开始的马镫可能是木质的,而非铁质。关于这个问题,本书采用后一种观点。

其次是马鞍。在西汉时期,马鞍存在的方式到底是高马鞍还是低马鞍,是硬质马鞍还是软质马鞍,这个又有争论。本书采用高角硬质马鞍的观点。

以上两点都是考虑到如此选择会让骑兵战争描写起来更加精彩,所以一些读者要是所持观点与本书相左,还望不要喷我。

再说战马。匈奴人的战马大多比较矮,一般称为矮脚马,与朝鲜的马有些类似,不过当然还是要高一些,特点是耐力好,生存力强。与之相比的话,汉朝的马就比较普通一些,也就是说要高一些,但是品质不一定比它好。直到汉朝从大腕引进汗血宝马的品种,马质量才得以有很大的改善。不过话说回来了,卫青霍去病多次大胜匈奴用的都是本地马,品质一般。而马种改良之后,轮到李广利等人出征时,却是败多胜少。因此,要是想拿马种的问题来喷我的话,还是免了吧。

其次是战甲。在此只说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同兵种的战甲配置。重步兵一般而言配置铁甲,轻步兵配置皮甲,或者干脆不配战甲,车兵比较复杂,因为这关系到御手乘车兵和车属步兵几个兵种,一般而言御手的装备很好,武装比较全面,特别是手臂手腕,膝盖等处,皆有铁质防具,其他车兵,铁甲皮甲配置不等。骑兵自然是皮甲,因为轻嘛!至于匈奴战甲,一般皆为皮甲,少有铁甲,甚至有些骑兵连战甲都没有。

箭镞。西汉军中所用箭镞为铁质箭头,也有人说是用青铜箭头。本书采用前者。匈奴因为铁器很少,铁质材料也不多,所以铁质箭镞很少,多为青铜箭镞。这个威力就小很多了。不过匈奴人善射,骑兵整体骑射水平的高超,倒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箭镞的劣势,当然,只是一定程度。

汉军兵种配置。猪脚穿越之初,汉武帝的军事改革刚刚拉开序幕,因为之前他没什么兵权嘛!所以这个时候,边郡的兵种配置仍循旧制,也就是说各兵种混杂编制,还没有出现以骑兵为主力的情况。不过中央军嘛,尤其是北军这种中央军精锐,此时也应该是有很多骑兵的了。

然后是军制问题。汉朝军队的编制,据《后汉书·百官》记载,“大将军营五部”,部由校尉统领,“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曲下有屯,屯长一人”。但据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和居延地区出土的汉简,部分左、右部或前、后部,曲分左、右曲或前、后曲,部、曲之下还有官(分左、右官)、队(分前、后队)、什伍等。具体说来,最高为“军”,不常设,只在战时设置。其次为“部”一千人,下辖五“曲”。再次为“曲”,两百人,下辖两“屯”。再次为“屯一百人”,下辖两“队”。再次为“队”五十人,下辖五“什”。再次为“什”,十人,下辖两“伍”。最小为“伍”,以伍长为长,每伍五个人。

还有其他问题,一时想不起来,本身资料就多,一时间难以完全整理出来,关键是有时间都码字去了。嘿嘿,姑且先说这么多,以后碰到了会再加上去。

最后,祝愿大家看书愉快。

别忘了收藏红票噢!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