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不为后
字体:16+-

第二十四章:两难

朱元璋开口说道“本国公也是觉得此事极为可疑,照理来说徐达虽然被本国公软禁了起来,可是本国公尚未下令杀了徐达,就算徐达麾下的将士想要抗命,也要顾忌我这个吴国公。”

听了朱元璋的这番话,李善长低头考虑了片刻,说道:“以我的所见,徐达麾下的将领多半是老城谋国的将领,应该不会有如此荒唐的要求,恐怕此事还真的有什么特殊的情形在里头。”

一听李善长如此到来,朱元璋脑子里头灵光一闪,忽然冒出了一个主意。

“以李军师的意思,莫非此事有人在背后暗地策动不成。”朱元璋开口对着李善长说道。

李善长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其实这也不是属下的一点臆测,我只是觉得此事有些古怪。”

吴国公朱元璋微微的笑了一笑说道:“也好,本国公也是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不知道前些时候我是不是哪里得罪了徐达麾下的将领,居然联手抗拒我的命令。”

“徐达麾下多有能征善战的将领,若是这些将领抗命违旨,岂不是成了叛逆了吗,吴国公此事肯不能小视,应当将这些人都抓起来。”李善长素来也徐达并不交好,很想借此机会好好的教训一下徐达麾下的将领。

朱元璋则是另外的想法,毕竟徐达麾下的将领和兵勇是应天军中最为精锐的部武之一,若是真的照着李善长的意思把徐达麾下的将领抓了个干净,估计这些将领手下的兵勇就不稳定了,若是激成了兵变,大局就不好收拾了。

朱元璋沉默不语,对李善长方才言及的话语充耳不闻。

李善长眼见吴国公朱元璋对于自己的话语没有反应,反而有些吃不准朱元璋心里头的想法,只好问了一句:“吴国公对于此事有何看法。”

朱元璋摇了摇头说道:“李军师诚是爱我之论,只是局外论事,事后论人,大都务从苛刻,一旦身处期间却有难以摆脱的牵制,从眼下的情势看来,欲要畅行其志,却是大难之事。”

李善长已然听出了朱元璋的言外之意,心知吴国公似乎不准备对那些抗命不从的徐达麾下的将领治罪,李善长便追问道:“以吴国公的意思,如何处置这件事。”

朱元璋笑了笑说道:“眼下还是不要干涉此事,我想看看徐达麾下的将领到底想要做什么。”

李善长不知道吴国公朱元璋说的此话是不是内心深处的真实的意图,自然也就么有办法摸清朱元璋究竟想要如何处置此事了。

过了半晌,朱元璋对着李善长说道:“李军师,这件事情眼下知道的人没有几个,本国公希望李军师切勿外传。”

李善长点了点头说道:“吴国公请放心,属下自有分寸,不会与人胡乱言说此事,只是提醒吴国公要小心关注徐达麾下将领的此番惊人的举动,有无可能是徐达授意部将如此行事。”

吴国公朱元璋摇了摇头说道:“绝无可能,战事一起,徐达已然被我派出了心腹之人秘密的提出应天监狱,软禁在一处僻静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办法和任何人互通声气,如何可能授意其麾下的将领如此行事。”

“那么有无可能是有人从中挑唆,拿徐达的事情大做文章,务必使得吴国公和徐达麾下将领交恶。”李善长对着朱元璋如是言道。

朱元璋低头盘算一下,抬起脸对着李善长说道:“常遇春将军也然和楚军师将汉王派到应天城里头的奸细都捕获了,应该不是汉王成友谅手下搞的鬼。”

李善长饶有深意的提点了一句道:“倘若不是陈友谅手下搞的鬼,是不是军中有人要救出徐达将军,是以才会挑唆徐达麾下的将领做出抗命不从的事情来。”

朱元璋闻言心中一动,李善长虽然没有明言到底是何人从中挑唆,可是从军中之人和徐达的密切程度上而言,李善长口中言称之人已然是呼之欲出了。

朱元璋面色一寒,不无动容的说道:“此事非同小可,没有切实的证据,我等不可妄加揣测。”

李善长一见朱元璋的这种态度,已然明白朱元璋不想将此事牵扯到楚流烟的身上,显然可是知道吴国公朱元璋对于楚流烟还是极为重视和袒护的,不肯随意的将楚流烟攀扯到这件事情上头。

李善长非常见机的没有将这个话题深入下去,吴国公朱元璋自然也是如此,所以两人静默了一阵。

忽然有个侍卫跑了进来,对着吴国公朱元璋报称:“吴国公,大事不好,常遇春将军来报,他和汤和将军又输了一阵。”

朱元璋大惊失色,慌忙推案而起问道:“如今的情势到底如何,常将军和汤和将军到底能不能挡住汉王陈友谅的汉军。”

侍卫不知道此事,只好对着吴国公朱元璋说道:“启禀吴国公,常将军派了一名报信之人快马加鞭的回来了,正在门外候着,此人应该清楚情形到底如何。”

“那还不快将那人宣进来,难道你长的是个榆木脑袋么。”朱元璋有些生气的戟着侍卫说道。

侍卫一听,慌忙就跑了出去,随后就让候立在外头的报信之人。

报信之人一进来,便对着朱元璋跪下来磕了一个头。

“免了。”朱元璋一见此人就开口说道:“常将军那边到底情形如何,能够能挡的住汉王陈友谅的攻击,你快给本国公说说。”

报信之人抬起头来对着吴国公朱元璋开口说道:“属下受常将军的托付,赶回来向吴国公禀报战事,陈友谅的汉军人数众多,贼势极大,常遇春应付的极为吃力,已然有了力绌不支的情形,想要守住战线可能很难了。”

吴国公朱元璋闻言,极为震惊,便对着此人说道:“若是如此,岂不是常将军根本就无法抵御得住汉王陈友谅的攻伐了。”

报信之人点了点头。

一旁的李善长对着报信之人问道:“方才你言及的情势是你自己判断么。”

报信之人转过头来,对着李善长说道:“并非是属下的判断,而是常将军亲口对我说的,常将军此番叠遭败绩,深恐付了吴国公的所托,方才让属下兼程赶回来,一来想吴国公报知战况,二来则是想要吴国公尽快发兵来救,否则在汉军的攻势之下,常将军和汤和将军都要守不住了,不得不败退下来。”

朱元璋一闻此言,已然知道战局已然不妙,若是不赶紧派兵增援常遇春,可能真的要被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突破了阵营,到了那个时候,兵败如山倒自然是不用说了,说不定战败的散兵游勇裹挟着百姓,势必骚乱地方,必须早为之计。

可是这已然是落于下乘,若是只能着眼此事,则已然是将半个应天城拱手让给了陈友谅,朱元璋是万万不能甘心的。

然而最使吴国公烦忧莫释的,还是前线战事的情形,眼下首要的急务还是如何能够对抗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应天城附近的精兵也然让常遇春和汤和抽调走了,如今能够倚靠的只有滁州的十多万的兵马和徐达麾下的兵勇。

可是这两头都不是很顺利,滁州兵马,眼(逗号为了和谐)下还翘首以盼自己杀了徐达,给小明王报仇之后方肯归心,而徐达麾下的将领如今却逼着自己放出徐达,否则就不肯去迎战汉军。

实在是两难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