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进攻,亲王忽必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全军所有的攻城器械都被拿出来,在他眼中对付面前那道短短防线,已经不是一场野外的攻防战。这是彻彻底底的攻城战。
谁看过一支军队,在短短的时间里建成如此坚强的城墙。虽然不过了竹管加石子,绳网加沙袋的配置,这这样的东西,就是能够抵御强大的攻击。当他攻下竹城的时候,对于对方的创造力简直是叹为观止。
除过前面竹城的描述,竹城背后则有更多的设计。那些倾斜的作为支撑的竹管排列出来楼梯,一直延伸到补给的坑道里。甚至原本还有一各和毛竹打造的大水枪,里面灌以沸油用以伤的。只不地因为华夏军的武力,而没有使用,在后面的战斗里会看得到。
其他林林总总的设计,事实上体现了蜀地之民的心灵手巧。在这个时代的除过“华夏帝国”的统治者,所有的统治者无论如何去做,但心底里百姓们依然不过是照着他们指挥棒转的屁民。
但在“华夏帝国”不是如此,重民、信民、用民,是其君主立宪的根本。在这基地里的,可以这样说大多数百姓们对于“华夏帝国”那是尽了十分的心力。
眼前后面那道更高、看起来更加结实的弯月形竹城,亲王忽必烈预计那儿将会有更加惨烈的一场血战。可是他不得不直面那残酷的场面,正如同赵伏波的猜测一样,他不得不拿下眼前的“正军”。
弯月形的竹城,是因为两侧两个被建造为圆椎台形的炮台。那是一个走私多达50米的圆,仿佛战舰那样部署着两层“地狱使者II型野炮”,以及大量的侧射火力。另外就是整个竹城也以中心的城门向内弯曲,形成了相当大的弧度。虽然这增加了城墙的长度,但无疑这样的城墙也增强火力交叉的可能性。
打了一辈子仗的亲王忽必烈如何不知道眼前战事的危险,虽然后方有敌已至,但那里有3万大军据坚城而守,倒也不是让他如何担心的事情。他相信只要吃掉眼前“正军”,后面的奇袭之军可以不顾之。
因此除过安排了盾车掩护步兵的前进,同时也安排制造了大量的箭楼、攻城的云梯车,甚至专门制造了“飞燕III型弩炮”为主的战车。那是使用三层装沙竹管以及厚重底盘的车辆,而且在后面制作了仿佛车辕一样的东西。动力来源是后面的6头水牛共推之。
这样的东西当然速度并不会太快,但它唯一的优势就是结实。“飞燕III型弩炮”被从原先的炮车里拆出来,固定在厚重的底盘上,受到严密的保护。只要它能够前进到1000米处,就可以对竹城进行攻击。另外就是在千米处挖掘掩体,同样部署“飞燕III型弩炮”。
只不过它们受到了掩体的严密保护,仅仅只有身手身处地面之外。只不过现在亲王忽必烈还没有敢于把“飞燕III型弩炮”部署进去,怕受到对方火力的打击。同样那种受到厚重的,“竹管装甲”保护的炮车,同样远远藏在竹城后面,打算开始之后,在夜间在悄悄前进。
还有就是在江面上,同样会有大型竹排运载“飞燕III型弩炮”向前做为浮动炮台。所有一切的准备工作,都是为了随即向前面竹城进行最猛烈攻击而准备的。
不得不说,这一次亲王忽必烈变聪明了许多。最少那个地堡式的“飞燕III型弩炮”发射阵地,可以提供给进攻部队不少的掩护。而且盾车也会加强对步兵的掩护,以减少在冲锋路上的伤亡。而且这一次在冲锋的时候,他要士兵们不带短铳。好玩意虽然近距离威力强大,但让步兵们在旷野里的时候,完全没有办法进行还击。
滑轮弓,作为蒙古军的制式武器,拥有强大的作战能力。虽然它不像火枪的威力那么大,但总算是可以快速发射。而且也不必人完全站起来就能够完成射击,最少这让士兵们在前进的时候有了对抗的手段。而不至于在举着刀狂奔的时候,无遮无拦的倒在别人的枪口之下。
随着这些攻城器械的快速建造完成,亲王忽必烈准备的决战时刻即将来到。依照前道竹城的攻击经验,他要士兵们多带手榴弹。一来竹城不高,早已经甩进竹城里。另外就是手榴弹够多的时候,大约也能够炸开并突破敌方的城池。他唯一需要的就是炸开城墙,也只有如此他兵力的庞大优势才能发挥出来。
那就是在破开城墙的时候,要自己早已经准备好的优势骑兵立即发挥力量,冲入敌方的阵地之中与他们搅在一起。对方的火力优势到时彻底没有办法发挥。甚至为了自己的步枪在前方一对方对抗,他还准备了一些小麻袋。要突破到对方城下100米位置的步兵们,掘壕固守以与对方对抗。
这是前面那道竹城的攻防战,已经让蒙古军队具有了足够的经验来对付这样的防御措施。从某些角度上来说,亲王忽必烈与赵伏波之间,是一种近乎相互理解的层面。
赵伏波在蒙古军的后方,停在那儿与对方城防之中的30000人马对峙,围而不攻。大约是要待对在前方吃了苦头,最终首尾不能相顾。而亲王忽必烈也顺应赵伏波的想法,就攻给他看看,让他明白蒙古军队依然有能力吃掉他的主力大队。
只是亲王忽必烈非常差的情报系统,并不能让他知道,此刻来自济州岛的,带着大批补给以及军队的战舰,正在突破大宋朝廷层层的拦江铁锁,迅速赶来,这也是赵伏波为何会在这里拖延的真正原因。
“攻吧,你们就不要客气的攻吧,过不了几天,我们舰队来的时候,你们就知道厉害了!”
当知道亲王忽必烈用了5天时间才准备好攻击,赵伏波只是冷冷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