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新加坡”还没有做好接受那么多人口的准备,即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同样也没有那么多的住宅来应付外面这些人。毕竟“新加坡”与其他华夏帝国的城市一样,并不是想进就可以进的。匠人、学者、美女,作为“有用的人”是第一批加入的人。其他人,只能在需要更多劳工的时候,才能够加入进去。
因此“华夏帝国”所有的一切资源,都是为了“华夏人”这个群体而设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汉人,其次是那些在过去归化的人当中,找到保证人的人。诸如“有用的人”这样一个群体,并不包含在上述规则之中。
那么以此可以想象,那些营地里剩下的都是些什么人。在营地之中除过孩子们“有用的人”以及老人们之外,其他人都要呆在营地之中。一来是看看有什么有传染病,二来是关于宗教和平相处的问题,以及是否愿意遵守“华夏帝国”关于宗教的法律。而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他们是不是真心的愿意追逐新的生活。
学会汉语的人,在来招工的时候会被优先录用。同样在营地里,也会有一些基础技能的教授,学会某项技能的人,同样会被优秀雇佣。当然,有一些人什么也学不会,或者说不愿意学。还有一些人,不愿意无条件的遵守“华夏帝国”的法律,或者说极端宗教主义者。
对于他们“华夏帝国”绝对不会留下,好在如同亚丁行省那样比较宽松的地方还是有的。直接用船送上岸,再奉送一些维护一小段生活的食物,然后就此告别。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指纹为基础的编码,会鉴别出曾经被送走的人。他们将永远丧失,以任何理由加入“华夏帝国”的机会。也就是说,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华夏帝国”不会对那些被送走的人,给予任何新的机会。
事实证明,当看过“华夏岛”的新生活。穿过他们的哪怕是工作服的崭新衣服,吃过哪怕是军粮与压缩肉干为基础的救灾粮。很少人愿意放弃这个机会,毕竟与这时欧洲号称黑暗世纪的时代里,并没有这么先进、安全和舒适的生活。也许选择之中唯一的差别就在于,那些拥有无上权利与无限金钱的贵族们,与普通百姓们需求之间的差别。
从战舰上望向营地,这儿的清晨显然是开始工作的时候。营地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伸长了脖子,紧紧盯着看着城里的人过来的方向。倘若有人出去雇佣他们,他们立即就会表现的欢天喜地,甚至过去那破棚子里的一切都不要了。然后他们会通过一个有沐浴、消毒池以及更衣室的长通道。然后宣誓效忠“华夏帝国”,同时会被重新记录包括曾受伤害的所有体貌特征,形成新的从事档案之后拿到他们的身份证。
在营地里的一切都会被丢下,这倒不是新的城市之中的人,对于这些外来人有什么歧视。而是因为在这个医药与医疗技术都极不发达的年代里,要是爆发上一次黑死病之类的玩意,那么再先进的工业技术都白搭。
好在这样严格的检役与隔离措施之下,外来的人群并没有带给“华夏帝国”什么不可治疗的疾病。至于“华夏帝国”内部本身,相对完善的,集合了世界已知医学知识以及马丁带来的未来的医疗知识。最少在能够做简单外科技术的水平下,整个医疗系统还可以大体上保护“华夏帝国”的人不受疾病的侵袭。
当然素质的提高也让“华夏帝国”的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事实上,这些全都是归化时被隔离状态下,强制养成的习惯。因为每天不进行清洗的话,就没有食物。而不处理自己所在快建房屋里的垃圾,并屡教不改者,很可能会被直接送走,并用永远也过不上他们心目里天堂一样的生活。
他们早就知道,宣誓加入“华夏帝国”之后,哪怕在月底进去,1号就有拿到“华夏帝国”按月分发的“福利股份”。收入会让他们身上的衣服就立即会完全变化,等过一周时间再看他们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沉浸在莫名的兴奋之中。新的住所、新的食物,建立在新的一切的新的生活。
无论来自这时几乎还在黑暗世纪的欧洲人,还是说相对开化与平和的阿拉伯帝国,包括非洲的黑人以及来自南洋一带的人。所有的人,面对与他们处于不同世纪的生活,除过被新的精致到无可挑剔的生活所征服之外,他们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
带着对那些具有大宋特色建筑的惊叹,赵伏波与朱莉安娜以及夏琳、菲琳、安杰丽娜她们一起来到城市之中。甚至为了相对自由一些,赵伏波打发走了这时的执政官的陪同。理由是作为皇帝他很清楚,底下官员们的忙碌,同时也适应了晚餐的时候一定到场。
赵伏波也让自己的手下们换了便装,然后还不许他们靠的太近。有了这样的安排,就有了一小段相当不错的时光。新加坡与正在建设的锡兰明珠行省一样,它有着足够宽阔的双向6车道的主干道。也有着双向4车道,还带有公共马车轨道的干道。
总体上来说,这是为了未来的汽车时代准备的一切。包括公共马车的轨道,那也是以将来公共电车的轨道为基础设计的。他们走在新加坡的大街上,看着这里独有的风景。高楼的模样因为标准化水泥构件的问题,依然还是没有什么变化。但其他的单独设计与建设的建筑,大宋的风格还是非常突出。
只不过这样的亭台楼阁,过去是属于临安的皇室宫廷,但在这儿却是诸如商场又或者说政府办公大楼。甚至交通警的岗楼,都是个中国式的亭子。这些在赵伏波他们眼中奇特的建筑,自然是要看个够的。
而这就代表了一件事——华夏人的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