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起波斯湾
字体:16+-

149章 复兴的钦察

萨莱城,它的城墙几乎是完好的,但城内的建筑在200门重炮50米一轰击的情况下,城内完好的建筑实在是不多。至于尸体,这时早已经完全被从城市里清除出去了,满地的人都在清理着废墟,而这里的重建已经开始了。

重建作为钦察汗国必须进行的事情,当然被“华夏帝国工程公司”所天经地义的承揽。已经死掉的赛因汗拔都的王城里,还是遗留了大量的财物。不过他的死不允许发丧,不允许安葬。而且这时城外依然隐隐有火枪在响起,那是如今钦察汗国的大汗阿速台的手下,正在清理所有赛因汗拔都家里亲属。

一个都不留,全部都杀光!

这是对侵略者的报复,而且“华夏军”一粒子弹都不必花费。自然有阿速台汗为了他剩余族人的性命,而紧着去把这件事做好。至于其他幸存的不多的军官、官员,没有去过大宋都不大要紧,但凡去过大宋的人,就拉到城外枪毙。这不是赵伏波的命令,这是钦察汗国阿速台汗的命令。

也许有人说,如果这样的话会引起原来的贵族们不满,等等……等等之类的话,不要紧拉出去枪毙之后,保证剩下的人都会表示点击满意。因为赵伏波说了,钦察汗国阿速台汗是“华夏帝国”承认的唯一蒙古大汗,其他所有不臣服的蒙古人都要被杀掉,包括其他皇族和贵族。

也就是说,就算所有不满意的人合起来伙来,组成强大的军队,难道他们还强得过“华夏军”吗?萨莱城的炮火的洗礼,早已经让所有人从心底里打着寒战,在面对“华夏帝国”的时候,随时保持着警惕。不是说担心如何,而是担心不经意的事情触怒了他们,带来更多的杀戮。

这时的萨莱城里,事实上是友好的人多。因为他们多数都是乌克兰人,原有的蒙古人在城内被杀。钦察汗国阿速台汗营里的蒙古人,除过新兵之外去过“华夏故土”的人,这是也被一体杀绝。在这种情况下,钦察汗国阿速台汗补充了许多当地的乌克兰人,并使用火枪与火炮装备起来。

这让钦察汗国阿速台汗手下,这时已经有了大约3万人的军队。其中1万人完全是火枪骑兵,只是由于他们骑的多数都是蒙古马,与“华夏军”高大而又强壮的“最战马”比起来,有些可笑就是了。尽管如此,钦察汗国里这是唯一的最为强大的军队。其他军队,原本就不如蒙古军队,更不要说此刻已经完全火器化的蒙古军队。

因此钦察汗国阿速台汗手下的军队,在接受整个钦察汗国的时候,什么抵抗也没有遇到。而且同时,也顺带着清理了整个钦察汗国里的,符合那种去过“华夏故土”的所有人,这时萨莱城外的杀戮依然在继续着。钦察汗国阿速台汗,为了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全,他并不在乎这少少的杀戮以及血痕。最重要的是,获得“华夏帝国”皇帝的信任,让整个种族能够继续存在下去。

另外一层的考虑就是,钦察汗国能够制造火药,至于武器装备自然可以从“华夏帝国”那里买来。比起“华夏帝国”的其他盟国,他们采购武器的压力要小得多。最少除过火炮与炮弹之外,枪弹以及发射药他们自己都可以生产。而且此刻钦察汗国阿速台汗也已经明白,他们将来是“华夏帝国”制衡西亚的一个旗子,明白了这一点钦察汗国阿速台汗就完全放下心来。

下面的事情就是,他要学习那个阿扎姆.突兰沙苏丹,又或者说埃及国王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最少一定要保持赵伏波对他的信任。至于说现在要杀不少人,这是无奈的事情。因为极为强势的“华夏帝国”在这件事上,根本不给任何商量的余地,凡是去过“华夏故土”进行战争的人,必须被杀掉。

因此,当赵伏波来到萨莱城里的时候,这儿除过忙碌的人群之外并没有更多的人。钦察汗国阿速台汗的士兵,望着背着火枪,腰上插着短铳在城中巡逻。雇来的平民,这时把所有的瓦砾清除出去。同时瓦砾之中清除出来的财富交给管事的人,最终会集合起来交给钦察汗国阿速台汗。

在这里钦察汗国阿速台汗有一项惠民政策,那就是在未来盖好的高楼里可以给他们一间房屋。他们盖的高楼,都是些小户型的屋舍,最大的面积不过70平米。在未来萨莱城依然是钦察汗国的政治、经济与军事中心,而且也会是整个钦察汗国最繁荣和先进的城市。

不过这与赵伏波没有什么关系,他已经打算要离开了。从这儿前往君士坦丁堡,去完成他在这里的整个使命。即西亚应该是小规模战争频繁,但对绝对不影响华夏帝国商路的状态。同样钦察也需要建立大量的“马路”,倘若将来再度发生战争,华夏帝国的军队可以轻易就给这些现在的枕木上铺上铁轨,达到迅速输送军队的目的。

至于蒸汽机车,在华夏帝国用到电力机车之前,赵伏波绝对不会把那些技术给任何人的。也就是说在未来,“华夏帝国”对外销售的,相对于世界科技发展水平的高科技产品,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研究一代、贮存一代使用一代、销售一代。这样会让世界见识到科技,比之“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研究的科技差3代。

当完成了这个目标之后,“华夏帝国”只要将来自己国内依然还是法治社会,那么整个世界上就不再存在可以对抗的力量。因为科技的差距就好比大刀与步枪、火炮与核弹的差距一样。当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倘若不是美国佬两枚核弹的话,扶桑人还不知道要抵抗多久战争才会结束。

但核弹的出现同样让当时的扶桑人认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科技差距,绝对不是勇气可以弥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