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1917
字体:16+-

第五百八十三章(上) 可不是省油的灯(第三更)

1918年7月23日12:15下诺夫哥罗德伏尔加河方面军司令部

“克里门特·叶弗列莫维奇,别尔津第三集团军来电,丘波夫的第1师坚守齐维利斯克寸步未退,一上午已经打退敌人五次进攻,队伍伤亡过半,现在第三集团军已经把防守亚历山德罗芙娜的步兵第29师东调,准备接替乌拉尔步兵第1师的阵地!”

伏尔加河方面军参谋长切尔纳温匆匆扫了一眼机要参谋送来的电报,抬起头道。

“别尔津的第三集团军打的很顽强,要给丘波夫的第1师庆功,这一上午敌人至少在齐维利斯克阵地前方损失了7000人,当然,我们的代价也不小,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别尔津是不是有点吃不住劲了?”伏罗希洛夫从地图跟前转过来,看着政委加米涅夫和参谋长切尔纳温道。

“关键还是对方的西路军和中路军去向不明,咱们在切博克萨雷-亚历山德罗芙娜和齐维利斯克这个铁三角的防御战打的战战兢兢的,一旦敌人在伏尔加河北岸露头准备渡河,我们就只能撤退。

这种情况下,第三集团军已经打的相当不错了,我看他们准备放弃亚历山德罗芙娜不失为明智之举!”参谋长切尔纳温看着地图沉吟着道。

“列夫.鲍里索维奇,我的政委同志,莫斯科这边还没有消息么?克里姆林宫不是说。。。已经跟协约国联军提要求,希望他们提供空中侦察的情报么,说起来联军和伏尔加联邦都是保持中立的吧?这主意没准真还能成呢?”方面军副司令员、前敌总指挥伏罗希洛夫转过来调侃着自己的政委。

“谁知道莫斯科的大人们打的是什么主意,要我看这就是与虎谋皮,不久之前协约国联军还支持着高尔察克和他的全俄自治政府跟我们大战了一场呢,这会儿摇身一变就成友邦了?我看这事悬之又悬,克里门特·叶弗列莫维奇,我的前敌总指挥同志,你还是趁早别指望从联军或者伏尔加联邦那弄到什么情报!”

伏尔加河军区和方面军军事委员加米涅夫一边吞下手里的一小块黑面包,一边嘟囔着道,在他看来,莫斯科这是典型的病急乱投医,说了喀山战役由伏尔加河方面军前敌指挥部统筹指挥,可莫斯科苏俄中央委员会和最高军事委员会,时不时还要关心一下过问一下,顺带出几个瞧着就靠不住的荒唐主意,比如,跟协约国联军索要战场情报这样的破事。

“切,又不是我厚着脸皮去跟协约国联军那个中国王要租侦察机要情报的,说起来,就是那个中国王脑子进水提供了伏尔加河北岸高尔察克西路军和中路军的动向,你敢信么?谁能保证这不是那个中国王和高尔察克唱着双簧给我们设的圈套,万一上当,那就是万劫不复,没有翻身的机会了!”伏罗希洛夫鼻子里哼哼着道。

“副司令员同志,政委同志,我觉得未必,协约国联军要真想跟我们打到底,完全不必抛开高尔察克的全俄临时政府,重新扶持一个伏尔加联邦这样的傀儡,那个瓦西里.尼古拉耶维奇.佩佩利亚耶夫的号召力可比高尔察克差的远了。

那个中国王既然为了和我们停战都能放弃支持高尔察克,依我看,在短期内对方一定是打算在西边和南边大打出手,这种时候,我们和高尔察克之间的战争,对方没准还真能帮我们一把!”参谋长切尔纳温显然看事物的视角还真有点与众不同。

“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你说的协约国联军和伏尔加联邦打算在西面和南边发起攻势,这我同意,要不然他们不必非急着要我们割让察里津-萨拉托夫-沃罗涅日和库尔斯克这一线,得到了伏尔加河下游,往西他们可以进攻乌克兰,德军可是还驻扎在乌克兰呢,往南的话,北高加索是克拉斯诺夫和邓尼金的白卫军盘踞着,难道他们能撕下脸跟白卫军开打?”

伏罗希洛夫走回桌子旁,一边拿起盘子里吃剩下的半块黑面包,一边若有所思的道。

“这可不就说的通了,克里门特·叶弗列莫维奇!”切尔纳温一拍手嚷道,“如果联军和伏尔加联邦南下北高加索是势在必行,那就一定会和克拉斯诺夫和邓尼金的白卫军兵戎相见,那不就是和高尔察克撕破脸了么,这种情况下,既然早晚要跟高尔察克撕破脸,你说那个中国王是不是应该希望我们能打赢高尔察克?”

“或者说,至少不应该希望我们失利吧?高尔察克的势力要是膨胀起来,对协约国联军和他们新扶持的那个伏尔加联邦未必是好事,这么一分析,莫斯科的大人们,想方设法跟协约国联军要侦察情报,可未必就没有结果!”切尔纳温越说越来劲!

“切,参谋长同志,我说您可真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就算协约国联军和伏尔加联邦要南下北高加索,你怎么知道克拉斯诺夫和邓尼金就敢跟联军对阵,第三次保卫察里津战役中克拉斯诺夫和邓尼金的主力可是基本都打垮和消灭了。

“这会儿在北高加索,克拉斯诺夫和邓尼金的白卫军顶多还能凑起几万人而已,而且没有协约国的继续支持,武器军火粮食都缺乏,怎么可能敢跟协约国联军对阵,没准直接举手投降,选择加入伏尔加联邦呢?!这个伏尔加联邦在我看来,就是协约国联军那个中国王用来招降纳叛的工具,只要是俄国人,没准都被他招安了!”

苏俄伏尔加河军区和方面军军事委员加米涅夫也不是省油的等,在苏俄中央委员会中,这厮和季诺维也夫并称亚洲战略研究专家,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显然把握的比别的苏俄大佬们更要深刻一些,起码这会儿,他的判断就有更大的准确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