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武少年
字体:16+-

女伙计的作品欣赏(书友共勉)

爱文字,爱的痴迷,正像古人所言:桌上、枕边、厕旁、包里……几乎无论行至何处,随手都可拿起一本书或几页纸,默默走入另一个世界陪同作者踏雪寻梅、雨中漫步,亦或融身主人公同喜同悲、跌宕生活。也有时会心有所感、偶有所得,即使深夜也摸索提笔流淌下几行清浅的文字。

爱它,闲来便神游于文字中的人事里。深深体会到做自己世界的王,一盏灯照亮一个世界。

上师范时有一名同学,他也酷爱文字,而且水平远在我之上。我属于那种有心得时才能洋洋洒洒、大肆渲染几行的写手,而他却是那种随意命题均可挥毫泼墨、精彩纷呈之辈。于是,我偶尔发颗“小卫星”,他倒是篇篇都堪称“原子弹”。但他有点娘娘味,即男子气概不足;并且从衣着、出手都看出,他家境也平常稀松。那时他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女生,但那个女孩是干脆利索之人且素有攀高之心。于是,他失败了。自然青春的懊丧写在脸上,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的记得那女孩不屑的眼神,“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决绝。

毕业后,男同学似乎一下子从人间蒸发,渺无消息。我想起他总脑子里浮出一线感想:十年磨一剑。终于,一次在一本不错的杂志上发现了他的大名。十多年了!自然,我想到了他现在的家庭。如今的他终于做了自己挚爱的文学世界里的王,虽可能还经济平平,虽可能仍有点婆婆妈妈,但他的妻子、儿女一定非常爱他吧,因为他的身上闪耀着足可照亮她们人生前行之路的光辉,一盏灯照亮了一个世界。

前几天带领孩子们学习《香菱学诗》,文中的黛玉引来不少诧异的目光,传说中的黛玉孤高自傲,甚而尖酸刻薄,又因寄人篱下而多愁善感、羸弱多病。但在本文中的黛玉热情大方、青春蓬勃、乐于助人、聪慧善良、小小年纪便为师有道。为什么呢?是像对曹操一样存有后人的偏见吗?细细感受,黛玉在大观园中是首屈一指的大才女,那句“冷月葬花魂”、那篇“葬花吟”那首“秋窗秋雨夕阳”……句句篇篇可谓天籁之音,雪芹先生说她有“咏絮之才”。我恍然大悟,在诗词的王国里,黛玉是王!是王,就会胸怀宽广,就会自信洒脱,就会谈吐自如,更似雄韬伟略一般。教香菱学诗她便能举重若轻、信心十足、卓有成就。

在诗的国度里,作为王的黛玉任意驰骋,收放有度。她更像一轮太阳,璀璨无私的光辉照暖、照亮了曾被阴霾黑暗寒冷包裹着的香菱。我看到了一位鼎盛的王,绚烂明艳的光辉洒遍了诗的国度。

曾经不能理解陶渊明的消极避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要为己私念而忘情山水田园,不顾民间百姓疾苦。我总以为好男儿就要像范仲淹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要像苏东坡那样,无论贬谪哪里都能造福一方百姓:治西湖、编典籍、传教化、建育婴堂、创安乐坊,心系天下黎民,胸怀家国社稷,不畏强权,赤胆忠心。

但真正走近陶渊明,我开始慢慢懂得,颠沛于官场的他始终坚持心志的高洁傲岸,你听:“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你再看他弃官还家时的感受:“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再观他是生活观:“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样的陶谦让他贪图名利、卑躬屈膝、欺上媚下、同流合污那一定是生不如死也!

归隐田园,因为只有在田园的世界里,他才活出自己;在田园的世界里,他才是自由快乐的王。他的才华会汹涌澎湃、一泻千里,他的才华会空灵澄澈,人生才会空前绝后。历史过千年,是这种放弃功名利禄,安穷守贫的陶渊明让我们看到了田园世界的真正的王者!名垂千古、功载史册的恰是他的淡泊名利诗篇和真性情!

夜已深,街上早已寂寥无人,爱人仍独坐灯下桌前,噼噼啪啪的敲击之下,一行行文字像一队队斗志昂扬、士气浩然、整齐排列的将士们。他就是那个指挥千军万马、纵横决荡、一统天下的王。他更爱文字,如今已是一名颇有成就的网络写手;在现实生活中的文秘行当里,他更是干的热火朝天,风生水起。无论日子如何艰辛,夜如何漆黑,冬如何寒冷,于他,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文字的王国里日月同辉,霞光万道,暖如春阳,耀比锦绣。

人生,就要勇于做自己世界的王,因为一盏灯足以照亮一个世界。

这是桃花在低迷的时刻,厌倦了码子,作为现任妻子对自己的忠告和鼓励,没有像她说的那样,但这每一句都蕴含着深深鼓励的话,让我很是震撼,没有想到在她的心目中,文字的喜爱其实要远超于我,文字的驾驭水平也远超于我,但我却坐在一些小有成绩的所谓“功名”上沾沾自喜。

从她对我的鼓励,让懂得学习没有尽头,文学的道路没有尽头,学海无涯,其实就是这样,很简答的道理,自己虽是知道、懂得,却从未真正理解运用起来,被一些烦事所困扰,虽然我的工作也是跟文字有关,但还是不放弃自己的喜爱,还要努力的更新创作,给书友们讲故事,这是看到老婆送给我的一篇文章,很是感悟的写出了这些东西,希望与广大书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