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秦
字体:16+-

第二百二十五章 迟疑

荆轲是从诸侯方面对燕国攻击东胡的反应来分析出兵的时机,对有此得出的结论,姬丹并无异议。

但攻击东胡,更主要的还是权衡燕国和东胡之间的情势利弊。考虑到两国之间的形势,对于三月就动手,太子丹却仍是有些迟疑。

这个迟疑,不在于是不是要对付东胡,而是迟疑对付东胡到底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

在当初设想“化胡为夏”,借灭掉东胡,来增加燕国实力和战略回旋余地的事情上,太子姬丹结合后世中原民族对付草原部落国家的经验教训,构思了一套战法。

在历史上,自秦汉直到清初,中原政权和占据大漠南北的游牧民族足足纠缠了两千年。两汉对匈奴,盛唐对突厥,都是中原帝国经过多年的奋战,逐步将草原政权击溃击垮。而宋金对蒙古,明对清,则是草原或者关外政权,在逐步壮大之后,打垮了中原政权,进而入据中原,改朝换代。更不用说中间还有五胡乱华,金、辽、西夏对中原的攻伐和袭扰。中原政权和草原政权的对抗,有胜有败,成功的经验也不少,失败的教训可也更多。

自秦以后,中原政权以农耕为主要经济形式,在和草原游牧民族政权的对抗中,由于人民生产和生存方式的问题,能够选择的方式不多,往往比较被动。

这个和国力没有关系。

从秦汉到隋唐,乃至宋、明,如果单纯比较人口和产出,都远在与之对抗的草原政权之上,单从汉朝看,就是在经历秦末之乱的汉初,全国治下人口也在一千多万以上,远比当时号称强大的匈奴多的多。

当时在位的,乃是英明神武一统天下的高祖刘邦,虽然当时韩信、彭越、英布都已不在,可文如萧何、张良、陈平,武如曹参、周勃、樊哙等雄兵猛将都在,可对阵区区二百万人口不到的匈奴还都很是吃力,只能用和亲之策争取缓冲和喘息之机,直到休养生息五十多年,到了汉武之时,才逐渐的夺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草原游牧政权对于中央政权来说,就像一个人要对付一条呲牙咧嘴的小狗一样,既讨厌,又无奈。你要是不管,它可能随时上来咬你两口,让你受不了。你要是全身心戒备吧,他可能就远远的来回跳哒,让你你费了半天的力气,也只能勉强护个周全。万一有个失神,说不定它立马就扑上来,让你吃老大一个亏。

汉初的和亲,说穿了就是给这个小狗扔上点肉,暂时安抚一下,让它少过来咬两口。

可狗吃了肉,跑的更快,也更加的贪婪,还是要不断的跳上来骚扰。

所以最后还是要打,狠狠的打。

人要打狗,费的力气要比狗对人的进攻大的太多。

汉武帝出击匈奴,是将匈奴赶回了漠北,结束了和亲几十年的屈辱历史,可短短二十多年下来,也把父祖几代人积攒的财富耗费一空,以致国家困顿,民不聊生,社会动荡。

细看汉武帝当时对阵匈奴的策略,就是集结几十万的大军,分为两路或者几路,出塞北上,以大军直接寻找匈奴主力的对决。

这种作战方式,大军出动,人马耗费累千巨万,别管胜败如何,都是未伤人先伤己。光是对农耕的耽误,就足以对国家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害。打的胜了,结果也不过是差强人意罢了。无论是名将卫青的数次北征,还是后来明成祖朱棣的五次北伐,都莫不如此。很多时候,都闹成了大军耗费巨大的武装游行。

如果让太子丹采用这种战略去对付东胡,只怕没灭了东胡,燕国就要先被东胡给拖垮了一半。

人和狗耗不起,谁要是真要抡个棍子非要追着狗打死它,往往是把人累个半死,狗不过多跑几步罢了。

幸好,历史还给姬丹提供了另外一种战法。那就是骠骑将军霍去病和军神李靖的作战思路。

霍去病以八百壮士,离大军千数百里而行,以战养战,杀伤和斩获的人数却不在大部队之下。军神李靖以数千精锐,直击突厥王庭,一战而大胜。

所以姬丹想的,就是以精锐小部队,直接杀入东胡。

面对中原诸侯的千里长城,东胡之军来往如风,忽东忽西的攻击,让燕国颇有点无奈,这是利用机动性以小击大。

以一支精锐,杀入大草原,以战养战,专门针对草原上放牧的部落氏族下手,四处突击,同样是依靠机动性,以小击大。别看东胡号称十几万控弦之士,但平日是分布在数千公里的广阔地域上,东胡王庭面对杀到肚子里来的这支利剑,同样是不好对付,防不胜防。

真要是东胡气急败坏,集结大军来围剿,这支部队,还可以回撤到长城之内,诱敌深入,在有利的地势上,给东胡军一个狠狠的打击。

东胡之下的各部,都不过是因东胡实力更强,而依附在东胡之下,并非对东胡有什么天然的认同。只要燕军狠狠的打击了东胡的势力,这些部落对于东胡王庭的离心离德是可以想见的。有了这个基础,将东胡之下的部落氏族逐步的挖过来,蚕食东胡的实力,壮大燕国的地盘和人口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同时,由于是逐步的吃下东胡的一小部分,处置其子民男女也更加的方便。编户为民也好,赐赏给功臣将士为奴也罢,安置起来都不用太费事。甚至太子丹还想着,能不能一边占领,一边收拢这些部族,形成跟随自己的部落新军用来对付东胡!

想的是很好,不过这些日子仔细考虑下来,再结合现有的资料,太子丹发现,自己前面想错了。

以小打大,悄然出兵,先行攻击临近燕境的东胡部落和氏族,以精锐之军对付游牧之民,就算牧民悍勇,但毕竟是以少敌众,又有家小拖累,猝不及防之下,败亡那是一定的。燕军精锐连续行动,干掉几个部落,劫掠一些人口和牛羊之类的绝对不成问题。

但干掉几个部落,吃掉一些弱小的氏族,肯定会引起东胡其他各族和部落的警觉和注意,就算是策划实施的再周密,也不可能保证绝对的不泄露消息。

自己得手几次以后,只怕后面再想继续那就难了。先不说东胡集结大军进行反扑和报复,单是那些得到消息的部落,从邻居的遭遇,也知道惹不起这帮杀神,说不定就会大迁移,带着家眷子女和牛羊牲畜北上躲避,离开燕国远远的,反正他们本来就是逐水草而居,迁移起来可没什么大损失。

可这样却等于是给自己来个坚壁清野,那自己这小部队,如果每次出击都要赶上几百里的路才能有攻击目标,只怕就难以再获得什么战果了。

而且,化胡为夏,不但要占有其人口,还要占领这一大片土地才行!

攻占几个小部落,掠夺一些人口,面对东胡可能的大军报复和争夺,就只能是把这些人口部落给迁到内地来,打散编户化为燕民,要是想仍然让他们驻扎在关外,只怕还是东胡口中肉,碗中菜,用不了几天,就要连本带利的给人家拿回去。守都守不住,还谈何化胡为夏!

可要是把人都迁入长城以内,确实可以消减东胡的实力,但毕竟塞外地域广阔,那些空闲的地带,水草丰盛,早晚也会有游牧之民填补进来,一旦自己专注中原,这些临边之胡,只怕又是无穷无尽的骚扰之徒。

化胡为夏,就是不但要打的下来,还要能占的住脚,管的住人。否则一切都是空的。仍然是后患。想两汉击破匈奴,南匈奴内附,北匈奴败亡,大漠成为了势力空白,没过多久,草原上就崛起了强大的鲜卑。

鲜卑入主中原,迁入内地,北方马上就崛起了柔然和突厥,所以,要想避免游牧民族对中原的骚扰,就必须牢牢的占据和掌握蒙古高原这块土地,把现在这块土地上的部落氏族,化胡为夏,将草原和中原连在一起,融合在一起。

而且,迄今为止,草原上还没有一个一统草原的民族,也没有这样的政权意识,相对于后世,从思想上和文化上,草原与中原更容易融合。因为无论是中原诸侯,还是草原部落,都还在处于不断的扩张融合过程当中,彼此之间,并还没有形成相对立的意识和区隔。

也只有融合和控制了大草原,自己才能依托草原的资源,建成数万铁骑南下争夺中原,也只有控制了整个中原,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原和草原的交流,完成草原和中原的及早融合。

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要想逐步融合各族,就要立刻除掉逐渐扩张和正在形成国家政权的东胡王室。只有打掉了东胡王室,草原部落群龙无首,才会给自己吞下和控制东胡诸部创造更好地条件。

收藏呢?怎么没见增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