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贼
字体:16+-

124 徐州(下)

。。。家里有个市场,在郑州,因为一些原因,这几年都没有经营。前几天有个消息,有人冒名在卖咱们这块儿市场的地,需要处理一下。所以这阵子忙了点,封推的第二天都没能更,请同学们理解。明天恢复更。。。

——

只不过,却因为潘贤二的一时醒悟,这种半路上两军相遇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在他忙完了手头上的事儿后,一个人在帐篷里琢磨了会儿,匆匆忙忙地去帐外营中找到了正在挑选出征将校的赵过。

“大人,卑职忽然想起件事儿。”

赵过正在和佟生养、胡忠们说话,闻言转头,问道:“什、什么事儿?”

潘贤二看了看诸将,说道:“请大人借一步说话。”

赵过跟着他往边儿上走了几步:“先、先生想起什么了?”

“大人,您也知道,据卑职的分析,吴军之真实意图很有可能也是徐州。咱们的部队调动,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我军与吴军两座大营的相距只有几里地,估计用不了多久,吴军就会知晓。到的那个时候,如果吴军知道了咱们要去取徐州,而他们的真正目的又真的是徐州,您说,他们会不会?”

“会、会怎样?”

“当然,与我军翻脸肯定不会。但,会不会立即拔营,赶去徐州,与我争夺呢?”

还真别说,极有可能会是如此。赵过沉吟片刻,说道:“先、先生说的有道理。”

“若是果如卑职分析,吴军闻讯后,真的就立即拔营,也往徐州赶去的话,大人,咱可也不好拦他们啊!而又说了,若是便这么放任他们离去,到了徐州城下,一边是我军,一边是他们,恐怕麻烦可就要大了。”

“先、先生的意思俺明白。那以先生之间,咱、咱们该怎么办?”

“一个字:拖。只要能把吴军拖住,也不用拖不久,三两天便足矣!”

赵过摇了摇头,就以常遇春的性子,性如烈火,他的真实意图不是徐州倒也罢了,若真是徐州,别说拖三两天,能拖住一天也是难上加难。吴军执意要走,燕军能怎么办?还能包围住不让走么?这要传出去,可太损海东的名声。人家吴军千里来驰援,临了,却竟得到如此的对待么?

“三、三两天难。不过先生说的也不错,确、确实该拖一拖他们,但能拖住一夜,依、依俺看来,已经算是不差了。”

“只拖住一夜?时间怕是不够。”

赵过低头思忖片刻,做出了决定,将刚才在帐中做出的决策改变了一下,说道:“这、这么着,咱们提前一下出军的时间,改、改在明晨出发。然后,俺、俺再想办法,把吴军拖到后天。”

“改在明晨?那岂不是吴军很快就能知道?还如何拖延?”

如今是夏季,很早就天光大亮了。在早晨出军,甚至不用打探,吴军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赵过微微一笑,说道:“不、不说去徐州就是。”

“那说是?”

“就、就说是得到傅友德的军报,王保保收拢楚丘、羊角庄溃卒,并、并联系成武的鞑子,试图反攻楚丘。故、故此,我军遣部前去驰援。”

“可这也最多只能瞒到下午。”

楚丘距离单州几十里地,如果吴军有心,最多到下午,消息就会传到常遇春的耳朵里,他们就会发现原来燕军其实不是去驰援傅友德的。

“送、送俺的帖子,给常大人,便、便说为了多谢他们来帮助我军,明天中午俺要宴请于他,同、同时代替主公犒赏吴军士卒。”

前天晚上,常遇春宴请了赵过。虽然说早在昨夜,赵过就宴请了回去,但如果明天打出邓舍的名号,再去犒赏吴军,做为一种礼节,常遇春也实在不好拒绝。

潘贤二盘算了会儿,伸出大拇指,赞道:“大人此计大妙!”中午宴请,把常遇春诸将灌醉。而常遇春等人一酩酊大醉,不就把吴军拖到明天了么?

不过潘贤二又有疑虑,说道:“可是大人,咱对吴军说是去驰援傅友德,要被他们知晓真相后,会不会勃然大怒?因为毕竟是哄骗了他们,理亏在咱呀!”他有句话没说出来,毕竟所谓吴军欲取徐州只是一个猜测,如果这个猜测错误,而又被常遇春知道燕军骗了他们,岂不得不偿失?

“谁、谁说咱要告诉吴军是去驰援傅友德了?”

“大人的意思?”

“只、只是放出风声。”

只把风声放出,却不明言相告。这样一来,就算吴军知道了真相,知道了燕军其实是在哄骗他们,也定然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驰援傅友德”,又不是赵过亲口告诉他们的,只是他们风闻而已。“风闻之事”,有真有假,就算想要怪罪,又能怪罪谁去?

潘贤二佩服地看着赵过,说道:“大人真妙计也!”

他倒不是佩服这个计策,这个计策虽说滴水不漏,但事实上很简单,很容易能想出来。他佩服的是“赵过”居然能想出这个计策,要知道,一向以来,在海东诸将的心目中,赵过可都是一个当之无愧、不折不扣的实诚人。

——其实,“兵不厌诈”。不管怎么说,赵过也是征战沙场多年,即使他本质上再实诚,可难道说连“用诈”都不会么?如果不会,还打什么仗!只是精钢要用在刀刃上,平常时候里,他没有必要用诈罢了。

正如一句话所说:不做,不代表不会。

“那此事?”

“就、就这么定了。还要麻烦先生,去、去后勤上一趟,找辎重营,多备点鸡鸭猪羊,也、也好明日上午送去吴营。”既然说是代替邓舍犒赏吴军,自然需要拿出些东西来。

“是。”

潘贤二转目又瞧了一眼不远处的佟生养诸将,问道:“敢问大人,可选定出征的主将与营头了么?”

“此、此去徐州,是长途奔袭,兵、兵贵神速,俺打算选用胡忠一部。”

“胡将军部皆骑兵,用来攻城?”

尽管胡忠的部下皆为汉卒,本来很多都是从步卒转为骑兵的,但徐州乃是一座大城,不比楚丘,只有骑兵去攻打?怕是不易。

赵过颔首,说道:“所、所以,再调杨万虎部。……,主将,就由杨万虎担之,胡忠为副。”

潘贤二掐指计算,说道:“杨将军部皆为步卒,善攻坚,能野战,实为我海东步战之精锐。加上他,估计应该差不多了。只是大人,不知打算调派胡将军部多少人?”

“千、千骑。”

不能调太多,如果调太多,单州就围不住了。

“胡将军部千骑,杨将军部现在单州前线的有两千来人。……,大人打算只用三千步骑去攻徐州?”

“不、不然。楚丘高延世部,俺、俺已遣人送去军令,叫他不必回营,便、便就地驻扎,等待杨、胡到达,一、一起前去徐州。并再从之前遣去楚丘的换防步卒中以及傅友德部里抽调部分人马,也、也加入其中。”

“总计?”

“四千六百余人。”

将近五千人。照常理说,用这么些人打徐州,还是有点不够。

须知,当年脱脱攻徐州,动用的人马何以万计!当时他麾下有号“黄军”者,只这一路就号称“六万”。当然,其中有不少的虚头水分,并且这路所谓的“黄军”,全都是临时招募来的,并没有经过什么操练。但声势却也可想而知了。饶是如此,尚且在徐州城下鏖战多日,方才战败了芝麻李,拿下了徐州城。

现如今,尽管燕军俱皆精锐,绝非“黄军”之流可比,但是,只用这不到五千人,能打下徐州城么?

潘贤二说道:“徐州一城,守将两人。陆聚者,蒙元之枢密院同知;宋兴祖者,士诚之元帅。守军号称五万,充其量五六千人,其中能战者,又至多一两千。且,早年经脱脱屠城,城中百姓不多,城墙也多有毁坏,纵有修葺,总是难比当年了!大人运筹帷幄之中,杨、胡、高诸将,又皆我海东骁勇,此次长途奔袭,并又出其不备。虽不到五千人,但以卑职推断,必然能够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行了一礼,“先为大人贺喜!”

张士诚归降了蒙元,一方面有得利,另一方面也有付出。

他的付出,自然便是每年都需要朝大都运送粮食;而他的得利,则就是却也能因此得到境内很多蒙元势力的承认。便比如徐州,其实原本是在蒙元的控制下,但就因为他投降了,而挨着徐州的山东等地又一直红巾遍布,故此,算是暂且归了他管。这看起来不错,但内中却也有不稳定的因素。一座城池,两方守军。无事便罢,倘若一旦有事,到底说了算?该听谁的?守将定然不和。守将一旦不和,城守就岌岌可危了。

这徐州的两员守将,宋兴祖不必多说,士诚麾下的一员骁将。

陆聚,可以说是徐州的地头蛇了。

早在脱脱破徐州后,他就在当地“抚戢流亡,缮城保境”,颇有威名,以致“寇不敢犯”。若只他一人守城,或许是个对手,但现如今加上了宋兴祖,因了上述的原因,潘贤二反而不以为意了。

又有脱脱屠城,当年把百万人烟的一座徐州城屠杀了一个干干净净,直到多年后,还是城狐社鼠,杂草遍布,几无生人。虽有陆聚的苦心经营,到底是比不上昌盛之时了。城中人少,守城时就难免力有不逮。

赵过笑道:“说、说到运筹帷幄,先生才是当之无愧。”

这一次取徐州,所用的计策正是潘贤二所献。

也正是因了他这计策之妙,赵过才敢大胆地用不到五千人去攻取徐州!

说一千,道一万。不管客观情势对己方多么的有利,要想万无一失地取胜,这“客观”,却绝不是可以依赖的对象,还是需得全靠“自己”!

却又不知,潘贤二到底献上了何计?又与刘基所献给朱元璋之取徐州计有何不同?如果能有机会比较一下,又究竟哪一个能够胜上一筹?

——

1,黄军。

“有淮东元帅逯善之者,言官军不习水土,宜募场下盐丁,可使攻城,乃以礼部郎中逯曾为淮南宣慰使,领征讨事,募濒海盐丁五千人从征徐州。又有淮东豪民王宣者,言盐丁本野夫,不如募市中趫勇便捷者可用,脱脱复从之。前后各得三万人,皆黄衣黄帽,号曰黄军。”

2,陆聚。

《明史》有传,较长,就不列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传》里称赞他“聚所部皆淮北劲卒,虽燕、赵精骑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