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皇帝
字体:16+-

第二百二十章 不详的预感

出了任城王府,登上车架,李恪这才露出了一脸的欣喜之色。今天他之所以要亲自送李雪雁到任城王府的目的就是想探探李道宗的口风,看他对自己争储方面抱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没想到因为自己和李宗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李道宗的决定,隐喻的表明了要站在自己的一方。而更为重要的是自己还得到了军神李靖的夸奖。

对于李靖,李恪很敬佩,不管是他的军事机会才能,还是他的为人,都让李恪很仰慕。

坐在会汉王府的车架中,李恪欣喜之余,不由的在脑海里回想了一遍关于自己知道的李靖的资料。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是隋将韩擒虎的外甥。而他的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孙、吴,就是兵家最为推崇的孙武和吴起,可见名将韩擒虎对自己的外甥是多么的看重。

而李靖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他的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朝大军事家、左仆射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卿终当坐此!”

想到这里,李恪有些奇怪,既然牛弘如此称赞李靖,怎么没有提拔他呢?还有左仆射杨素当时可谓权倾一时,而他对李靖的评价那么高,怎么就任由这样的人才从自己身边流失呢?

而当年李渊太原起兵,想要造反,李靖知道后冒死前往长安告发,虽然最后未能得逞被抓,随后被李世民所救。但是,在当时隋炀帝丧失民心,隋朝就要灭亡的时刻,李靖还有这样的忠君思想,足以表现出他的人格不凡。不久他被李世民召入幕府,用做三卫。

而让李恪敬佩的是除了李靖冒死前往江都向隋炀帝进谏以李渊谋反,以尽自己作为臣子的本分之外,他在大唐开国之后一直秉持着军人不敢政事的原则,不参与任何的政zhi斗争,这点让李恪很欣赏。

当初,李世民宣武门政变的时候,就曾派人到李靖和李绩军中,暗示支持自己。没想到李靖当场就拒绝了,说他不支持李世民,但也不会破坏他的行动。李绩作为李靖的部下,也因为李靖的缘故没能参与到这件对他来说最大功勋的政变当中来。由此可见,李靖确确实实是大唐军人不干政的楷模。

而这次李世民有意将李靖调入长安,入职兵部,除了李世民想收拢兵权之外,李恪猜想他也是有意想让李靖入职宰阁,让他封相。毕竟在大唐,封相的荣誉要高于大将军、大总管等的军职。

而李恪也通过历史了解到,李靖在入职兵部之后变得沉默寡言,听的多说的少,甚至一度隐退在家不问世事。

所以,能够在自己风头正经,在外人看来已经表明了要跟李承乾有争储之意的情况下,李靖还能直言不讳的夸奖自己,这已经打破了他对自己沉默低调的要求的底线。可见他对自己的欣赏之情不是一般的敷衍,而是真正的欣赏,发自内心的欣赏。而李恪认为李靖这样的欣赏要远比李世民的夸奖更加难能可贵多。毕竟,他知道大唐在今后对突厥的战争中,和对吐谷浑的战争中,李靖都是行军主帅,而他现在如此欣赏自己,那自己以后不管是对突厥和吐谷浑的战中取得的功勋还是今后得到军方将领的支持方面都要比李承乾和李泰要强上不少。

“恩!确实的有得必有失啊!”李恪叹道,他在车架中想的都是今天在任城王府的事情,因此,不知不觉中车架已经到了汉王府。

回到汉王府,他将朱童招的书房,询问了关于今天未能在李泰关于四国使团的确切情报。朱童自然不敢怠慢,将自己所知悉数告诉了李恪,李恪听完朱童的回答后很不满意,因为朱童对他说的这些情报李泰今天已经在祭天祭祖时对他说过,两人所说的内容没有多大出处。

“殿下,我们在长安的情报系统主要负责和关注的是朝廷局势和各部官员之间的动向,对于四国使团没有投入太大的人力,因此得到的情报也就只有这么多。”朱童发现了李恪对自己情报的不满,随即解释道。

“恩”李恪沉吟道,他不否认朱童的解释,他给朱童的命令确实的没有太多的提及四国使团,而四国使团中的高丽和吐谷浑七月十一那天才到的长安,没有投入多大的人力能得到这么多情报已经很不易了。

“从今天起你要密切监视高丽、吐谷浑和扶桑三国使团的馆驿,随行初入的人也不能放过,本王要确切知道他们此行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李恪命令道,他自始至终都觉得高丽、吐谷浑和扶桑这次来到的长安的原因并不像李泰说的那么假单。

“诺”朱童答道。

李恪又跟朱童询问了一下侯若依的情况,朱童将自己知道全都告诉了李恪,李恪听后放心了不少。至少从朱童的回答中他听到候若依最近过的很少,除了情绪有些低落外,身体已经完全恢复。而她情绪的低落,李恪自然知道原因,只是自己现在还不能将过多的精力放到这件事情上,至少在没有弄清三国来长安真正的目的之前他不跟掉以轻心。

“那你出去吧!”李恪对眼前继续等待他命令的朱童说道。

“诺”朱童躬身退出了书房。

朱童离开后李恪便陷入了沉思之中。虽然今天他得到了不少的情报,有了不少的收获。可是扶桑、高丽和吐谷浑三国突然出现在长安,参加了今天的宴会之后,他有种不祥的预感,总觉得这几天长安有什么大事将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