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字体:16+-

第五百一十章 不变的宫廷

说完话,王朴告辞。郭绍随其一起走出后屋,对王朴说道:“王使君回去后向禁军各司下令,三日后,取消平日的早朝。每月初一、十五各早朝一次;其它上值时间,每天早上卯时大伙儿到金祥殿东侧的偏殿聚一次便可。点卯的人包括,枢密院正副使、殿前司都指挥使以上三人、侍卫司都指挥使;政事堂诸宰相。”

王朴应允,郭绍又叫门外当值的官吏写圣旨去政事堂。

早朝受群臣朝拜,一开始郭绍还挺享受那份自我膨胀的感觉,但现在他已经厌倦了。想来自己并不是个虚荣的人,对那些场面上的快|感没什么感觉。

群臣早朝礼仪繁杂,确实很费时间。而且根本不会说太多有用的事儿,官员们很有头脑,不会在大殿上说敏感的具体事务,一般是谈喜事捷报、以及一些治国大道理。有时候还会经常吵,郭绍作为一个现代人和武将,比较厌烦文斗……大臣有什么想法,写奏章就好了。

三天后关键人物第一次在偏殿碰头,彼此交换各衙门的重要信息。这时郭绍还没得到黄炳廉的奏报,几天过去了仍旧没有抓获奸细。几天抓不住,恐怕奸细已经跑远了,这事儿难以再有进展。

……郭绍登基后,先是气氛紧张了一阵子,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东京朝廷变化不大。原因或许是世人已经习惯十来年就改朝换代一次,特别是那些非要害衙门的官吏,根本毫无抗拒,现在国号都没改,大多数人是谁在皇城就听谁的;再者,郭绍登基前一两年时间,他和符金盏二人本来就已经逐渐部署完各方权力,清除了一些隐患。登基前后的区别,无非就是名分不一样。比如现在的皇宫,郭绍毫无压力地住进来,里面全是符金盏的人,连人都不用换。

符金盏暂时已淡出朝臣的视线,但她退居幕后,影响力仍旧非常大。

……改变最小的地方,是万福宫,便是俗称冷宫的地方。完全没人理会的。

这里地位最高的人是太皇太贵妃张氏,但她并不能一手独掌万福宫,实际上很多人都不听她的。权力的保障始于暴力与强制,比如朝廷的权力,是因为有各种强制机构作为后盾;皇后的权力,是有皇帝作为后盾,皇帝手里有武力有暴力。

但张氏只有名分,当朝那些真正有权力的人,她连见都见不到,所以权力没有保障。

这里的宫妇们或许不清楚其中的逻辑关系,但直觉上明白这些事的。她们平时私下里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万福宫外的那些事,诸如符夫人(二妹)和李圆儿生了皇子等等。

不过最叫人津津乐道的一件小事,是李尚宫受宠的事。

张氏和几个要好的宫妇聚在厅堂里等着吃饭,大伙儿就悄悄说李尚宫。

一个宫妇道:“李尚宫很早就进宫了,我以前还认识她。长得不怎么样,太祖在位的时候年龄就不小了,在宫里呆了这么多年,现在起码有三十岁。”

“这种人也能得宠?”另一个宫妇小声道。

刚才说话的宫妇酸溜溜地说道:“近水楼台先得月。况且那李尚宫在宫里呆了那么多年,又没风吹日晒,可能也是细皮嫩肉罢……”她欠身悄悄说道,“听说新君是太祖之侄,可一直都是武将。估摸着武将常年在外打仗,见的女色少,禁不住李尚宫这种有经验的妇人勾引。”

这些宫妇都是没名分的妇人,并非太祖先帝的嫔妃,按理不用住冷宫。不过这里也需要人干活,她们不长眼不得上位者喜欢,自然就被送到这里来了。和李尚宫一般,哪怕是前朝的宫妇,也可以侍寝本朝皇帝,唐朝以来更不讲究这些;所以她们说起李尚宫,多有羡慕妒忌的口气。

另一个宫妇道:“今上还有两个极其得宠的妾,现在天天轮流侍寝。其中一个据说嫁过三次,做过丫鬟、市井铁匠铺的帮佣;还有一个是在淮南抢的,被人送来送去,后来到了今上房中……”

“可不是。男人不看出身的,越不害臊的妇人越得宠!太祖那时,那边和咱们不对付的李娘娘不就是那种人?”

“说得头头是道,好像你见识男人似的……”

张氏不动声色地开口道:“别多嘴了,一会儿送饭的人要来,叫外人听去又要有是非。这万福宫里,什么事都没有,你们却还能斗得这么厉害。”

宫妇道:“奴婢等也是帮张娘娘,才提防李娘娘她们。”

就在这时,几个宫女提着饭菜上来了。冷宫里自然没两样菜,更没有酒,不过白米饭、白面还是有得吃。

张氏拿起筷子,夹了一筷子菜放在碗里,陪坐的几个妇人才动筷子。

她拌着菜,小口吃了一口,随手在饭碗里挑了一筷子。忽然看见碗里有东西蠕动,定睛一看,两条活的蛆从米粒里爬出来了。张氏的娇美小脸顿时面无血色。

她的胃里一阵抽动,干呕了一声,丢下筷子拿手捂住嘴就站起。跑到墙角的一个盆旁边,顿时就哇哇呕吐起来。

“张娘娘……”宫妇们诧异地看着她。

其中一人明白了什么,忙起身到张氏的碗里一看,瞪眼道:“娘娘的碗里有脏东西!太恶心了!”

众人凑过来一瞧,顿时七嘴八舌地大骂。

张氏吐了一阵,拿清水漱了口,脸上冷冷地说道:“竟然如此下作!今天在我碗里放那种龌蹉之物,若是寻见了毒物,岂不是毒死我才甘心!”

宫妇们道:“一定是姓李的干的!”

张氏也这么断定。那米要煮熟才能成为饭,现在还是热的,不是有人故意放在里面,哪来那么大条的蛆虫?这万福宫里最恨她的人就是太祖的嫔妃李氏。当年太祖在世时,她就和张氏不择手段争宠,后来俩人都没有得到皇子,李氏把罪都归结在张氏身上,进了冷宫仇怨还没化解。

张氏只是一时气愤地说下毒。说完了一寻思,不由得心生冷意,因为她觉得真有可能……就算她被人害死了,这冷宫里的人命谁来过问?稍稍查不出来、又有李氏阻挠,肯定烧了尸体就了事,反正都是一群等死的人。

这时一个宫妇说道:“我去把送饭的人找来。”

张氏冷冷道:“她们不会承认的,会把事儿推到厨房。”

“那把厨房的人也找来。”

张氏哼了一声,胸口一阵起伏,深吸一口气道:“这事儿不一定李娘娘的人做的,咱们无凭无据冤枉了她,反倒多生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