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若卿
字体:16+-

后记

在《江山若卿》完本的时候,我曾经写过要在第二日写后记,结果一直拖到今天才把它写出来,不知道当初的读者还有多少能看到,在这里向大家说声抱歉。

我是一名资深读者,记得很清楚小学三年级时,看第一本大部头全是五号字的武侠小说《神州擂》,其后一发不可收拾,诸如金庸古龙之类的经典武侠,都是在初一之前完成的。直到初二才在同学的影响下,开始看台湾言情。所以我不擅长写专为女生看的纯言情大概是骨子里注定的,思想先被金戈铁马快意恩仇占领,儿女情长真情错爱姗姗来迟,导致笔下文字终究欠缺了那一份细腻柔情。

看了这么多年的书,我的体会是什么呢,其实只有一条,就是看书必有所得。

看书后,被作者笔下人物的精神意志、经历能力、为人处事所感,奋发图起,想要像主人公一样努力的,此为看书者所得最上乘,也是著书者天大的幸事。

即使不能如此,看书后知道一个典故,一个知识,甚至是背诵了作者于千万古籍中不曾被人到达的深处,挖掘出一两句极致经典的诗词,学会一道菜的说法,学会一种茶的品味,学会一种动植物的饲养,学会一种生存技巧,知道一个极为幽默经典的笑话名言,也都是读书者的所得,这本书也便不曾白读。

这些读者能从书中得到的一点收获,便是书中包含的信息量,是除了故事情节文笔之外的东西。现在想想,我所收获的知识,竟然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小说,最早知道女儿红是因为古龙,最早知道叫花鸡是因为金庸,最早知道刘瑾是因为萧逸,最早知道集句诗是在《武林外史》,最早知道回文诗是在《康熙大帝》,不知不觉,有养料的小说竟然教会了我这么多。

因此上我很少看完全没有养料的小说,翻翻看也无法坚持看完,我当然也写不出来,总是在编织情节时,尽可能的多增加些信息量。

写《江山若卿》时,其实有很多的战役都是有典故的,譬如封里郡大战的那场仗,其实脱胎自三十六计的第七计“无中生有”。但是看了无中生有的案例又觉得古人怎么那么傻呢,第一天墙上吊下来的是草人,白白损失了几万支弓箭,第二天就不能先发几箭试试吗,自以为是的认为人家还是吊草人,一箭不发。也许只是案例说的不够透彻,所以真正写的时候,又在里面增加了很多变化。

又譬如小荷才露里,萧珉应答关于夫子问道两小儿辩日的那道问题,其实那道问题一直困扰我,写这本文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并且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把它解释出来。

这些我尽可能加在书中的信息量,我便认为是本书值得一读的原因。而结局处对每个人结局的处理也是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关于燕前尘的结局,也有读者和我私聊过,也是合情合理的结局。

本书实际上是我第二本完本的小说,第一本长篇。开篇之前煞费苦心,楔子一章重写了不下十遍,尝试过各种叙事方式,甚至还尝试从萧珉和小怜沐浴换装开始,最后还是写了这么一个简短有力的开头(我自认为),而这个开头被我认定之后,一口气写了两万多字停不下来,我自己笑称是被笔下的人物灵魂附体了。

本书终于完本,后记也终于写完,长长呼气一口。

我不是一个写作的天才,鬼才,甚至缺少几分文采,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写手,但是一个认真的写手,尽力写好笔下每一个故事,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尽力能让读者略有所得。

在此特别感谢我的编辑花生,让我有这个机会把《江山若卿》写完。

感谢写作时,和我交流给我推荐的其他作者大大,低手寂寞,雪山飞狐,司幽,云溪等等。

特别感谢收藏和订阅的读者,尤其是单订的读者,虽然不知道你们是谁,没有办法一一感谢,但是入V后,包月的读者究竟是每天看还是养肥杀是不知道的,但是单订的读者在每次发文不久后就订阅,那种感觉真的很受鼓励,谢谢。

唠叨了这么多,最后再唠叨一句,如果您已经收藏了本书,千万不要因为本文入V取消收藏,网站现在是在积攒读者,不是为从读者那里赚钱,也许本书会被解禁,不着急的筒子尽可以等等再看。

不管您是谁,谢谢您坚持看完,祝您身体健康,工作学习顺利。

醉步溪月

201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