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第四十四章 配备

刘禹的手机没有调成静音,当响起一个短促的提示音时,他拿起来看了一眼,上面是一条短信,用不着打开,他已经知道是谁发来的。

两人有个不成文的默契,韩晓芸会在每次完成任务之后,发一条看上去像是骚扰短信给他,其中会包含平安两个关键字,只要看到有这两个字,他就会明白。

当然了,这种短信是不用回的,回过去了也会是个空号,刘禹关掉屏幕,嘴角不自觉得微微上扬,这个细微的变化,被钟茗尽收眼底。

“刘禹先生,你不想把你的军队,改成现代化的编制吗?”

发问的人是陈锐,做为曾经的作战参谋,他负责的除了保卫这一块,还有为建设一支新军提供意见。

“当然要改变,但是仅限于内容,师旅团营这样的名称就算了,它对应的就是厢军指挥都,在我的世界里,这就是标准,让别人去适应吧。”

陈锐没有坚持,对方说得不错,只是一个名称,关键在于内容。

“那好,你的基本作战单位是指挥,一个指挥五百人,这个编制的作战目地,是控制一个县左右的地区,对抗五到十倍左右的敌人,他的火力配备,每一百人应当配备56式班用机枪十挺,60迫两门,备弹三个基数,一个基数60发,也就是180发,可以连续作战一个月,这是考虑到道路和运输的平均水平制定的,没有重机枪和野炮,所有的装备都可以靠人力和和畜力来运输,没有车辆,除了道路,还有油料的限制,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后勤的压力。”

刘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弹动,他知道,对方所说的这个压力,其实就是指自己的穿越行为。

“可是这样一来,火力是够了,但速度还是快不起来啊。”

“对此我的建议是,边打仗边修路,你看。”

他指着身后的一付中南半岛地形图:“这是最新的卫星地图,半岛上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成,七百年前,打个折扣,怎么也该有8成以上,也就是说,你所面对的基本上都是热带雨林,老美都吃过亏,这仗不轻松啊。”

“没那么夸张,正因为森林覆盖率高,人躲进去,根本不用追,要么自己跑出来,要么就让动物给吃掉,阿里海牙一个鞑子都快统一了,老子坐拥现代武器,会有什么麻烦?你只要告诉我,怎么加快战争的进程。”

“好吧,专家组的建议是用一条主干道,连接起河内、西贡、曼谷、金光等几个主要城市,沿着这条主干道,你可以迅速调动部队,火车有难度,建设周期长,维护难度大,还是上公路吧,跑汽车,在主干道以外的地区,用军马或是自行车。”

陈锐顿了顿,问他:“军马能过去吗?”

刘禹摇摇头:“活物都不成。”

“那就自行车,你上回订做的那种就不错,加大山地性能,减轻重量,最好背在身上就能走。”

陈锐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着什么。

“每个军配一个汽车都,一个都二十五辆重型卡车,运力保证一次能将一个指挥运到需要的地方。”

“还有动力艇,半岛多河流,水路快捷而且是天然的通道,当年倭人南下时,就是充份利用了河流的作用,把船配到都,每个都配三艘充气式动力艇,一次可载一半的人,就能达到快速运动。”

“空军的问题,专家的建议是,固定_翼飞机专业要求高,对地面设施的依赖程度也高,不如直升机,还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

“热气球。”

“按照这样的配备,你的一个厢,一万两千五百人,每个月,需要两百万发步枪弹,当然,机枪弹也是通用的,一万五千发迫击_炮弹,十万发手榴_弹,一千三百吨汽油,同时供卡车和船用。”

陈锐停了一下,补充说道:“还有至少一百吨左右的各种零备件。”

刘禹按了按自己的额头,这就是现代军队的最大问题,需要海量的后勤来支持,在老美的供应清单上,还有口香糖、安全套这样看似毫不相干的东西,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凡是能影响到战斗力的东西,都是不可或缺的。

“成品油还是个问题,运输和贮存都很麻烦。”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脉,在不能自产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大量的存储,解决使用的问题,可作战不是建设,没有随时随地可用的油料仓库,如果将仓库设在琼州,又有一个过海的麻烦。

“在你的世界里,汽车本身就是武器,上回在苏省,那次进警局,就是开车碾人了吧?”

刘禹一想也是,麻是麻烦了点,效果还是不错的,拿来对付鞑子的骑兵,比撒开腿跑要强。

见他同意了,钟茗拿起一份资料,递给他:“油料其实不是问题,你们的用量,一个月才千把吨,一年也就两万不到,一艘三十万吨级的油轮,足够你用上很久了。”

刘禹拿起资料一看,上面是一个浮动的油料仓库,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一艘不怎么动的油轮,通过管道接到岸上,既可以供应成品油,也可以转化为电力,直接为一个中等城市提供照明和生活用电。

真是天才的构想。

当然了,前提就是,他的那个小门,能通过那个庞然大物。

在与国家展开合作之后,进度陡然加快了许多,一切都在围绕着战争进行,按照最新的编制方案,他首先就要将两个厢的武器弹药运过去,同时还要开展汽车驾驶的学习,光会开还不成,还得会修,否则只能寄希望,车子不出问题,这在异时空的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他自己,也要学习,因为每一件工作,都需要他去传授,一时间忙得不可开交,除了武器装备,科学技术的传播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黎母水大坝的第一台一万千瓦小型水轮发电机,经过调试和试运行,已经为琼州的电网,注入了第一波动力源,安装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那些技术人员的士气,第二台十万

千瓦机组已经运到了水坝,他们钭会再接再励,一步步地通过实践,逐步掌握水电站的运作,以及整个琼州电网的组建和调配。

这样一来,一百人的数量就不够了,好在经过了三个多月的学习,第二批学子即将毕业,他可以从中挑选的人数更多,这些选出来的人,将在第一批百人团的带领下,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成长的过程将会比之前还要快,这就是规模效应,他做为一个播种者,在经历了最初的艰难之后,慢慢地赢来了丰收的喜悦。

而要实现这一切,金钱就是必不可少的,上回带来的样品,得到了专家组成员的交口称赞,都认为无论是在艺术性还是文物属性上,都有很高的价值。

为此,新成立的手工业品作坊,搜集了为数十分庞大的从业人员,管理者就是那位曾经的权阉,圣人的内侍都总管黄公公,当然了,人家是有名字的。

一个近八万人的企业,在后世算得上大型企业了,怎么也得是国家五百强之类的,而在琼州也就比蜂窝煤联合加工厂强点,难得的是,这八万人里头,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男女都有,不男不女也有,手艺的类型也是五花八门,从一人高的大型整体雕塑,到一块漂亮的手帕,难得的是,几乎每一种都不一样,这是真正的纯手工,宋朝纯手工艺品。

因此,当第一批近万件送到帝都时,被那些谙熟内情的老专家、老教授、老资格一抢而空,其中一多半直接进了中南海,成为国家脸面的一部分,当然给的价钱也很公道,远远超过了他那两个厢的库存老旧武器。

刘禹把这种交易方式称为,手艺换装备,在这种形式的驱使下,琼州的老手艺人们,如同焕发了第二春,其中许多技术精湛的老工匠,都被直接列入了有特殊贡献人士的行列,将会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反过来又促使了他们的创造力,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

那些来自于琼州的手艺品,在帝都文玩圈子里,引发了巨大的好奇与探究,因为有些工艺,竟然是古书记载中早已失传的,经过那些专业人士的鉴定,人人都是半信半疑,很多东西都可以造假,工艺不行,失传的工艺就更不成了,结果,那些东西的订单,雪片式地飞往南岛,忙得陈述应接不暇,自从毕业进入社会以来,从来没有这么忙碌过,也从来没有一种贸易,被这么多人求上门,出大价钱收购。

“这些订单,都是大客户,钱多能当火烧的,官大吓死人的,你可得注意点,别拖拉,其他的这些,你自己看着办吧,天哪,你上哪找的这么多老师傅,个个都是国宝级人物啊,你给人多少加工费?”

刘禹接过那撂单子,看也不看地塞进怀里,转身欲走,被女人拉了一把。

“差点忘了最重要的,怀仁堂订制的整套桌椅加墙壁装饰,要用最好的黄花梨,就是上次那种,工艺不要有任何改进,越复古越好。”

“复古?”刘禹给了她一个没见识的眼光:“哥们这是真正的古物,要不然,能拿到这一单?”

说完,吹了一个口哨,扬长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