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清

第169章 观海楼

直到现在,驻守安州的日军还没有搞明白这支突然出现的清军到底想干什么。藤野麻生中佐也想到了,清军有可能会攻城,但是,在他看来,这个可能性不大。

清日战争打到现在,日军转入了全面进攻,而清军则是节节败退,在这个大*下,很难想像,一支装备低劣的清军小股部队,敢于对日军重兵驻守的重镇发动进攻。

所以,藤野麻生只是加强了安州城墙的警戒,密切关注城外清军的动向,在他看来,这支清军应该是来接应或者营救混进城里的部队。基于这样的考虑,藤野麻生把重点放在了城内的搜捕上,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他向青木源报告了敌情,但并没有向青木源求援。

藤野麻生的这一态度,促使青木源对安州的判断严重失误。而山县有朋的命令,又迫使青木源难以兼顾安州。

周宪章争取到了时间!清晨6时,周宪章下达了攻城命令。

两个营全力向西城门发起了坚决而迅猛的攻击。

驻守西城门的日军完全没有料到,清军会发起排山倒海般的攻势,尽管,城门上的大炮卸下了炮衣,尽管,日军官兵进入了一级警戒状态,他们还是被章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仅仅半个小时,冯国璋的直属营冒着枪林弹雨冲到了城墙下,徒手攀上了城墙,将驻守西门的日军逐下了城墙,打开城门,章军安州突击部队攻入西门,并凭依高大坚固的城墙,抵抗住了日军的反击。

章军在西门站稳脚跟后,迅速向内城攻击前进。

401营迅速攻占了由朝鲜官军驻守的府衙,释放了昨天晚上被日军逮捕的入城官兵,包括韩令准。但是,知府卢文俊跑到了日军警备司令部所在地观海楼。

师直属营进展顺利,部队迅速控制了东门、北门和西门,向城南推进,沿途并未遭受日军强有力的抵抗。

而安州城内朝鲜官军,在章军进城后就一哄而散。朝鲜官军原本就没有战斗力,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也不愿意为日本人卖命。

安州百姓对于章军基本持中立态度。安州没有经历过战火,叶志超清军败退的时候没有进城,没有在安州骚扰百姓。而日本人对安州采取绥靖政策,也没有对安州造成较大的破坏。所以,安州百姓对于这场清日之间的战争不持立场。章军进城后,百姓关门闭户各安天命。

然而,在观海楼,章军遭遇日军顽强抵抗,进攻严重受阻。

观海楼位于安州城南,濒临大海。这座修建于三百年前花岗岩高楼,其实就是安州城的南城门,也就是安州的大门。

安州是一个海滨城市,南临黄海。自明朝以来,朝鲜与中国建立起牢固的宗属关系,原本让朝鲜提心吊胆的中国,反倒成了朝鲜的大后方,鸭绿江成了一条不设防的边境线。

然而,来自海上的边患却是有增无减。从明朝开始,日本便对朝鲜虎视眈眈,日本军队和武士从海上向朝鲜发起进攻,进入十九世纪,西洋列强也从海上进逼朝鲜,朝鲜海疆边患不断。

所以,朝鲜采取了重海防轻内陆的策略。每一个滨海城镇都是一个海防堡垒。城市临海的城门则是四门当中最为重要的城门,大多情况下,临海的城门就是一座防御工事。

安州城的观海楼就是这样一座堡垒。

鉴于安州特殊的战略位置,朝鲜朝廷在安州修建了以观海楼为核心的海防要塞。这个要塞占地大约有1平方公里,要塞内修建有两座炮台,以及交通壕、胸墙、堡垒。炮台上配备有大口径加农炮,堡垒之间有堑壕相通。

在现代军事家的眼里,观海楼要塞并不险固。朝鲜军队严重缺乏现代军事人才,这座由大清国援建的要塞,几乎就是威海卫要塞的缩影,而威海卫与安州地形地貌完全不同,朝鲜人照葫芦画瓢,搞得个不伦不类。而且,观海楼要塞把威海卫的战略缺陷学得惟妙惟肖——面朝大海的一方如同铜墙铁壁,而它的后路,则几乎是不设防的。

在藤野麻生眼里,观海楼要塞一无是处。不过,观海楼毕竟是一座军事设施,藤野麻生还是把它作为了驻军所在地。在安州地方政府的协助下,藤野麻生重新设计了要塞防御阵地,对观海楼防御进行了全方位改版,重点加强了对观海楼的侧后方的防御。

工程量巨大,按照藤野麻生的方案,要拆除观海楼侧后方三百米范围内的民宅,同时,加固和增高胸墙,在胸墙上修筑火力点和炮位。

观海楼要塞内部的建筑倒也好办,只要有钱有劳工就行。问题是,要拆除民宅,是一件麻烦事。

大本营对朝鲜的基本方略是,将朝鲜的土地和人民视为大日本帝国的国民,将朝鲜打造成第二个琉球。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大本营要求驻朝日军不得对当地百姓生活造成较大的破坏。尤其是汉城、平壤、安州这些战略要地,要在严格控制当地军政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对平民百姓的骚扰。

安州的民政已经移交给了当地政府。藤野麻生要拆除民宅,不能直接由日军来实施,这样会激起民众对占领军的不满。所以,藤野麻生向当地行政官员施压,强迫当地朝鲜官员出面拆除民宅。

安州知府卢文俊是依靠当地东学教的势力登上知府宝座的,而东学教徒绝大多数都是当地普通民众,拆除民宅必然会遭到民众的抵.制。如果强行拆除民宅,东学教徒就会断绝对卢文俊的支持,走向他的对立面。

卢文俊不敢贸然行事,又不敢违逆占领军,只得拖延时间,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暗地里却是以种种借口拖延工期。

如此一来,工程进度极度缓慢,工程进行了半个月,才拆除了几间房屋,还是一些无主的茅草棚。藤野麻生大为不满,在两天前,藤野麻生忍无可忍,决定自己动手,他派出日军,强行把观海楼侧后方三百米划入军事警戒区,把当地居民强行赶出了家门,随即,对警戒区内的民宅实施强拆。

占领军与当地居民的矛盾激化了。

强拆才刚刚开始,周宪章的部队就攻入了安州城。观海楼侧后方的民宅成了章军攻击观海楼的掩体。

不过,藤野麻生并不是一无所获,观海楼要塞的主体工程基本竣工,要塞的侧后方的防御大大加强。

所以,章军攻入安州城后,藤野麻生做出了到现在为止最为正确的抉择。

他命令城内守军停止与章军进行巷战,火速撤进观海楼要塞,凭借高大坚固的要塞堡垒,与章军对抗。

藤野麻生已经查明,攻入安州城的清军有两千人,而驻守安州日军只有八百人,尽管清军装备低劣,但人数占据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日军分散在街巷中与清军展开巷战,其装备和战术水平上的优势将难以发挥出来,容易被清军各个击破。

而将全部兵力集中在观海楼要塞,凭依坚固的工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日军的火力优势。

藤野麻生知道,以清军以往的表现,就是在直接对阵,两千人的清军也不是八百日军的对手,更何况,清军完全没有重武器,他们要想攻破观海楼要塞,完全是痴人说梦。藤野麻生故意示弱,把大半个安州城让给清军,其真正目的,就是用这大半个安州城为诱饵,拖住这股清军,等待混成旅团回过手来,回师安州,将这股清军全歼于安州。

这个想法,与周宪章对胎里峰的想法如出一撤!

周宪章是要用胎里峰为诱饵,拖住混成旅团,从而攻取安州,截断混成旅团的后路,然后予以歼灭。

藤野麻生则是以安州为诱饵,拖住周宪章,待混成旅团拿下胎里峰之后,再围歼周宪章所部。

双方的设想都是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决定战场胜负的,已经不是指挥官的战略意图,而是具体的战术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