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清

第157章 大战前夜

抬枪是大清国唯一自行设计制造的火器,枪身身长近3米,需要两个人同时操作,一个人在前扛起枪管,另一个在后瞄准射击。抬枪极为笨重,不过,火力倒也强劲,有些类似于枪榴弹。

然而,现代战争讲究的是速度和机动性,在很大程度上,火力要为机动性让步。正因为此,日军为了确保机动性,舍弃了野炮改用山炮。

清军大量装备抬枪,却与这一理论思想背道而驰,为提高火力而舍弃了机动性。更为糟糕的是,抬枪的火力也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强大,在平壤、成欢实际战斗中,其装填速度慢的缺点,却是暴露得淋漓尽致。

抬枪没有阻挡住日军的冲锋,跳下战马的日军士兵,立即与泥浆混为一体,马背上的尴尬狼狈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灵活机动的单兵跃进。

不到十分钟,日军就推进了两百米,土围子上,守军的面容历历在目。

这两百米的推进,竟然没有发生一起伤亡,清军面对快速移动目标,射击准确性大为降低。而守在土围子里的清军,却不断有人中枪。

日军单兵作战的优势发挥出来了。

清军的抵抗越来越弱。

还有五十米,麻野义男拔出了战刀,发出了冲锋的号令。

五分钟后,麻野义男就站在了土墙上。

但是,他没有看见一个清兵!

这支设伏的清兵已经抢先一步撤出了土围子,令麻野义男吃惊的是,他们撤得干净利落,竟然没有扔下阵亡者的尸体!

这与以前他心目中的清兵截然不同。在汉城、成欢、平壤,清军一旦作战失利,立即就会演变成一场溃败,官兵们争相逃命,没有人去理会阵亡的同伴。

然而,今天这支敌军,竟然带着同伴的尸体退出了战场!

这表明,这是一支据有强大凝聚力的军队。

一支据有凝聚力的军队是可怕的!

然而,凝聚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麻野义男难以想像,清军会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唯一的解释是,那不是清军!

但是,麻野义男明明看见,守军的后脑勺上拖着辫子。

……

从东古里到胎里峰山脚下,抵抗逐渐增强,守军凭依逐渐升高的地形和道路上泥泞,与日军展开周旋。但是,与以往清军不同的是,他们的战术非常灵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阻击,更像是延宕战术。

这与清军以往的表现大相径庭。以往,清军总是集重兵为一点,与日军展开阵地战,一旦被突破一点,整个战线立即全线崩溃。

然而,这一次,清军的阻击和撤退,更像是一种预谋,阻击并不坚决,撤退也不慌乱,层层阻截,步步为营。

在清军的层层阻截下,从东古里到胎里峰山脚下,短短五公里的路程,混成旅团用了半天的时间。

青木源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在胎里峰下,兵分两路。

混成旅团下辖两个联队,一个联队就地展开进攻队形,完成对胎里峰的包围,另一个联队则集结于胎里峰以南,准备向桥川江进发。

旅团长青木源决心拔掉这颗孤悬于桥川江南岸的钉子。

情报显示,驻守胎里峰的,是清军的一个团,团这个编制,是清军的首创,据说,周宪章被朝廷任命为义州总兵后,舍弃了清军传统编制,采取了德国军队的编制。

对于这样的改革,青木源表示有保留的赞许。

在大清国铁板一块的军事体系中,出现了这么一朵奇葩,周宪章算是有作为。对此,青木源表示赞许。

不过,编制只是一种形式,形式下所蕴藏的内涵,才是真正的精华。一支军队的形式改革与内涵改革,往往是两码事。日本军队的改革,从形式到内涵,经历了将近五十年,周宪章要想一蹴而就,难度极大。所以,青木源的赞许,带有保留。

青木源对于胎里峰上的守军,总体上是蔑视的。

事实上,青木源早就对章军的部署了解得一清二楚。章军人数虽多,但实力不足,这支部队三分之二的人还在使用冷兵器。

然而,周宪章竟然把还要分兵防守,桥川里两个团,胎里峰一个团,两支部队相距十公里,隔着一条大江,如此分兵防守,令人匪夷所思。

那个在虎飞岭叱诧风云的周宪章,竟然会使出这样的昏招来!

青木源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义州之外无险可守,章军唯一能够凭依,只有一条江和一座山。周宪章别无选择。

而且,情报显示,周宪章的老婆死了,这让他魂不守舍,做出错误选择,也是在所难免。

既然敌军可以分兵据守,混成旅团也可以分兵突击!

日军从以往战斗中得出经验,日军的一个中队一百多人的战斗力,与清军一个五百人营的战斗力想当。这得益于日军的装备和训练水平上的优势。

现在,混成旅团的两个联队分兵作战,每个联队两千人左右,分别足以与五千清军相抗衡,而胎里峰守军只有两千多人,桥川江守军多一些,但也不会超过四千人,日军在两个方向都占据着巨大的优势——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对胎里峰的包围进展顺利,负责攻山的第二联队迅速扫清了敌军布设在山脚下的警戒哨位,把胎里峰围得如铁桶一般。

负责渡江的第一联队整装待发。

天色已近黄昏,胎里峰下,不时响起零星的枪声,随着天色越来越暗,枪声渐渐平息。

秋雨中的胎里峰,成了一个巨大的黑影。

青木源下令部队原地休整,天亮后再开始行动。

淅沥沥的细雨下了整整一个晚上,两支军队剑拔弩张!

然而,山上山下却是悄无人声,暗夜中,只有沙沙的雨声,响遍山川峡谷。

青木源知道,那是大战前的寂静。

那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寂静,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寂静!

雨夜里,两支军队数千官兵,谁也没有闭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