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燕太子丹

第一百五十四章 红颜为国

李牧回到内室,将渠急忙从屏风后出来。

“将军!”将渠对李牧拱拱手,说道:"自古宫闱之事凶险无比,你现在插手其中,恐怕日后给自己招来大祸啊!"

刚才发生的一切,将渠都听得一清二楚。联想到自己在燕国的经历,将渠不得不对李牧提出忠告。

“将军所言极是!”李牧沉默片刻,说道:"只是李某身处庙堂,不得不如此。当年将军在燕国没有置身事外,想必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吧?"

将渠听了沉默不语。李牧说得没错,官场这个名利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漩涡,一旦进去了,便休想再洁身自好。既然无法改变,将渠只能支持李牧的决定。

将渠能理解李牧的苦衷,沉默片刻,将渠问道:"李将军,你果真要对废立之事向赵王上书直谏?"

"怎么?"李牧一听将渠口气,问道:"将军有何高见?"

"将某以为此事不妥!"将渠顿了顿说道:"将军远在边鄙,朝中之事岂能尽料尽知?将军贸然上书,恐怕帮不了太子,反而给自己招来不测之祸。"

见李牧陷入沉思之中,将渠继续说道:"将军若是真想帮太子,不如好好经营代地。日后若邯郸事发,太子也好有个依靠。"

李牧思索片刻,对将渠顿首说道:"多谢将军指点,若不是将军提醒,李某险些铸成大错。"

将渠与李牧两人虽然都领兵打仗,却有所不同。李牧一生为将,没有在朝堂上为官,所以不知朝堂凶险。而将渠虽然也能领兵打仗,却被燕王喜拜为大夫,一直在朝中为官,只是在有战事的时候才出征,所以对朝堂之事更加了解。

第二天,居庸关守将盘麟正在训练士卒,突然有军士来报关外鼓角声大起,盘麟吃了一惊,急忙带兵到了居庸关城楼。盘麟凝目往关外看去,只闻鼓角之声,却不见一兵一卒。

盘麟心中疑惑,派了几名士兵下关去查探。不久,士兵回报,说有大队赵国兵马正在山坳处击鼓呐喊,却不出击。

盘麟听到军士回报,虽然不知赵军到底捣的什么鬼,但既然没有前来攻关,自然也不好前去招惹。

居庸关地形利于守,不利于攻,盘麟是不会主动出击的。不过盘麟也没有放松,下令增加警备,谨守城池,以防不测。

过了两天,代邑中太子赵嘉和李公公告辞回邯郸去了,只有郭开身为监军,不得不留下来。

既然是监军,李牧便把他当作监军来对待,每天都主动向他汇报军情。这些军情当然是虚假的,今天伤了多少多少人,明天杀敌多少多少,听得郭开心烦意燥。其实郭开对这里的战事并不关心,过了几天,便找了个借口回邯郸去了。

郭开一走,居庸关这边也就彻底消停下来了。不过此事传到蓟城外统领大军的姬丹耳中,让姬丹感到一阵紧迫感。

从新年到现在整整半年时间,姬丹一直处于内外交迫之中。燕国内部与姬贤多次血战自然不必说了,而辽东更是与朝鲜和东胡都交上火,现在姬丹甚至不知道到底局势如何。

眼看快要大功告成,结果现在来了一个齐国,大战一场才勉强遏止住齐兵攻势。如果现在再来个赵国,那姬丹就只能全线收缩,退守右北平一带了。

此时蓟城内还是秩序井然,除了城门紧闭了一月有余之外,跟平时没有任何区别,连著名的醉乡楼也还是天天开张,生意一点不见减少。

这一日,醉乡楼的头牌柳絮还是如往常一样上台献唱。虽然柳絮的琵琶声还是那么轻灵动听,歌声还是那么悦耳,但柳絮心中一直牵挂着燕国的战况,牵挂着城外的一举一动。

此处客人很多,而且多半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柳絮轻易就能打听到现在的局势。听说城外攻城每天不息,却一直攻不下来。城内的王宫贵族们并不着急,而蓟城的老百姓更不急。听到这些消息,柳絮知道姬丹一定着急了,自己也不禁着急起来。

蓟城乃是燕国首府,历代燕王苦心经营,城内粮食用途足可支撑三年,只要好好防守,姬丹便是攻上三年也不见得攻得下来。

其实,不要说三年,便是三月恐怕姬丹也撑不下去了。现在蓟城内盛传齐国和赵国都答应燕王出兵,只要两国兵马一到,姬丹的大军自然兵败如山倒,到时候蓟城之围不战自解。

这些消息对于普通的居民也许是件好事,但落入柳絮耳中却如同针毡刺入骨髓一般,痛苦无比。

“可惜我是女儿身,不然我便是舍却这身家性命不要,也要助上太子一臂之力!”柳絮心中想道。

外界关于姬丹的各种传言,柳絮自然不信。柳絮心中坚信姬丹绝对做不出谋杀燕王,自己的亲身父亲的事情,从心底里希望姬丹能打赢这场没来由的战争,登上王位。

现在柳絮每次献唱时还是会抬头看看二楼。不过不是为了看姬丹,现在姬丹便在城外,不可能到这里来,这一点柳絮很清楚。柳絮之所以要看看,是因为那个经常出现的身影又出现了,而柳絮知道,这个身影的主人便是剧辛的心腹大将司马先。

本来司马先作为燕国的虎将在蓟城也有些势力,现在自己的靠山剧辛作战不利,回到蓟城便被处死了。司马先作为剧辛心腹,虽然没有被处死,但也已经失势,不再担任镇守蓟城的大任,而是被燕王闲散在家,听候招用。

对于这些,司马先并不在意。戎马一生都是替别人卖命,现在反倒乐得清闲,可以每天来看自己心爱之人献唱。

司马先真正在意的是,虽然自己每天晚上都来,柳絮献唱的台子就在自己对面,却从来不拿正眼看自己,这让司马先痛苦不堪,常常一个人喝得酩酊大醉。

这一晚,眼看着柳絮献唱完毕,又要离开,司马先再也忍不住了,对身旁的小厮说道:"去!把柳絮姑娘叫来!"

不久,柳絮被叫到了房间之中。不过柳絮进来的时候,也有两名彪形大汉来到了房间门口,只要柳絮一叫,便能进来护卫。

虽然柳絮是卖艺不卖身,但是有客人要见,还是不得不出来相见。不过,自从姬丹来过这里之后,醉乡楼的老鸨杜妈妈长了个心眼,每次有客人要见的时候便会派人随行。杜妈妈也怕万一真的出什么差错,日后如果姬丹攻入城内,向她要人便无法交代了。

推门进去,见到是司马先,柳絮心道不妙,转身便想离开。

"站住!"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司马先早有预料,说道:"我有太子消息,难道你不想听?"

柳絮一怔,果然站住,转过身来,镇定地问道:"太子?哪个太子?"

"哼,"司马先冷哼一声,说道:"还有几个太子,不就是哪个废太子姬丹嘛!"

柳絮沉默半晌,终于开口问道:"你有什么消息?"

司马先把玩着手中酒杯,看了柳絮一眼,说道:"太子不太妙啊!"

柳絮没有说话,转身又要走开。司马先说道:"我有办法让太子转危为安。"

柳絮停下脚步,问道:"什么办法?"

司马先站了起来,走上前去,看着柳絮绝美的脸庞,压低声音说道:"打开城门,放太子进来,蓟城自然攻破。"接着,司马先又加了一句:"别忘了我是燕国大将。"

司马先说的还真能让柳絮动心,不禁沉吟起来。司马先继续说道:"其实大王子赢也好,二王子胜也罢,对我都没有什么关系。我只求能得到自己的心爱之人!"

柳絮若有所悟,接口道:"你是说•••"

"对!"司马先说道:"我想你早就知道我的身份了,说起来我还是你的救命恩人。那次追杀太子,若不是我救了你,你已经是栗忠、栗勇两兄弟的刀下之鬼了!不过我知道你心中已经有了太子,所以也不强求。你自己选,只要你答应嫁给我,我就帮太子攻下蓟城!"

柳絮秀美紧蹙,沉默不语。半晌,柳絮开口说道:"我答应你!你什么时候把太子放进城来?"

"那就看你什么时候跟我走了。你今天跟我走,我便今天放太子进城。你明天跟我走,我便明天放太子进城。"司马先顿了顿,继续说道:"你放心,你是我心爱之人,如果你不愿意,我司马先绝对不会对你怎么样!"

柳絮沉默半晌,咬咬牙,说道:"好,明日你再来,我跟你走!"

这一天,姬丹又指挥大军进攻了一天,结果除了南门城下多出许多尸体之外毫无收获。到了晚上,姬丹只好命令大军休整。

虽然姬丹盼着城内军马出来决战,但是晚上却不得不设防。敌军就在城内,万一在晚上突然杀出,姬丹大军若无防备也会被杀个措手不及。所以每天晚上,各营地巡逻兵不断。

旌卫许完是姬丹从辽东带来的,现在隶属于石头。今天南门外的巡逻任务落到了许完的头上。

这不是第一次了,所以许完也不是特别紧张,照例带着士卒在营内外巡逻,检查各个哨位,以防敌军偷袭。

当许完经过蓟城南门外不远处时,突然一支箭射到了许完身上。一阵刺痛传来,许完心道:“这下完了,肯定是被弓箭射中了。”谁知当许完低头看时,那支箭却已经落在了地上。

照理,这里离蓟城城楼也有两、三百步,已在射程之外,现在却被一箭射中,还隐隐生痛。许完大惊,抬头朝城楼看去,却见一个身影依稀可辨。许完正想细看,此时又是一箭射来,又射中了许完。

许完刚想后退,却发现这箭似乎与众不同。许完捡起箭矢一看,发现铁箭没有箭头,而且箭身上缠了一块白布。许完心中一动,正想拆开来观看,却听城头上传来吵闹声。

"什么人?"

许完抬头往城头看去,刚才射箭那人一闪不见,却多了几个守城的士兵。

许完知道这箭上必定大有文章,急忙将两支箭一收,回营去了。

不久,这两支箭送到了姬丹手中,姬丹拆开一看,发现两支箭上都缠着白布,而且白布上写的东西一模一样。姬丹沉思片刻,便急忙叫来荀达、乐闲等人。

"明晚三更,某将打开南门,助太子大军进城。若太子收到此信,明日可于南门营门外打一白旗,待得城头射出火箭,便可入城!"

荀达读完,将信纸正反面翻来覆去看了数遍,却找不到署名。荀达与乐闲对望了一眼,然后两人看向姬丹。

"昌国君,军师,旌卫许完在营外巡锣,得到两支短箭,发现了此信。你们看此事如何是好?"

"太子,"荀达问道:"许完可看清射箭之人?"

"没有。"姬丹答道:"夜里看不清,许完只见到一个人影,等许完想再看,已经惊动了城上守军,此人便不见踪影。"

荀达想了想,说道:"这信来得没来由,而且也没有署名,一时难辨真伪。若是城中埋有伏兵,引我军进城,我军岂不是要全军覆没?"

"此乃天赐良机,若是就此放过,实在可惜。"乐闲想了想,却有另外一番见解,说道:"我军已经攻城多时,如此迁延时日,一旦局势有变,将前功尽弃。即使此事有诈,我军也不怕,没有成功也不过是另一次攻城而已。"

乐闲所说正是姬丹心中所担忧的。听乐闲如此一说,姬丹急忙问道:"昌国君可有良策?"

乐闲迟疑一下,说道:"臣也不是很有把握,不过有一计可以一试。"

"何计?"

"明日太子可命大军进攻北门,日夜不息,另伏精兵于南门外,等待城中接应。若是果真有人接应,则可南北两边同时发力,必能成功!"

"嗯,此计甚妙!"姬丹想了想说道:"就照此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