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560.钱庄股票

德川幕府要把曾经的本据江户寄进给郑克臧,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须知道所谓“寄进”并非是指所有权发生了变化,只是多出了一个名义上的主家,每年根据出产多寡奉上一笔象征性的年贡而已。因此尽管江户地区是日本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一年下来的税收可以高达高达数十万两,可是真正能奉到郑克臧面的年贡能有十分之一就已经很不错了。那么。郑克臧缺这一、两万两白银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郑克臧具体有多少钱,估计他自己也不知道,而根据内廷经理处在武成十二年年底上报的数字,仅是各省皇庄一项,内廷就占有了约四百二十六万五千一百二十(华夏)甲的土地,几乎相当于江南全省的面积••••••

这些皇庄的地价价值几许是怎么算也算不清了,甚至每年皇庄的产出就高达百万贯之多,然而这只是郑克臧财富组成的一小部分。事实上,由于内廷经理处的经营范围囊括运输、海贸、制造、矿山、典当、钱业、酒肆客栈、民间邮递、珠宝银楼、古玩销售等诸多方面,郑克臧在坐拥一个庞大的帝国的同时,其所拥有的经济力量也足以再塑一个帝国。

当然,郑克臧是明智的,他一早就预料到皇室拥有的财富会增长到无法计算的程度,因此他很早就规定皇庄要在各地正常缴纳田赋、皇店不得实施垄断和以权力经营,藉此来避免明清两代曾经出现过的导致国家财政走向破产的皇室经济问题;并且郑克臧时不时的从内廷拔出内帑来填补国库不足,甚至每年给元老重臣及朝臣京官、封疆大吏的年节赏赐也是走的内廷账目,不用国家财政来买单。

按道理说,郑克臧的所作所为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善财难舍的历代君王了,可是偏偏还是有人对内廷聚敛巨额财富感到担心和不满。

武成十三年年初,度支和盐铁两衙门联名请奏将四海、通海两大钱庄转为国有。

奏书抵达郑克臧面前,郑克臧勃然大怒,批驳道:“钱庄经营以牟利为先,若转由政府经营,岂非授人以柄,徒让人曰国家夺民之利。”

内阁大臣、度支衙门会办大臣张日耀回报道:“内廷经营钱庄,亦有与民夺利之嫌。”

郑克臧气急而笑,旋即愤然宣布将两处钱庄股本发卖,今后内廷只保留十一之股份。

盐铁衙门会办大臣郁平因此请旨道:“可否由计司入股承接。”

郑克臧一开始批示“不准”,旋即考虑到国库用度一直吃紧因此改为准予国库司购买十分之一的股份,另外并准各省筹资合买十分之一的股份,其余悉数向民间市场抛售。

四海、通海两大钱庄向民间发售股票的消息引爆了整个市场,各地略有些财力的都摩拳擦掌准备夺下一股,反倒是明确了能购买十分之一股票的计司三衙门和各省没有了动静。这件事说穿了也没有什么奇怪的,计司实际上是想空手套白狼从皇室手中接个大金娃娃过来,但真要让他们花钱购买股份却没有可能,要知道,国库这些年多多少少还有些存底,但绝对不够用来购买两大钱庄股份的,至于各省也是一样,财政富裕的还好,那些指望中央财政补贴的,更是没有余钱来吧这座金娃娃抱回家。

眼见得公开募股的广告已经发出去了,各地欲购买股票的人士也纷纷赶到了武昌,计司方面终于坐不住了,于是三位会办大臣一商议,便找到了内阁总理大臣柯鼎开把事情挑明了,一句话,股份想要,钱没有。

面对计司方面的耍赖皮,刚刚领了太子少傅加衔的柯鼎开也颇为棘手。要知道,皇帝已经通情达理的连退两步了,总不见得再去逼迫吧,再说了,郑克臧虽然这么年处政手腕有些内敛,但开国皇帝的威势尚在,到时候真要翻脸了,倒霉的还是文官系统。

只是计司方面的确有难处,各省也是掏不出这笔钱,不得已柯鼎开只好去麻着胆子跟郑克臧实话实说。对于计司方面的得寸进尺,郑克臧也颇为不满,但是家是自己的,国也是自己的,总要一碗水端平了才是。

因此考虑了良久,郑克臧才做出了以两大钱庄分红抵充股价的决定,并且规定如果市面上两大钱庄的股票出现溢价,计司和各省必须补足差额才能获得日后的分红,这就等于画了一个大饼让计司和各省只能看不能吃。

正所谓上有对策、下有政策,对于郑克臧的决断,计司和各省很快做出了回应。部分富省决定按照自己的财力程度尽可能的吃进分配给自己的股票,而且试图以一部分援助为代价让穷省转让自己的份额;计司方面则决定把老底都掏出来,能吃进多少就先吃进多少,然后逐年偿付,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

下面闹得乱纷纷的,郑克臧不但不过问,反而还火上浇油。武成十三年六月中,在两大钱庄股票发卖前一个月,郑克臧下旨授予两大钱庄在发行一文、五文、十文等小面值纸钞,并规定此类纸钞可以抵充税款。

诏书一下,市面哗然,所有人都想起来元、明两代的宝钞,监察院内也出现了反对的声浪,各级地方主官反对的奏书更是堆满了通政院的院子。

为了挽回影响,命令内库房借给两大钱庄价值一千万贯的黄金、白银做公开展示,展示的那几天,武昌两大钱庄门口人山人海,所有人都被两大钱庄表现出来的巨大财力所震慑。

此时,郑克臧趁热打铁的授意度支衙门造币司宣布华夏朝廷今后每年以十万贯的数额回收小额铜币,今后纸钞将取代铜钱作为主要小额支付手段,不过为了避免市场出现混乱,华夏官府将逐年扩大半贯、一贯银币的发行数目,并保证每年向市面投放一定数量的五贯和十贯金币,从而逐渐将银铜复合本位制度过渡到金银复合本位制度。

华夏朝廷抛出的利好消息再度引爆了市场,所有人都看得出两大钱庄会因发行小额纸钞得到巨大收益,于是对两大钱庄股票的竞逐重新激烈起来。

武成十三年七月初三,两大钱庄的估价清单完整的出现在邸报上并公开张贴在武昌各地。根据这份清单,在剥离了相关的典当、质押业务之后,四海钱庄以其营业场所及营业网络、经营人员和特许经营项目估值一千一百四十万贯,经营业务偏向海贸方面的通海钱庄的估值略低,作价仅为九百六十五万贯。

不过这不是最终的估价,武成十三年七月十五日,盐铁衙门成立钱业司,并公开宣布放松设立钱庄的限制,凡是申办钱庄的个人或团体只要向钱业司申报并提供营业场所、出具其存入四海钱庄或通海钱庄的保证金票据,便可获准设立,而通海和四海钱庄也不在直接经营票号业务,只是作为钱庄的钱庄和发钞钱庄存在---就这样,通过加加减减,四海钱庄最后的估计定为六百五十万贯、通海钱庄的定价为四百八十万贯,内廷和朝廷、各省保有其中三成的份额,其余份额分别以五百贯一股、四百贯一股的价格公开发售。

四海和通海钱庄不再直接经营自然减少了投资者的兴趣,但新设立的钱庄需要用真金实银向四海、通海钱庄购买纸钞的相关规定却又让这些人回转了心思,两大钱庄十文一张的申购书也被炒到了五十文一张,足足涨了十倍之多。

七月二十五日,四海钱庄在武昌总号接受申购,当日便接到一万份申购书,远超过可发售的九千一百股,而截至到七月二十八日,申购结束,申购书已经超过二万份,在狼多肉少的情况下,四海钱庄被迫摇号发售,成功售出的股票当日就涨到了七百两一股。

正是鉴于四海钱庄售股时损失了巨大的利益,通海钱庄改变了售股方式,以荷兰式减价拍卖的方式于一天内将所有八千四百股股票以六百两的均价发售一空••••••

郑克臧笑了,他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并且化整为零以多家新的钱庄继承了两大钱庄的绝大部分业务;计司也笑了,朝廷从巨额的售卖中获取了不菲的税收,而且还有可预见的未来红利;至于买到股票的也笑了,他们的投资成功,财产得到了增值保值;没有买到两大钱庄股票的,也笑了,这些人显然是看到了投资钱庄的巨大钱景,于是决定自己开办钱庄。

只是市面上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两大钱庄股票私下交易的一幕,为了防止出现类似荷兰郁金香交易一样的暴涨暴跌,在郑克臧的指示下,内廷很快在武昌设立了第一家股票交易所,以方便股权交易,只是,最初的股票只有两支,看起来还很原始••••••

再多说一句闲话,一年后,两大钱庄以短期拆借收益、担保收益、发钞收益、放款收益等多宗收益所得向股东派发红利,每股分别派发一百五十两和九十两,当即致使两支股票股价再度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