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更合二为一)
看起来杨志似乎是被说服了,不过话既然已经说到这里了,今天人又比较齐,郑飞决定把话再说开一些,郑飞所做的一切努力的最根本目的是保卫华夏,避免靖康之耻及以后中原大地的那些悲剧再度发生,但有一个问题却也在困扰着郑飞,自己现在可以努力使汉族避免一场浩劫,但如何才能永远的避免类似浩劫的发生呢?
公孙胜今日的话就等于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努力的方向,那就是想办法促进民族大融合!将现有的各民族融入进华夏民族的大家庭中去,大家都成为了一家人,自然就不存在民族分歧的争斗了。
汉族在这方面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因为汉族的文化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同化力,历史上攻入中原的民族,只要敢在中原久住下去,其结果往往是逃脱不掉被汉人,或者说被汉族文化同化的结果。
同时,这也与郑飞一直想采取的对外策略不谋而合。
从古至今,若只笼统的划分,那国与国、势力与势力彼此之间的防御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防御,一种则是主动防御。
被动防御很好理解,顾名思义,就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等到别人进攻自己的时候才进行反击。被动防御的关键是自己要足够强大,越强大,外部的敌人就越不敢轻易招惹自己,甚至等自己强大到天下无敌的程度时,自己不去进攻外部的那些敌人就足够他们为之烧高香了。反之,自己如果不够强大,那早晚还免不了被人进攻,或者将面临无休无止的骚扰。
被动防御的优点是可以在下一次战争来临前有充足的时间发展自己,缺点也很鲜明,就是“被动”这两个字,就算是自己再强大,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并且在敌人进攻才会做出反应,在战争初期难免会落人之后,甚至可能被敌人抓住己方出现某些重大问题导致实力大损的空子突然发动进攻,导致严重的后果。
中原历代王朝在大多数时候大多是采取的这种防御策略,等开国的头几代君主去世,国家的疆域基本上稳定之后,后面的几代君主就会渐渐失去开疆扩土的雄心,将军队只放在国境线以内做防御,迎接塞外游牧民族的轮番攻击和骚扰。
现成的例子就是北宋,自从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后面的几代皇帝就松弛了下来,搞得天下百万军队只有否则防御宋国的西北军还剩点战斗力,其余的几十万大军如一盘散沙,被金国轻易灭了国。
所谓主动防御,就是主动的采取某些带有主动性的措施去代替被动的防御,可以近似的理解为“以攻代守”,即主动走出去攻击敌人,把敌人消灭、赶走或统治起来,消除一切隐患,等打的周边没有敌人了,当然就再也不需要担心了。这种策略的代价很大,比如会因连年征战、穷兵黩武阻碍自身的发展,但如果成功了的话,所取得的收益也是显而易见的。
历史上中原王朝皇帝中的佼佼者很多都是采取的这种策略,比如汉武大帝和唐太宗。汉朝在成立初期一直饱受北方匈奴族的侵扰,汉武帝在继位后就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匈奴的威胁,他派名将卫青、霍去病发动了三次针对匈奴的大型战役,收河套地区、夺河西走廊,征服西域,将匈奴族一举赶到了漠北,从此匈奴一蹶不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解决了塞外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所以后来的汉朝虽经历过严重的国家内乱,却也没同时遭遇外族的入侵,与汉武帝对匈奴的打击是分不开的。
唐太宗比之汉武大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唐太宗李世民刚继位时也是突厥族最强大的时期,突厥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突厥帝国,他们与曾经的匈奴一样,突厥也是时刻不忘觊觎中原,不停的骚扰进攻大唐,甚至在李世民刚刚继位时,突厥颉利可汗竟率军二十万攻到了长安边上,距离长安不过四十里,差一点把大唐给灭了,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大唐!
这一次的威胁也让李世民痛下决心要解决突厥,在经过长期的准备后,李世民派大将李靖率领大军突然出击突厥,痛奸突厥主力,活捉了突厥的最高统治者颉利可汗,将其抓到了长安,取得了大唐外战最辉煌的一战!
活捉颉利可汗的意义非同小可,他是中原王朝历史上第一次活捉草原超级大国的统治者,其效果基本等同于未来某国攻进美国活捉了美国总统一样。此战基本解决了来自突厥的威胁,为大唐后世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武帝和唐太宗都是实施主动防御的成功案例,而宋朝在建国之初其实也曾实施过主动防御,为了收回燕云十六州,宋国曾主动发动过数次针对辽国的大型战役,但很可惜,都以失败而告终,从此才不得不转为了被动防御,可以想象,假若宋朝在建国初期真的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即便从那里再开始实施被动防御,也要比在失去燕云十六州的情况下实施被动防御要强得多,至少不会被金军毫无阻碍的杀进中原,历史也必然会改写。
郑飞决定效仿汉武帝和唐太宗,待到击败大宋统一中原之后,采取积极的防御策略,将可能威胁到中原的三大势利,辽金夏三国也彻底消灭掉,为中原扫除一切威胁!
不过,虽然汉武帝和唐太宗的主动防御策略虽然都成功了,但事实证明,他们并没有彻底成功,在他们之后,塞外势利又逐渐复苏过来,并重新对汉唐形成了威胁。究其原因,正如公孙胜所说,汉武帝和唐太宗只是在分别战胜了匈奴和突厥后统治了他们的子民,兼并了他们的国土,却并没有想办法把那些塞外民族与汉族融合在一起,匈奴、突厥等塞外民族仍旧是独立的民族,有自己独立的文化、思想和信仰,通婚仍旧是以民族内为主,老一代人或许被汉唐给打怕了,但新一代人并不惧怕汉唐,一有机会,他们就会重新造反,赶走汉唐的军队,重新复国。
满清在这方面就很聪明,他们一入主中原就推行“剃发易服”,命令统治下的各个民族,尤其是汉族必须改穿满服,该剃满发,为的就是削弱汉族人的民族意识,方便统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甚至叫嚣,“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此举引起了汉族人强烈抵.制,但在满清的血腥镇压下,汉族最终还是被迫接受了,其结果是才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汉族就接受了满族的统治,乃至到民国时,民国政府下令剪掉大辫子,大批的汉族还痛哭流涕不肯就范。
不过,满族仍旧犯了一个错误,他们并没有借机一起摧毁汉族的文化,甚至是大力推崇,结果是到了最后,满族倒一个个比汉族还像汉族了,清朝初期,满族内还是满汉语通用,但到了乾隆中期,满族内就出现了汉语要代替满族的趋势,乾隆四十年(1775年),盛京满洲旗人果尔敏考取笔帖式补放户部,由吏部引见时,乾隆帝因果尔敏是满洲旗人又考取专事翻译满汉文的笔帖式,就用满语同果尔敏交谈。然而果尔敏除背诵履历外,其他一概不知,乾隆帝深感“实出意外”,到乾隆末年,连盛京的满族官员都不会写满文了。为此清廷赶忙下令采取措施挽救满语和满文,却仍不能扭转满族人使用汉语文的趋势。再到清朝后期,天下识满字会说满语者,已是寥寥可数。
这些都是宝贵的教训,正如公孙胜所说,外战同样需要攻心,甚至比内战的攻心更关键更重要,而这个攻心的最终目的,就是想尽办法促进民族大融合!或者说,是对所有异族发动“文化大侵略”,消灭他们的信仰,消灭他们的文字,消灭他们的语言,消灭他们的习俗,消灭他们的服饰,总之,消灭他们除肉体之外的一切东西!
当这一切的目的都实现的时候,就算异族与汉族长着不同的容貌又有什么用呢?
当然,外族人不是傻子,他们不会那么容易接受来自外族的文化入侵,如同清初时汉人为抵.制“剃发易服”所做的流血抵抗,郑飞当然也可以采取高压政策,用屠刀逼迫外族人就范,但郑飞不想那样做,一来于心不忍,二来风险也太大,
所以,公孙胜的“联姻之策”就显示出了它的独到之处,首先,在日后进攻辽金夏等国时,任命他们族人的公主为三军主帅,则自己所发动的战争就不再是侵略战争,而是内战,必然会减少来自族人的反抗。
随后,在占领各个国家之后,任命公主们各为本国的女皇,然后通过以本国女皇的名义有步骤的下令本国国民一点一点放弃本民族的习俗,再大力推行国民教育,让他们一点点的接受汉族的文化,如此不但能减少他们的抵触,还能在潜移默化中让改变他们,及至最终完成文化大侵略!
这将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才会实现的过程,但郑飞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去做,当然,在整个过程中各种显而易见的困难也是必须的,比如需要时刻提防皇族余孽的反扑,比如也需要提防各个“女皇”的野心,这也正常,世上本就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郑飞也会为此提前做好万全的准备。
虽然这一切看似还很遥远,但其实却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为了更好的实现他,最好就是从现在就开始准备。而首先要准备的第一步就是要统一全军的思想,因为燕云十六州的缘故,宋人犹恨契丹人,今日杨志的反应就是一个证明,这些将领和他们手下的士兵在自己的领导下虽然都能做到爱民敬民,但这个“民”仅指的是汉族老百姓,等他们走出国界,若都以杨志那般仇视契丹人,势必会做出血洗契丹人的举动,这是郑飞极不愿意看到的,也会对民族大融合的计划造成严重的影响。
郑飞想定,环视满堂众将一眼,只见众人似乎是被刚刚所发生的一幕触动了,都正在凝眉若有所思着什么,郑飞开口道,“诸位兄弟,咱们天道军自建立之初,我就要求大家不准做出任何祸害老百姓的事情,这一点大家做的很好,我也是心存感激!”
说到这里,郑飞站起身来,很认真的对满堂所有人抱了抱拳,
众将都赶忙站起身来,
郑飞示意众人重新坐下后继续说道,“刚刚公孙胜问我,我志在哪个天下。现在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我志在整个天下!待到小妹宋国,一统中原之后,我必带着大家挥师塞外,重现汉唐版图!”
重现汉唐版图,这是汉人多少代的梦想!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听到郑飞如此肯定的回答,禁不住心中热血翻滚,刚有人要说话,却听郑飞继续说道,“到那个时候,在咱们的版图内,将不只有汉人,还会有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奚人、室韦人等等各种异族,刚刚我给杨志所说的大家也都听到了,敌人是永远也杀不完的,对待敌人最好的办法是把敌人变成自己的人,我的目的也并不只是要恢复汉唐版图,还有就是要把在这个版图上的所有人,都变成我们的一份子,唯有如此,才能永远的消除我们子孙后代的危险,到时候,无论是契丹人还是女真人,亦或是党项人、奚人,都将只成为历史的一个代号,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民族,中华民族!都记住了吗?”
中华民族……,众人在心中默念几声牢记于心,齐声道,“是!”
郑飞满意的点点头,重新看向公孙胜,
公孙胜此时也已放下了心中所有的包袱,毫不犹豫的对郑飞说道,“刚刚杨志老弟问我要如何解决与契丹人‘联姻’会对统帅造成的影响,在下也已考虑到了这一点,在下认为,此事绝不能特意加以隐瞒,原因很简单,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种事也根本隐瞒不下去,一旦传扬出去,倒更显得咱们是‘做贼心虚’,更容易被敌人利用大做文章。所以,与其隐瞒不下去,倒不如大大方方的直接承认,最好搞得从一开始就天下尽人皆知才好!”
众人听了都是一愣,林冲奇道,“若是这样,天下百姓不仍旧会误会咱们吗?”
公孙胜一笑回道,“当然,若只是简简单单的告诉他们倒还真不如不说,所以咱们得想个别的,让百姓们都能接受的法子告诉他们。大家请想一想,宋国的百姓为什么那么恨契丹人?因为他们霸占了我们的燕云十六州,宋国又打不过他们,还和他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澶渊和约,百姓们觉得屈辱!而我的办法就是要从改变百姓们的这种屈辱感上下手,咱们不如广告天下,就说宋廷被咱们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为了对付咱们,他们竟向契丹人求援,请求契丹人派军来攻打咱们,只不过辽国不敢帮助宋国,为了不得罪咱们怕引起咱们的误会,他们特意将一名契丹公主嫁给咱们统帅,以此来作为保证。如此一来,不但再一次打击了宋廷的形象,也能让这件事变得合情有合理,百姓不但更加厌烦宋国的无耻行径,同时还会从此事中感受到我们的强大,竟吓得辽国主动联姻,真是扬眉吐气呢!”
郑飞听了心中一动,看向了朱武和吴用,只见二人在沉思片刻都一起朝着自己点了点头,朱武笑道,“统帅,我认为公孙兄此计可行,老百姓哪有什么机会分辨真假?而且宋国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之事天下皆知,宋国既然能做出此等丧权辱国之事,那他现在去他的盟友那里寻求援兵也很说得通,百姓必定会相信!剩下的关键问题就是辽国的态度,辽宋之间因为宋国秘密结盟金国一事已是貌合神离,辽国也根本无需站出来反驳这件事,他们只要做出一副沉默的态度,就等于默认了咱们的话,那宋国这个黑锅就是背定了!而已那耶律淳如此迫切的请求统帅接受这门联姻来看,要他答应配合咱们应该不是很难。”
郑飞点了点头,是时候做出决定了,虽然他一直很反对毫无感情基础的各种形式的联姻婚姻,但事到如今他才感觉到,有的时候这也是出于无奈的选择,如果只因自己接受了一桩婚姻,就能在日后避免几十万上百万人的死伤,那这其实还是很划算的一件事,自己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好吧!”郑飞对朱武说道,“朱兄,请你给耶律淳回封信,告诉他我可以接受他的所有条件,但前提是他也必须接受咱们的这个条件,否则,就不用谈了。”
“哦对了,”郑飞想了想补充道,“别忘了再告诉他,我要真正的公主,而且必须漂亮,若敢用个宫女或者丑八怪应付我,那这件事也不用谈了。还有,陪嫁也不能少!三千……不,五千匹战马,少一匹的话人也不用送过来了!”既然接受联姻已经是必然的选择,郑飞也不想吃暗亏,娶个货真价值的漂亮公主总不过分吧?
众人听了都是一笑,郑飞也笑了,但笑的有些苦涩,因为他不禁想起了家中的那三位夫人,
唉……,应该怎么向她们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