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国

第二卷 VIP卷_第八十章 驰援辽东(六)

晚上,夏侯兰在太守府里宴请了公孙瓒一行,席间,公孙瓒让严纲给夏侯兰道歉,夏侯兰道,不用了,此不过小事而已,对了公孙中郎将,某看你的队伍中有三韩的俘虏,这又是为何啊?

公孙瓒道,实不相瞒,我们在来的途中,碰见了三韩的军马,趁他们在驻扎之际,某带人冲杀一阵,没想到竟然还缴获了他们的一部分粮草,若是他们的粮草和大军一起随行就好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多缴获一些粮草了。

夏侯兰知道公孙瓒说这话,明显是邀功,夏侯兰笑道,将军,好本事,某敬你一杯。说完便一口喝了下去。

公孙瓒虽然心里不服夏侯兰,但是并未在脸上表示出,看到夏侯兰一口喝了下去,他也跟着一口喝了下去。

等公孙瓒喝完,夏侯兰道,赵云将军他们,把某留在这里,就是防止三韩人偷袭此地,前几日我就派出的人打探到,三韩的元帅韩力亲自带着五万士卒,准备把乐浪郡夷为平地,某当时听说韩力竟然带了五万士卒来攻,便让属下去招募青壮来协助守城,今公孙中郎将来助,守住乐浪郡的把握又大了几分。某在敬公孙中郎将一杯,说完又喝了下去,公孙瓒也只好跟着他喝了下去。

夏侯兰继续道,这里公孙中郎将的官职最高,按理说,某应该把此处的指挥权交给你。

夏侯兰的话还未说完,就被公孙瓒手下大将严纲打断道,应该的,我家主公身为这里的最大的官,你们应该听命于他。

夏侯兰并未理他说的话,而是道,然,某受命于赵云将军等人,怎可把此处的指挥权让给比人?还请公孙中郎将见谅。说完向公孙瓒行一礼。

公孙瓒此时也非常气,但是万事以大局为重,便道,夏侯兰将军言之有理,不知将军是怎样布防的啊?

夏侯兰道,本来我让手下的人各带着三千人守住四个城门,又在城中留下三千军马以留备用,现在将军来了,将军的人可以做备用,那原来做备用的三千士卒,就让让他们上城帮助防守吧。公孙将军,以为和啊?

公孙瓒道,我看这样吧,不如由我带人防守两个城门。将军带人防守两个城门,个各预留三千人做预备役如何?

夏侯兰想要的就是公孙瓒这句话,现在见公孙瓒这样说,心里当然高兴了,但是却未表现在脸上,道,这样不好吧,贵军,刚从右北平赶来,现在让他们守城,恐怕不合适吧。不如让他们休息几日吧。再去守城吧。

公孙瓒道,不必了。他们此时士气正旺,不能让他们休息,若是休息了,士气就会稍微降低,我看明日三韩军队就会攻城,这宴会就到此结束吧,我们各自去布防吧,我们幽州军手东、南两个城门,剩下的两个城门就交给将军派人防守了。

夏侯兰道,好,就让我们携手努力打败三韩联军,让他们有来无回,恕本将不送了。

公孙瓒听到夏侯兰的话,便带人离开去布置两个门的防守了。

第二日,果然韩力遣人来攻城,奈何城中早有准备,一日下来,三韩人丢下数百具尸体。便撤回了,三韩联军的大帐,韩力那个气啊,昨日被公孙瓒的人马冲杀一阵,结果损失了五千军马。,和一些粮草。幸好自己的辎重队,和大军一起行走。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啊。今日强攻乐浪郡,没想到,他们早有准备,自己又损失了数千军马。韩力怎么不怒啊。他来时早打听了乐浪郡中只有汉人的五千军马防守,他想凭自己手中的五万军马肯定能攻下乐浪郡,没想到,半路上,竟杀出个公孙瓒来,现在他们在城中早有准备,自己一时也很难攻破乐浪郡,爷爷还等着自己回去夹击汉军呢?这时,斥候来报,将军,小人打探清楚了,乐浪郡中只有一万五千名正规汉军,其余的皆是青壮,韩力一听到乐浪郡中只有一万五千名汉军,便决定强攻乐浪郡了。

接下来几天,韩力命令自己的属下带着大军强攻乐浪郡,奈何,乐浪郡此时就像铁通一样,就是攻破不了,这天,韩力准备亲自带着大军强攻乐浪郡,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韩力只好收兵回营。谁知这大雪竟下不停了,三韩联军道冻死不少人,韩力无奈只好把大军撤到离乐浪郡五十里地的一个破落的县城避难。

乐浪郡的公孙瓒和夏侯兰闻到三韩联军后撤,他们也非常兴奋,这几日他们也损失不少军马,若不是天降大雪,他们真的不知道,能不能守住乐浪郡了。若是乐浪郡有失,他们前线的大军就会完了。二人这几日也是提心吊胆的过着,现在闻到三韩联军后撤到离这里五十里的地方,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再说,扶余旱。韩古城在派遣韩力去偷袭乐浪郡后,太史慈就带着人往真番郡赶去,由于三韩的斥候打探到,太史慈手下只有五千人,韩古城便让扶余旱带着一万士卒去围剿太史慈,又怕扶余旱玩不成任务,便又追加两万士卒给他,扶余旱挺争气的,一古脑的把太史慈*到一个县城里,但是不巧的是这个县城曾经是三韩联军的补给之地,里面的物资充足。扶余旱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便准备携大军消灭太史慈的军马。谁知,竟下起大雪来,使得扶余旱的人不能在前进,每日都有数十人冻死,扶余旱无奈只好带着大军往真番郡撤去,太史慈本想带人去追赶,奈何手下的军马太少,大多人都有病在身,只好放弃这个想法。太史慈对副将道,吩咐下去,尽量让大夫治疗受伤的士卒,我们现在什么都不缺,只要赵云将军他们赶到,我们就得救了,而且此时三韩的军马已经撤回,我们的斥候就让他们在附近周围活动吧。

说完他自己便带人去巡视伤员了。

王射从玄菟郡城外的军营赶到行辕,就感到身体不舒服,亲卫连忙给王射传了大夫,大夫来到行辕为王射检查后道,大将军,是劳累过度,又加上最近的天气突然降温,身体里有内热,;老朽,开两幅药煎了服下,就好。

亲卫连忙随大夫去抓药,然后让行辕中的丫鬟煎药,煎完后,亲卫连忙把药端到王射的房中,此时,典韦已经把人接回,看到亲卫端着药,就问道,是谁生病了?

那亲卫连忙道,回禀,统领,是大将军,生病了。

典韦赶紧让那个亲卫把药端进王射的卧房,此时王射正在床上躺着,感觉到浑身无力,典韦道,主公,吃药了。

王射看到典韦端来的药,刚开始说什么也不愿吃,经过典韦一番说教,王射最终服下了药,服完药,王射便睡着了。

典韦等王射睡了以后,便又亲自找大夫询问了一下,王射的病况,确认王射只是劳累过度再加上气温的变化,身体里有热罢了。典韦这才放心。典韦回到王射的卧房途中,碰到了来觐见王射的李敏等人,李敏见到典韦道,麻烦。将军通知一声,就说李敏有事求见。

典韦道,李长史,你还是先回去吧,大将军生病了,刚才吃完药才睡着。有什么事过会再来禀告吧。若是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大人自己看着办吧。

李敏一听大将军生病了,连忙问道,大将军,病的历不厉害啊,?

典韦道,李长史,放心,大将军只是劳累过度,再加上今早巡视军营,受了寒气,才病倒的。不过,大夫说了,服完几服药就可以了。若是有什么事,你们能自己办理的就自己处理吧。

李敏道,哦,那属下就告辞了,等大将军醒来,我再来探望。说完又向典韦行一礼,便带人离开了。

典韦刚转身,又遇到王烈等人,他们是来感谢大将军的,没想到刚才竟听到典韦说,大将军,生病了。王烈便问典韦道,将军,不知大将军,是否真的生病了?

要是别人这样问,典韦肯定暴打一顿,但是向王烈这样的文人,连王射都尊敬,典韦自然不敢放肆,道,是的,大将军长时间劳累,再加上今天去视察军马冻着了,刚吃完药,睡着了,先生,要是你有什么事?等大将军醒来再说吧。

王烈道,我们没有什么事?主要是想来拜谢一下大将军,现在大将军身体不舒服我们只好等大将军身体好了,再过来。说完便就带着国渊几人离开了。

王烈几人回到住处,王修道,没想到昨日见到大将军身体还好好的,今天怎么说病了就病了呢?

国渊道,人吃五谷杂粮怎么可能不生病啊,幸好不是在行军的途中,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啊。你们不知道,刚才我找大将军的亲卫打探了一下,大将军从离开洛阳以来,每天就未睡过三个时辰过,每天总是在繁忙的工作当中。就算是铁打的汉子,也会病倒的。

这时,皇甫君仪进来给他们送茶水,闻到,国伯伯,你说谁生病了啊?

国渊道,还能有谁,当然是我们的大将军生病了。今天早上见我们几人时还是好好的,这才半天不到,就病倒了,也不知道典将军他们是否能够照顾好大将军,大将军现在身边连个使唤的人都没有啊?

皇甫君仪倒完茶便离开了,等皇甫君仪离开了,邴原道,国子尼,你刚才讲那话是给皇甫小姐听的吧,国渊道,对啊,你们难道不想她找到一个好的归宿吗?况且大将军文才武略天下少有,虽然妻妾无数,但是皇甫小姐跟了他,也是不会受委屈的,总比嫁给其他人强吧,此时,大将军身旁确实缺少人照顾啊。此可谓一举两得啊。

王烈道,没想到,国子尼。还有做媒的天分啊。

国渊道,随你们怎么说了,我这是为大汉着想啊,你们想大将军若是病的时间太长,三韩人就会多在辽东多呆一天。辽东的百姓就多受难一天啊。

几人也同意国渊的观点,几人又聊了一些关于大将军的话题,典韦差人来报,大将军,醒了,召几位先生过去议事呢?

几人赶到王射的卧房中,看到王射躺坐在床上,几人连忙给王射行礼。王射用沙哑的声音道,几位不用客气,子满,给几位先生看座。

等国渊几人做好后,王射道,本将本想带人从小路去夹击三韩的军队,奈何天不从人意啊,竟下起大雪,本将去看一下士卒,没想到竟病倒了,也不知本将这一病,何时才能好啊?让辽东的百姓多受罪一天。本将真是于心不忍啊。

王烈道,大将军,这不是人能阻止的,现在天降大雪,我们不能行动,敌军也不可能有所行动的,他们也不会有什么行动的,大将军,还是好好的养病吧,等养完病后,天也该晴了,到时大将军。便可以指挥将士们驱赶三韩联军了。

王射道,但愿吧,我找你们来主要是想让你们帮本将处理一下军中的事,不知几位意下如何?

王烈道,大将军,我等并未处理过此事,我怕我等处理不好。还望大将军另托付他人吧。

王射道,你们,放心吧,也没有什么大事,你们主要处理一些文案,你们明日就到军营抱到吧,仲康会帮助你们的。

王修道,多谢大将军,我等一定会尽心的去做的,要是大将军无事,我们就不打扰大将军休息了。

王射正准备说话,典韦道,外面是谁在鬼鬼祟祟的,还不快给我滚进来。

这时外面一声女声道,是我,来给大将军送补品的。说完便出现在了王射的卧房,典韦看清楚来人道,原来是皇甫小姐啊。下次来,就光明正大的来吧,不要在隐藏了,刚才要不是某想了一下,就一击过去,恐怕••••••王射也看到了皇甫君仪,道,有劳小姐了,你把东西放在那里就好了。本将还有事要做。

皇甫君仪此时也看到床上的王射,她心里想,没想到大将军,竟那么年轻呢,本来还以为大将军是一个中年人呢?听完王射的话,她便把补品放在桌子上,退了出去。

王射等她走后,道,你们先下去吧,对了,子尼,留下,本将还有些话要问你。

等王烈走后,王射道,子尼。不知令师,现在可好?

国渊道,回禀,大将军,渊,也有好些年没有见过家师了,渊等这次大将军返回洛阳时,准备去拜访他呢?

王射道,令师是一代奇人啊,本将,想让他去荆南教化黎民呢?到时还请子尼,替我请他老人家出山哦。

王射清楚记得郑玄是东汉为大的教育家,他王射想在此乱世立足,必须要有人才,想要人才,就必须搞好教育,正好碰到了国渊,让他想到了郑玄,生于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年),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郑玄的家世本来比较显赫。其远祖名叫郑国,字子徒,是孔子的弟子,其后世封为朐(qu渠)山侯。郑玄的八世祖郑崇,字子游。为高密大族,西汉哀帝时官至尚书仆射,《汉书》中有传。郑崇为人刚直不阿,很受哀帝的信任和重用,常与宦官、幸臣董贤等作斗争,后来佞臣诬陷,惨死狱中。

到了郑玄出生时,郑氏家族已经败落了,他的祖父郑明、父亲郑谨,都没有出仕,只在乡间务农,家中生活也比较贫寒。郑玄自幼天资聪颖,又性喜读书,勤奋好学。他从小学习书数之学,到八九岁时就精通加减乘除的算术,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过他,即便是读书人,不专门学习书数者也赶不上他。到了十二三岁,他就能诵读和讲述《诗》、《书》、《易》、《礼记》、《春秋》这儒家“五经”了。同时,他还喜欢钻研天文学,并掌握了“占候”、“风角”、“隐术”等一些以气象、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

郑玄对术数之学的研究也很有心得,成名很早。据《玄别传》记载,郑玄17岁时,有一天正在家读书,忽见刮起了大风,他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方术来推算,预测到某日、某时、某地将要发生火灾。于是,他立即到县府去报告,让政府早做准备。到了某日某时,某地果然发生了火灾,但由于早有准备,并没酿成大害。这件事不胫而走,郑玄又被当地视为“异人”。

当时有位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名叫何休,他用17年的时间写成了《公羊春秋解诂》一书,对《公羊》一书的内容多所发明。从他的《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三文中可见,他认为《春秋》三传中只有《公羊》义理深远,象墨子的城防一样无懈可击。而《左氏》与《谷梁》二传则存在严重的缺点,根本不值得研究。

郑玄乃针对他的观点,著《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以驳斥之。他认为三传各有其优缺点,《公羊》并非十全十美。何休读了郑玄的文章,也带着叹服的口气说:“康成入吾室,*吾矛,以伐我乎!”意思是说郑玄能从他的文章中找出矛盾,用他自相矛盾的说法来驳倒他的立论。由于郑玄对何休的批驳十分有力,使经师和学者们十分惊服。据说当时京师之人称何休为“学海”,而称郑玄为“经神”,郑的声望远超过何。当时求学者不远千里投到郑玄门下者甚众,他的徒党通于天下。

郑玄不仅是一位经学家与古籍整理学家一他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至少在汉代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

国渊道,谨遵大将军之令,大将军若是没有事,我就不打扰大将军了。

王射道,好,你下去吧,等本将有事再叫你,记住要注意保暖。

国渊道,多谢大将军,某告辞,说完向王射行一礼,便离去了。

王射在国渊走后,让典韦把皇甫君仪的补品端过来,发现里面是鸡汤,王射一口气喝完,便让典韦出去,他要休息了。王射晚上做了好梦,也是他自从出征幽州以来,睡得最香的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