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少年行

第九十七章:淫雨霏霏烽烟浓(四)

王正见返回北庭时并未携带家眷,裴夫人作为正室,自然与王珪一起住在亲仁坊祖宅。张夫人与王绯也在亲仁坊住了数月,待天宝十二载三月建宁王大婚后,王绯搬入兴宁坊百孙院,张夫人遂以方便照顾女儿为名,在兴宁坊西侧的大宁坊购置一处宅院。张夫人名义上还住在祖宅,可三天之内倒有两日别居大宁坊。

裴夫人明知张夫人此举是对自己敬而远之,可王绯建宁王妃的身份令她不敢轻易发作。况且张夫人购买宅院的钱皆来自娘家武威张氏,更让裴夫人无可奈何。算不上大唐名门的武威张氏出手忽然如此阔绰,皆因他们与素叶居合作数年,获利甚丰,裴夫人于是更恨王霨。

可王正见回北庭前特意交代,崔夫人可与王霨同住金城坊,不必居于祖宅,令裴夫人鞭长莫及。

崔夫人和王霨接待崔圆时,崔圆只问了句“令姐何在?”就使得崔夫人泣不成声。

从崔夫人和崔圆的交谈中,王霨终于弄清母亲的身世。原来崔夫人乃清河崔氏青州房旁支,她这一支人丁稀薄,数代单传,到崔夫人这一代,唯有她和姐姐崔颖。崔夫人的父亲后来纳了几房小妾,却始终无所出。父亲虽未出仕,但托祖宗之福,家境十分殷实,姐妹两人过得无忧无虑。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上巳节时一家人出城到弥水畔踏青时,赶车的家仆贪杯,回城路上晕头晕脑将马车赶入河中。河水即将淹没车厢之际,王霨的外祖拼死将两个女儿推出,自己与妻子却失去逃命的机会。

父母意外身亡已是人生大悲,但当时崔夫人姐妹并不知道,这只是噩梦的开始。由于当时崔颖、崔凝姐妹年纪还轻、尚未婚配,按照大唐律法,绝户之家的未出嫁的女儿最多只能分得一份父母早已备好的嫁妆,其余家财则会被家族收走。

崔氏姐妹若想保住全部家产,只有两条路可选。或是父母早有遗嘱,指定家产留给两个女儿;或是姐妹两人中有人招婿入赘,避免本支绝户。

王霨的外祖父和外祖母于春秋鼎盛时亡故,岂会想到立遗嘱?两名柔弱女子守着数千亩田产,顿时成为有心人的猎物。

当时青州房族长之妻郑氏有个不成器的娘家侄儿,品行恶劣,早早将家产败光。郑氏将主意打到崔氏姐妹身上,亲自出面做媒,欲图让侄儿娶崔颖,入赘崔家、继承偌大家产。

骤遇家门巨变的崔颖极有主意,她假意与郑氏周旋,暗中派家仆打探郑氏侄儿的为人。弄清郑氏不怀好意后当机立断拒绝,并明告族中长老,自己会尽快择婿成婚。

郑氏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以赏花为名,将崔颖、崔凝和一众小娘子邀到城南云门山庄园。随侍崔氏姐妹的仆役和婢女则早已被郑氏威逼利诱、全部收买。煎茶之时,郑氏命丫鬟在崔颖茶中下了迷药。待崔颖昏昏沉沉进屋小憩时,她让藏在庄园里的侄儿过来,欲图将生米煮成熟饭。

幸好崔凝为人警觉、识破毒计,扶着姐姐慌不择路逃离庄园。郑氏侄儿紧追不舍,惊惶之下,崔氏姐妹失足坠落悬崖,跌入山溪之中。

接连受挫的郑氏恼羞成怒,宣称崔颖、崔凝贪玩落崖、尸骨无存,并劝说族长和各长老,将姐妹二人的家产收归族产。一旦变成族产,族中长老就可以上下其手、谋取私利。利欲熏心之下,族中宿老并未细查就联名报官,说崔氏姐妹意外身亡,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崔夫人家产划为族产,连宅院也变成族学校舍。

十余日后,为樵夫所救的崔氏姐妹衣衫褴褛回到城中,愕然发现已无家可归。她们找族长理论,却被反诬为假冒;找县衙告官,谁知县中小吏已被郑氏喂饱,根本不给两人伸冤的机会。

崔颖和崔凝本打算告到州府,族中的好心人悄悄告诉她们,族长和长老们已动了杀机,不若尽早离开是非之地,再徐徐图之。那些看不惯族长所作所为的族人暗中凑了点盘缠,送她们远走高飞。

那时崔圆已通过钤谋射策科考试,在千牛卫担任执戟。远在长安的他对家族变故略有耳闻。但那时他正落魄失意,哪顾得上追究两名同宗小娘子的死因。

据崔

夫人讲,她和姐姐离开青州后,决定去长安告御状。可才走到华州郑县(今渭南市华州区),舟车劳顿、担惊受怕的姐姐就突发恶疾、香消玉殒。姐姐临死前反复叮嘱她一定要去长安觐见圣人,夺回家产。

开元二十五年冬,将姐姐后事料理完毕的崔夫人独自一人来到无亲无故的长安。那时她连大明宫、大理寺在哪里都不清楚,谈何告御状。适逢盘缠用尽,无依无靠的崔夫人沦落到西市丝绸商铺打杂,想着攒点钱再去打官司。

崔夫人眉目如画,出落的出尘脱俗,立即引起盘踞在西市的混混们觊觎。一日有人上门找麻烦,正好被担任朝集使进京的王正见撞见,心性仁厚的他最见不得欺凌弱小的勾当,出手将混混们打退。两人因此结缘,最终喜结连理。

风摇铃铛、雨敲车厢。

“崔夫人去找天可汗告御状了吗?家产是否争回?” 阿伊腾格娜听得如痴如醉。

“有家父在,区区小事何须惊动圣人。阿娘说王勇叔叔奉命去青州府衙揭露族长和郑氏的阴谋,被州府查实后,族长表示愿退回所有家产。不过阿娘说那时她对家族失望之极,已发誓与青州房一刀两断,再不回故乡居住,遂将田产和宅院捐给州府作为公田,只让王勇叔叔带回父母遗物和金银细软。首恶郑氏则被青州府依律处罚。”

“天道好还,报应不爽!”阿伊腾格娜欢呼雀跃道:“难怪见过崔副使后,崔夫人就带你去郑县祭拜。”

天宝十一载(752年)腊月,王霨和崔夫人在王勇护卫下,前去郑县祭拜崔颖。崔凝因久居北庭,多年来只能遥遥焚香祷告而不得亲自祭扫,一见亲姐坟茔当即肝肠寸断、泪如雨下;王霨与大姨崔颖从未谋面,但他见母亲哭得伤心,也哀思如潮、心如刀割;王勇站在崔颖墓前,悲愤填膺、黯然神伤。

祭拜过崔颖,王勇按照王正见嘱托,带王霨和崔夫人到王忠嗣坟前祭奠。王霨穿越以来屡闻其威名,却缘悭一面。他敬佩王忠嗣赤胆忠心,心甘情愿行稽首大礼以祭之。王霨不知道的是,他行礼之时,站在背后的王勇和崔夫人且喜且叹、又哀又怜……

“吾听父汗讲,王忠嗣乃不世出名将。可怜他心怀天下遭诽谤,不明不白死汉东。”阿伊腾格娜听王霨隐约提过,王忠嗣之死有些蹊跷。

“也不知李校尉在益州查出什么没有?”王霨拍厢而叹。

王正见回北庭前匆忙安排王霨与李晟见了一面,他叮嘱王霨务必动用一切力量支持李晟。李晟在长安逗留数月,直到南疆烽烟又起,依然一无所获。为方便与返回剑南的李晟联络,王霨特意让素叶居在益州城开了家分号。

“小郎君稍安勿躁,追查真凶岂是一日之功。再说剑南战事正紧,李校尉多半无暇顾此。”

“伊月所言有理。”王霨按下胸中焦躁:“李校尉那边暂且不提,王勇叔叔和十三娘为两名安西牙兵之死,一直在搜寻裴诚,可他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前些日子杜长史发来密信,说他审查军寨遇袭案时偶然发现,裴诚似乎来过庭州。但程千里死后,此人再未在北庭出现。太原王氏在河东的人手已动员起来,可也毫无所得。”

“大唐幅员辽阔,找一个人难如大海捞针。不过以王兵马使和苏十三娘……”阿伊腾格娜说到此处,忽然皱眉道:“不对,我记得王兵马使是十年前才到北庭的,怎么十六年前他就跟随王都护并去青州索回崔夫人的家产?”

“咦?”王霨屈指而算,发现确实有点古怪:“或许王勇叔叔认识父亲极早,只是并未到庭州投军。”

“也有可能。”阿伊腾格娜依然有点疑心:“王兵马使对过往经历总是避而不谈,有机会得鼓动苏十三娘拷问一番。”

“好主意,王勇叔叔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却畏十三娘如虎,实在好玩。”

“小郎君计谋百出,见了霄云小娘子不也心慌意乱、进退失据。”阿伊腾格娜打趣道。

“其实某在伊月面前也战战兢兢,生怕说谎话被识破。”王霨笑道。

“我可没这么大能耐。”阿伊腾格娜忽而有点烦躁。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

雨后初晴的益州城内,忧虑不安的李晟刚跨出剑南节度使官衙侧门,就被南霁云、雷万春和刘骁等人围住。

“兄长,杨相国同意推迟发兵吗?”雷万春性格最急,张口就问。

“低点声。”心思缜密的南霁云指了指官衙前的值守的牙兵。

“南诏与吐蕃此番筹谋已久、有备而来,兵力数倍于我。我军骤然遇袭,小败两阵,士气正衰;敌军一洗去年之耻,兵锋方锐。当务之急应是稳扎稳打、守住防线,依靠深沟壁垒与敌对峙,消磨其锐气;同时增益粮草、补充兵源、勤加操练,伺机反攻。可杨相国一到益州,就接连下令,催促崔副使和李兵马使主动进攻敌军。前线军情瞬息万变,崔副使离不开,故写信禀明原委,令吾等呈送杨相国。谁知他随便看了两眼就勃然变色,怒斥崔副使抗命不遵,并将某逐出。如此不知兵之人掌管剑南军,实非益州之幸!”李晟心寒如冰。

“李校尉,杨国忠之前格外在意剑南战事,是为封王拜相。如今他得偿所愿,为何还如此心急?”刘骁久在京畿,见识不凡。

刘骁回到长安后,简若兮曾劝他脱离军籍回乡经营客栈。可他是非擅长经商之人,当年客栈全靠简若兮打理,南北客商只知简东主而不知刘掌柜,久而久之,名不副实的“刘家客栈”才变成大名鼎鼎的“若兮客栈”。

从军剑南虽是被迫,战败被俘的经历也甚是坎坷,可此番经历使刘骁意识到,自己喜欢的其实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戎马生涯。刘骁本就有点骑射根基,跟随李晟以来,更是勤加苦练。

推心置腹商议数次后,简若兮含泪同意刘骁继续从军。不过,她还是暗中恳求王霨和阿史那霄云托人照顾丈夫。

“右相之位。”李晟先后担任王忠嗣、哥舒翰和崔圆的牙兵,对朝堂争斗略有所知:“李相老矣,本来杨相国在长安耐心等待即可。可李相从来都不是束手待毙之人,突如其来的洪灾和南诏的偷袭对李相而言是天赐良机,三言两语就将杨相国逼离长安。中间一旦有所变故,杨相国远在益州,右相之位说不定就会易主。因此他急于击退南诏、吐蕃联军,尽早返回长安。”

“既然如此,为何还克扣军粮?”南霁云满腹疑云。

“洪灾不止,关中和益州粮价腾贵、田价正贱,随便几斗米就能买一亩良田。一路行来,随处可见弘农阁大肆购田。南八郎,你猜弘农阁的粮食从何而来?”刘骁对趁火打劫的杨家极其不满。

“可恶!又要马儿跑的好,又想马儿不吃草。”雷万春暴怒。

“不止弘农阁,河东闻喜堂也在侵吞良田。”南霁云补充道:“多少权贵、富豪不思救灾,反而借机发财。”

“素叶居一直在救灾,据说盛王倾家荡产开设粥厂,圣人老矣……”刘骁与简若兮鱼雁不断。

“嘘!”李晟喝住口不择言的刘骁:“吾等位卑言轻,救灾和抑制兼并皆非我辈之事。眼下最要紧的是赶回大渡水,力劝崔副使顶住压力,不可轻易出兵,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车停骏马咴、门开美人来。

李晟等人正欲骑马离去,却见辆古雅大方的马车停在官衙附近,一位头戴殷红山茶、眼神凌厉如剑的南蛮女子轻矫如鹘跃出车厢,尾随其后的则是名手摇折扇的青年郎君。两人随意打量李晟几眼,快步走到剑南节度使官衙门前,递上名刺和沉甸甸的红包后被喜笑颜开的阍者引领入内。

“这个南蛮小娘深不可测!”身经百战的李晟只瞄女子一眼,顿觉如芒在背。

“你见美娇娘就看直了眼,不怕回头被简掌柜收拾?”雷万春瓮声瓮气调侃直勾勾盯着南蛮女的刘骁。

刘骁对雷万春的玩笑置之不理,直到南蛮女子消失在影壁后才低语道:“李校尉,那名南蛮小娘看服饰当是摆夷族人!如今南诏与大唐恶战连连,摆夷女子为何能登堂入室,随意进入剑南节度使官衙?”

“摆夷族?!”李晟心中一激灵,手下意识握紧横刀:“那咱们就会一会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