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六百四十四章 精贵

“谁说出去的?”李太妃回顾下面的几个人。

她们都是那天听到小宫女说秘密的人,站在那里你看我、我看你,先没人吭声。终于一个宫妇道:“我肯定没说半句,这种事儿没有娘娘放话,我怎敢说半句?”

另一个马上道:“也不是我,要是我说出去的,不得好死!”

“咱们对娘娘忠心耿耿,绝不对胡乱说话,坏娘娘大计。咱们是娘娘的人,没事添乱有啥好处……”

“就是有的人管不住嘴,甭管好话歹话,不嚼几句嘴就难受。”

几个人七嘴八舌地一边骂,陆续都诅咒发誓起来。李氏完全不信她们诅咒发誓,她不是没有见识过,有时候逼上临头了,什么誓都可以乱发。

不过这事儿到处传,真有些麻烦了,李太妃有种失去控制的感觉。

下边的人说了一通,忽然有人说道:“一定是那个小蹄子!她能告诉咱们,就不能告诉别人?”

众人面面相觑,立刻异口同声地说是那个小宫女说出去的,语气十分肯定,好像是亲耳听见的一般,简直是一点意外都没有就是小宫女的错。

李太妃冷冷地看着她们,但并没有否认她们的“判断”。反正这事儿暂时是不好查出真相了,背地里胡说八道的人,一般都不敢出面来对质,罪魁祸首阴着不吭声、到哪儿查去?

李太妃紧皱着眉头,心道:这事儿没处置好。将来说不定不仅没法讨着什么便宜,反而惹祸上身!

因为流言本身还有一个被牵连的人,就是当今皇帝!若是被张氏倒打一巴掌,谗言是自己在背后作妖,得罪了皇帝,现在这处境还能和皇帝斗?

李太妃忽然想起一句话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自己想算计别人,不一定也会被别人算计了。

她站了起来,踱来踱去,回头道:“那小蹄子嘴不紧,你们给我小心点!”

“喏……是……”几个人急忙应答。

李太妃坐立不安,又寻思:皇帝不会在乎谁勾引他;但皇帝身边已经得宠的女人恐怕最在乎……比如皇后,还有那个大将军的女儿李贵妃,以及传言里和皇帝同甘共苦的嫁过三次的村妇。

另外,皇帝登基后经常出征打仗,从不过问后宫的事;掌管后宫的人其实是皇后的姐姐,端慈皇后。

李太妃当即说道:“万福宫不是替皇子公主们裁缝过衣裳?把来往万福宫的宦官打点一下,以本宫的名义专程给她们送去。”

……

蓄恩殿,一个宦官弯着腰一个劲地说:“李太妃好不容易从织造局打听到董淑妃(玉莲)的小公主衣裳尺寸,挑了最好最软的料子做了身衣裳。李太妃说天气凉了,专门做得稍微厚点,怕冻着公主怎生了得?万福宫的人织好衣裳,洗干净晾过的,李太妃叮嘱说教蓄恩殿的奴婢再好好清洗一遍才给公主穿……”

玉莲穿着整齐,端正地坐在上面的椅子上,很用心地听着这陌生的宦官说话。她心里还是很受用的,因为那宦官一口一个公主,把她的小女孩说得精贵异常。

玉莲知道有人在背后说她坏话,反正就是出身不好、经历难堪之类的,尊贵身份大打折扣;不过时间稍长,她也计较不过来了……但不能忍别人说她的“女儿”。

那小丫头不是她生的,一开始玉莲只是觉得郭绍为她着想,知道她无法生养、把他和谁生的孩子抱给她;又不是亲生的,她也没什么感情。

可是养了几个月,玉莲就特别在意那孩子了。兴许是因为朝夕相处日久生情,或许是长时间的某种联系……别人觉得那孩子不好,玉莲会觉得自己也受到侮辱;要是别人夸孩子,她就觉得自己脸上也有光。

因为,郭绍管不过来,孩子主要是后宫的人在管……玉莲不管这孩子,就没人真正待她好,这又是郭绍给她的名分和责任,无法逃避;别人怎么看待那孩子,也是和她的娘|亲有关。

这种联系确实是一体的,难怪老话骂人“有爹生没娘教”是很重的骂言。

玉莲耐心地听宦官说完,这才问一句:“两个皇子也送了衣裳?”

宦官听罢一愣,急忙道:“有,有!一人做了一身,都没落下哩!”

玉莲这才说道:“那便回去替我向李太妃道谢,衣裳收下了,欠了她的情。”

“哪里哪里。”宦官道,“李太妃也疼孙子辈的孩儿哩,她老人家可不是为了赚董淑妃一个人情。”

宦官见玉莲身边的一个小娘把东西收了,当下便知趣地弯腰告退。

那小娘便是董三妹,董三妹把衣服展开瞧,笑嘻嘻地说:“挺好看的。”

旁边一个宫女道:“无论皇子公主都要穿衣裳,两个皇子都有,官家的公主当然也该有。”

玉莲没吭声。

董三妹又道:“宫里的人都挺好的,专门做这么好的衣裳给送来。大家对我也很客气,一句重话都没说过。”

旁边的宫女又忍不住多嘴道:“淑妃娘娘(玉莲)把三妹当亲妹妹一样对待,三妹不是还有个哥哥,是陛下身边亲随的人,谁还敢在三妹面前说重话呀?”

玉莲听罢不禁说道:“她说得没错。就算是这样,也还有人在背地里说你。”

董三妹茫然道:“我有什么好说的?”

玉莲没好气道:“说你又土又傻!”

董三妹瞪着眼睛,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

玉莲看了她一眼:“人家觉得你没见过世面,瞧不起你,说什么你也听不出来,所以好相与,当然愿意和你说笑了。”

董三妹一脸委屈:“……”

她闷闷不乐道:“不是说这衣裳要洗过才能幺儿穿么,我去洗来晾着,先出去了。”

刚才那宫女见玉莲不高兴,急忙劝道:“娘娘不必往心里去,那些人就是羡慕嫉妒您,其实巴不得能像娘娘这样哩。”

玉莲道:“宫里人多,难免七嘴八舌的招人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