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呼之间.
胸式腹式胸腹式这3种我们了解的最多的呼吸模式,我就不多总结什么的了,很多人都说得很清楚.总的来说就是放松.横膈膜下沉,胸肌,腹肌,腰部肌肉协调运做.说白了就是这些.
在吸气的过程中,胸肌的紧张(如提肩膀)会让气吸得浅.也就是说:因为胸肌的作用力压迫我们的肺,使得肺部不能吸到足够的气,不能让我们的横膈膜应压力而明显的下沉,不能让我们的腹腔因为横膈膜的下沉而变大.(不知道这样说合适不,呵呵)不过其实在胸肌这一块来说,吹洞箫的人要比吹笛子的人幸福,吹箫微微的低一点头双手自然放松的放在箫声上,肩膀不是特别刻意和紧张的话,应该不会产生上面那一连串的我所说的因果关系链.但是即使如此,老师也还是会在教学生吸气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我们的肩膀提起来.
在吸气过程中,腹肌,腰部肌肉以及胸肌的刻意力也会让我们的气息吸得很浅.有些朋友,很想象一些大师一样,一吸气,肚子和腰象一个气球一样有因气而膨胀的感觉.但是要注意的是.人家是因为放松的吸气,有气才膨胀.而有些朋友学的是表象,来了个无源的膨胀..腹肌,腰部肌肉以及胸肌的刻意力使得肚子膨胀的错觉,实际上没有什么所谓的底气.气依然很浅显...
吸气时无非是鼻腔&(AND)口腔.喉咙到肺的一个过程.没有多么困难的事情,关键讲究的是一个自然的放松的状态.就象我们静静的躺在床上的自然呼吸一样.(这是很多人都提出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在练习的时候要知道"刻意放松"永远没有"自然放松"来得舒服自然.呵呵)
二、讲讲呼气.
在讲呼气的时候还是要先说到吸气.(偷笑一下..呵呵~)这好比是往桶里倒水.而呼气呢.是用勺子把桶里的水一勺一勺的打出来.也就是从上到下.再解释一下整个的呼气状态是.胸肌和腹部肌肉的协调运做慢慢的慢慢的把气呼出来,腹部是支点,自然的随着肺中的气由多到少.腹部由涨到缩..然后又是放松,吸气..循环往复.遵循的是一个自然.而如何让一个音平稳.有规律的震动等等.那也是要建立在放松的基础上加以时间练习和思考的.
讲到呼气.除了胸,腹那些.其实还要说到的是喉头,口腔,风门.在呼气的时候喉头的放松下沉有助于气的贯通.内口的打开对音色的饱满也有帮助(打开内口的办法是找打呵欠的感觉).而说到风门,就不好一笔带过了.
三、风门的形态.
说说最自然的风门形态.最自然的风门形态其实是在发"扑"这个音的基础上形成的风门.这样形成的风门比较圆.集中.并且上下唇不紧张.好控制.而许多箫友的风门是两边拉的,具体的说是嘴角两边拉形成的宽扁风门.这样的风门出来的音比较散.而且所谓的副作用很大..因为这个现象比较常见所以我举出他的副作用让各位注意一下:首先这种紧张的风门音色比较散,且不适合长时间的吹奏.长时间用此种风门吹奏音色会更加不稳定.因为唇部肌肉其实因此而僵硬.其次,初学的朋友会感觉在吹了一段时间后下唇颤抖.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唇角两边扯造成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