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风流
字体:16+-

第八七一章 大结局(四)

大明正德八年三月初六,正德驾崩的第三天清晨,京城内外丧钟齐鸣,按照《大明会典》《大明集礼》等大明律法,在京勋戚官员以及王孙公主命妇等均着素色丧服,男子带乌纱帽、配黑角带、着麻鞋,女子着丧服去首饰,一并从西华门入宫哭丧。

乾清宫为皇帝灵柩停放之所,数千人从西华门外哭声震天的进宫拜祭,在礼部官员的指引下,行四跪拜之礼;于此同时,在京城派往各地的报丧官员主持之下,京外官员也一律丧服黑角麻鞋乌纱,率当地官绅百姓设香案祭拜。

无论正德生前如何,他毕竟是大明皇帝,是所有官员百姓的主宰,他的大丧乃是举国之事,谁也逃脱不了,也无法逃脱。

巳时正,皇帝灵柩出殡大葬,送葬的队伍逶迤十余里,吹吹打打,哭哭凄凄将正德的灵柩送往京郊昌平长寿山,从即位时便开始营造的正德的陵墓康陵业已基本完工,正德的灵柩便安葬在这里。

虽然从今日起,按照礼仪,举国上下还要继续服丧二十七日,全国范围内也禁止婚嫁娱乐之事,身上的丧服也要穿到服丧之日满才能脱下,但皇帝下葬之后,朝廷机构便要开始正常的运转,一切也要走上正轨。

正德八年三月初九,正德驾崩后的第六日,英国公张仑和内阁大学士杨一清从饶州府将淮恭王朱载坮迎接进京,随朱载坮进京的还有淮王妃刘氏以及淮王府中少量的亲眷,连仆役婢女婆子老奴加在一起不超过五十人,足见这淮王府其实已经没落了。这并不稀奇,很多朱氏子孙,随着和太祖血脉的相隔甚远,家道也在逐渐的没落,很多人甚至已经像寻常百姓一样的开始生活,做生意重地当小官吏的都有,也并非全是荣华富贵之家。

宋楠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未来皇帝的到来,未来的皇帝朱载坮坐在马车内,七岁不到的他面对如此大的场面显然有些慌张,不时的朝身后面带黑纱的一名女子身上靠。那女子显然便是淮王妃,未来皇上的母亲了。

宋楠等人上前参拜已毕,朱载坮固然是无法对答,那淮王妃也只是点头摇头,似是长途跋涉极为疲劳,又或者是没见过世面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宋楠也不难为他们,命人接入宫中,吩咐张永好生的伺候,命礼部官员协助内监教他们宫中的礼节以及即将到来的登基仪式。

由于尚在服丧期间,登基之礼显然不宜太过喧嚷,宋楠和群臣商议的结果是简朴隆重便好,另外也要越快越好,国不可一日无君。

三月十二,朱载坮在其母陪同之下,率宋楠杨一清张仑等文武官员祭拜天地,登基为帝,定年号隆庆。在年号一事上有个小小的插曲,宋楠主持群臣商议年号事宜的时候,有人提出以‘嘉靖’为新的年号,这个提议得到了众多官员的支持,连杨一清和张仑也认为这个年号不错,言:嘉乃善美之意靖乃平安祥和之意,以此为年号,寓意大明天下安定祥和吉祥如意之意。

然而这个词听在宋楠耳中却不啻是一道惊雷,自己再对历史不通,也知道正德之后本就是嘉靖,那个嘉靖帝是个极为强悍精明的皇帝,即位之初便搞出什么大礼仪之事,为此打杀放逐了臣子上百,之后更是大权独揽说一不二;虽明知就算用了嘉靖这个年号,皇上也不是那个皇上了,但宋楠还是觉得心中警醒,于是在最后定夺的时候,硬是不同意以嘉靖为年号。

群臣问宋楠原因,宋楠道:“这个年号不吉利,嘉靖嘉靖,看上去虽是天下吉祥安定之意,但这个词听上去总是别扭。‘嘉靖’嗯……听岔了倒像是‘家净’这不是诅咒我新朝家家干净,生活困苦无着之意么?”

群臣大翻白眼,这不是没事找事么?不过既然宋楠不同意,大家倒也没什么办法,最后杨一清为了尽快解决此事,提出了隆庆这个年号,宋楠这一回倒是点头同意了,年号的小风波由此平息。

众人心中一致将宋楠此举归结为宋楠的一次故意为之,缘由其实也很简单,镇国郡王这是故意在这种小事上纠缠,借此在群臣中立威,看看有没有人为了这种小事跟他对着干罢了。但其实自从杨廷和费宏张伟以及他们所牵连的数十名官员悉数被拿获下了诏狱之后,朝中遍布皆为宋楠杨一清张仑一派之人,又有谁会忤逆宋楠之意,镇国郡王此举却是完全的多余了。

隆庆帝即位之后,第一次早朝上,宋楠主持之下,内阁人选外廷六部的人员任命便来了一次大换血,杨一清成为内阁新的首辅,内阁中又增补王守仁、刘宇、王鉴之等三人,加上留守内阁的刘机,依旧为五人。六部之中,杨一清兼任吏部尚书,王守仁任兵部尚书,其余四部除礼部尚书何鉴留任之外,其余全部调换。

在张仑杨一清的提议之下,京中团营、神机营、神枢营、外二军营以及京畿五军都督府兵马一并合并,统称为京营,共二十营兵马,人数接近二十万,设大都督之职;虽然宋楠竭力推辞,但最终他还是成为首任京营大都督。原团营总督张仑任副都督,并兼任五军都督府大都督,统帅京外卫所兵马。江彬许泰升任京营左右同知,麾下各领五营京营兵马,马鸣彭阳加侯爵位晋京营佥事之职兼任原神枢营和外二军营提督之职,其余各营除团营原侯爷们留任之外,新封侯爵五名,进入京营统兵。这五人中除王勇、侯大彪之外,均是西北作战和平叛作战中涌现出的年轻将领,而王勇理所当然的成为京营大都督宋楠的亲卫营提督。

宋楠随即提出,卸任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这顶帽子已经太小了,老是顶着这个帽子也不太合适,人选其实已经很明显,除万志之外别无他人合适。而侯大彪离任之后的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之位则由万志当场提出,北镇抚司副使黄辉和郑达两人均是合适的人选,最后由宋楠敲定黄辉接任北镇抚司镇抚,而郑达则调入总衙升任锦衣卫指挥同知。

这一场职位的大变动,说白了便是一场对胜利果实的大瓜分,该有的都有了,不该有的也有了,上上下下都对这样的结果很是满意。虽然部分官员和部分侯爷们对这样的突如其来的京营改制提出反对意见,但此时此地,他们的声音显得太过渺小;望着坐在皇帝宝座上那个不满七岁的小皇帝,他们知道一切的挣扎都是徒劳。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宋楠早已和张仑杨一清商定,京营部分侯爷会陆续被清理出去,外廷之中一些尸位素餐趋炎附势的墙头草也终将难逃被扫地出门的命运,只是这一切都不用操之过急,稳定下来之后慢慢去做便是,想找他们的麻烦其实太简单。

所有的提议,皇位上的隆庆皇帝都一一照准,其实这七岁不到的孩童完全不懂这些大臣们说些什么,大臣们每奏一事,他都无助的看向身侧陪坐的面带黑纱的母后,而她的母后也都是点头答应。于是小皇帝便奶声奶气的来一句:准奏!这机械的过程像是事前经过了排演一番。宋楠看向一旁侍立的张永,张永侧目飘过来一个得意且意味深长的眼色,宋楠也给他一个嘉许的眼光。

……

四月十八,乃是宋楠奉诏迎娶康宁公主进门之日,当朝第一权臣迎娶公主,自然是举国欢庆之事,虽然这场婚礼在很多人眼中简直是个笑话,宋楠开天下之先河迎娶两位正妻进门,简直是对大明礼法的侮辱。但这场婚礼披上的是先皇特许的外衣,谁也无法指谪什么。

很多人都暗中揣度英国公府对此有何态度,有人都希望英国公张仑和宋楠会因为此事而闹翻脸皮,乃至于从此分道扬镳大打出手,那么便有可能趁浑水摸鱼。婚礼当日,英国公张仑并未到场,更是让参与婚礼的众人暗中嘀咕不已,看来这场风波迟早要发生。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们大跌眼镜,康宁公主迎娶进门的时候竟然主动给镇国郡王府大妇张珮媗斟茶行礼,口称姐姐,显然以妾室自居。

据在场之人事后回忆,张珮媗原本确实板着脸,但当公主斟茶行礼口呼姐姐之后,张珮媗的脸上便有了笑容,不久后在婚宴开席之前半刻钟的时候,英国公张仑终于到来,带来了厚礼道贺。

有人亲眼看到正是张珮媗派人去请的张仑,想必是将行礼之事尽数告知了张仑,所以才有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

好事者失望之余,也为镇国郡王御女之术而叹服,郡王爷的妻妾们身份悬殊,有的贵为皇亲国戚,有的却是市井小家出身,还有一位据说是南京凌云阁的一位花魁娘子,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么一群人能和和气气的和平相处,是什么样的本事能让上到公主下到花魁都围着一个人转,这可真是一个谜。

而且,据说当朝首辅杨一清大人的女儿也要加入这个大家庭,人们宁愿揣度是杨一清为了官职巴结宋楠,而将女儿送给宋楠,也不愿去相信是杨一清的女儿甘愿嫁给宋楠,而杨一清心甘情愿的让女儿嫁给宋楠为妾,毕竟这是一件太丢脸的事情了。

这一切都成了大明朝市井巷弄之中最吸引人的谈资,茶馆酒肆之中甚至有这样那样的段子流出来,有无聊落第书生竟然闭门搔首花了很多精力编写出所谓的《镇国郡王御女之术》的秘本在暗地里兜售,据说赚了不少的银子,也可称为天下奇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