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旅行指南
字体:16+-

第154章:知识就是力量

若说刚才还对唐少哲所言神兵利器还要超乎几人想象的言辞嗤之以鼻的话,当听到唐少哲这句话之后,引起的震动顿时无法言喻。

“什么?”三个名为大学士,实为宰辅之臣的老人,闻言当即变色。甚至金幼孜都失言出声,旁边的杨荣和杨士奇也是膛目结舌。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不单是形容宰辅之臣有足够的心胸气度,更是因为宰相治理天下,各种资料都是心中有数,没什么值得惊讶的事情。

而今不想却在唐少哲的一句话后,全部失去了沉稳。农为国之根本,天下百姓但凡吃饱肚子,国家就会太平无事。因此对于中枢而言,没什么比农业和粮食更重要的事情了。

由这个角度来看待所谓士农工商的成分等级划分,也就理解儒家理论划分的根本了。领导国家的是“士”,即知识分子;而喂饱全国百姓,则是农;工与商则在这二者之下。

儒家所谓太平盛世,曰为“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乃天下大治。很多儒家学者也早已看出中华朝代更迭的实质在于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许多贫苦百姓吃不饱饭,只能起来造反寻找一条活路。

很多有识之士虽然看出了问题,却不知该如何解决。但是,倘若可以使粮食产量大增,全国百姓不但可以吃饱肚子,而且还有余粮,治世千秋指日可待。

在科技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这样的眼光虽然略显时代的局限性,却也不能说是错的。因此,当唐少哲说自己可以提供亩产过千斤的良种后,三位宰辅之臣的震惊可想而知。

“你此话可是当真?”杨士奇的问话声音甚至有些颤抖。

唐少哲点点头,道:“绝无虚言。”

杨荣双眉轩起,一脸凝重之色,道:“果真如此,便是尊你为当朝国师也不为过。”

唐少哲心中偷笑,表面上却是一副神棍模样,深沉道:“国师什么的都是浮云。我祖上本是华夏子孙,能为父母之邦效劳也是我之心意。”

金幼孜也不去管他的那副装13模样,急忙问道:“却不知是何良种?哪里来的?可否在我华夏播种?耕作需求是否复杂?”

“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都是天下已有之物,有些作物来自中华之外的番邦,有些则是修真界的特产作物。耕种起来也不挑剔土地,平日耕作之地即可种植。”唐少哲显得风轻云淡之极。

看他说起来轻飘飘的好似寻常之极,但是三位内阁大学士却是深知这些话的重要性怎样形容都不为过。

不过,唐少哲怕他们再问,于是又道:“良种之事我们稍后再细说,眼下还是先为各位解惑分封天下、征讨四方的后续。”

杨荣三个人听他这样说,心中好生着急。在他们看来,虽然恢复西周分封制也是一件大事,但如何比得上粮食重要。但是又不好打断,眼前此人却不是世俗权力可以轻易动摇的。

三个人相互对视一眼后,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不舍之意。但是没法子,现在的话语主动权,不在他们的手中掌握着。相互暗自苦笑后,只得继续洗耳恭听。

唐少哲则继续发言道:“粮食后勤因此已不必担忧,有我良种献上,天下可安。而最后,方才所言,新占之地民心不稳的忧虑现象确实存在。

“然而解决之道却也很是简单。以往攻伐新获之地,国朝历来同等视之。直接将之视为国朝百姓,这便是祸乱之源。”

听到这里,金幼孜说不得打断了他的发言,插嘴道:“平等视之,如何会是祸乱之源?吾愚鲁,尚请唐真人指教。”

自此刻起,三位宰辅重臣已经不敢小看于他。因此,再提问起来,也就客气了许多。唐少哲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心中不无得意。

唐少哲冷笑一声,道:“番邦蛮夷,未受教化之际,行事性情全靠动物天性,与野兽无二。因此,他们是畏威而不畏德。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我们已知其性情,那么治理起来便要顺应情势。首先,应当设立国民等级。中华子民是为第一等,其次是周围朝贡属国治下之民,为二等,

“再次化外遗民如游牧蛮族、昆仑奴者或可为三等,最后诸如泰西诸国,那些金发蓝睛、状若白鬼之人,其实是匈奴后裔,定为四等足矣。

“如此一来,详细制定每一等级国民的权利与义务,使之与等级相若。然后,再颁布诏书,规定下等国民升级考核的制度办法与降级审查的标准。

“只需严格按照考核制度行事,每年允许若干人升级,同时再将少数违规罪犯降低国民等级。升迁有法、降级有凭,则化外之地再无忧矣。

“人人皆有上进之心,只要给他们相对公平的升降制度,那么大多数人就会安心生活。至于少数心怀不轨之徒,则辅以武力征讨与严刑峻法。

“同时,将分封属国的权柄尽皆授予诸侯,国朝在初始之时仅需派驻少量精锐部队即可。如此行事,多则数百年,少则三甲子,我中华再无外患矣。”

唐少哲洋洋洒洒的发表了一番宏论,虽有许多与儒家道德观念不符的言辞,但是细细想来,却也不无道理。成为内阁大臣的人,哪里有一个简单的。

因此,杨士奇等人只听了一遍,就已经在各自心中有了计较。金幼孜对于唐少哲所言分等级和升降级考核颇觉新鲜,略一深思,顿觉此策大妙。

因此,金幼孜不免又问了一句:“那么,果如真人所言,国民等级的所谓权利义务是什么?考核升级,又应当考些什么?”

“权利义务即其实很简单。如大明士绅不纳粮,便是国朝为鼓励教化赋予给士绅百姓无需缴纳田赋的权利,而寻常百姓需要为官府付出差役,便是义务。

“只不过,大明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所以稍有瑕疵。而对于非一等国民,可以在其征粮纳税的税负外比一等略作增加,如此一来,逐层增加即可。

“不过,这一定制需要详细周全,不能让其无法负担,那便成了*之源。至于考核升级,则更加容易。例如将对汉字书写与国学的熟悉程度定下等级,若想上升国民等级,那么必须达到某种标准。

“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弘扬圣人教化之道,也可使整个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再无二至。岂不是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