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
字体:16+-

62安庆

“王团练,有人在城下,自称故人来访。”安庆团练总目王须水听到手下的传报,心中大疑。现在淮上的兵力,大部分都在向天京战场周边聚集。安庆位置紧要,全靠他手下上万团练守着。是什么样的故人会在这节骨眼上来访呢?

王须水来到城头上往外一看,城下站着一人,带着几个随从,一身江湖大豪的打扮,王须水在江湖上混了这么久,却不认识这个人。

“敢问是哪一路的好汉,故人二字,王某高攀不起。”

城下那人一抱拳:“天王地虎有相逢。”

王须水听到这句话,赶紧命令手下打开城门,将客人迎了进来:“原来是好朋友到来,快请到书房叙话。”

原来“天王地虎有相逢”这句话,是王须水和人约定的暗号。

到了王须水的书房,让小厮上了茶,王须水道:“还未请教?”

“在下张国梁。”

“原来是赫赫有名的大头羊。”

“我已投奔共和,大头羊的外号,提也休提。”

王须水知趣的说:“不知道钧座有何吩咐……”

王须水在《礼部弘文馆文史资料汇编》中写的《自述》中,是这样描述这次会面的:

我叫王须水,安徽安庆人,就是现在江淮布政司下的皖州。我家世居安庆,既是安庆的大地主,又是淮南著名的盐商。从乾隆时期起,我家就是著名的“官盐”的贩运商和盐税包商。

因为出身原因,我的家族,包括我自己,对走私盐的捻子,是非常的痛恨,恨屋及乌,对于和捻子狼狈为奸的太平军也没有什么好感。

但我很早就和共和有了接触,在共和仍旧局限于广东的时候,我就曾经参加了李颖修平章(当时我们都叫他李军师)主持的物资转运协议。我从共和的控制区运出粮食、布匹和糖料等紧俏商品,用来补给清廷统治区的民生,同时按照共和的战略部署,摧毁清廷的乡村经济。

道光十四年春,太平军沿江东下,路过安庆,为了保护家乡不受兵灾的荼毒,我组织了安庆本地的团练,并和李鸿章和苗人凤合作,守住了安庆城,让这座长江上的重要枢纽没有受到大的破坏。保全安庆的行为受到了钧座和李平章的表扬。

1846年,我以购入粮食为名,在共和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参观访问,受到了钧座和李平章多次接见。钧座对当时的国内形势,解放斗争的伟大意义和光明前途做出了有力的阐述和极其重要的指示。但为了方便我在四面皆敌的环境中便于活动,保障共和贩运通道的畅通,让我继续保持清廷团练头目的身份。

我回到安庆以后,和安庆军械所的总制(我的堂弟)和安庆盐帮的掌堂(我的另一个堂弟)交换了意见,他们都同意保持和共和的关系。

两淮经历了清军和太平军反复拉锯,还有捻军的乘火打劫。导致安庆成为相对安宁的乐土。许多难民拖家带口到安庆周边避难。这也使安庆军械所和安庆团练有了充足的人力。

到1847年秋天,我手底下直接控制的安庆团练,包括安庆军械所的工人,超过两万人,有前装枪三千杆,弹药充足。成为淮上的重要力量,两江总督周天爵和巡抚袁甲三多次发文,让我支援天京战场。我都以民壮未经训练,纯属乌合之众为由搪塞过去。但肃顺已经对我越来越不信任。

就在这个时候,共和的张国梁来到安庆,劝说我起义。我当即表示,义不容辞。但鉴于淮上复杂的形势,我认为不应当亮明旗号,而是暗地里给予共和军通行方便,以便保障安庆这个重要通道的安全。经过仔细协商,张国梁同意我,在团练身份的掩护下,保护安庆这个重要的前线转运站。……

但张国梁的《一千八百个日日夜夜》中这样记述:

王须水是旧乡绅,旧地主,旧豪强投机革命的典型。早在共和初起的时期,王须水就通过贩运共和的工业品到清廷统治区,积聚了巨额财富。他用这些财富豢养了一批走狗,装备了燧发枪,作为自己的爪牙。

当太平革命的怒潮卷过两淮大地,王须水就暴露出了他的阶级本质,多次派出他的爪牙,参加了对太平军和捻军的围剿。在庐州合围期间,以王须水为代表的淮上团练,更是直接组成了整个包围圈的基础。正是有王须水这样地头蛇的参与,才使得庐州合围密不透风,并让清廷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平东都护府在拟定两淮作战计划的时候,认为安庆这个长江上的枢纽必须控制在手中。但王须水的手下人数很多,解决起来太过麻烦。钧座指示:能够利用的反动武装要尽量利用。因此,我赶往安庆,与王须水谈判。

王须水十分狡猾,对亮明旗号投身人民革命百般推脱。但是,他又是多次到过共和区的人,见识过现代工业的伟大力量,知道人民革命不可阻挡,对成为车轮下的蚂蚱的命运非常恐惧。

我利用他的这一心理,迫使他从三个方面支援革命:第一、保障通路安全,第二、征集民夫,协同大军作战,第三、为大军提供一部分物资。

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条件,我同意他不立即宣布起义,而是保留他清廷团练的身份。

这样的妥协,在当时是绝对必要的。钧座给予平东都护府的时间表及其紧迫,如果我们在安庆耽误太多时间,那么钧座计划中1848年一连串宏大的革命进程都将受到阻碍。而且,这一方案也是在得到中书门下和大都督府最后批准之后,才正式执行。

……

在张国梁与王须水达成协议的同一天,位于河南的雄武、壮武、熙武三个军,沿涡河东下,迅速突破清军绿营和团练的阻截,占领颍州(阜阳)。

这次东进的三个军,规模扩大了一倍,每个军都有六个步兵营,两个炮兵营,工兵和辎重各一个营,外加一个骑兵分队。所有新增的营都是从留守河南的六个军中调出来的有战斗经验的老兵。

而留守河南的六个军,则以剩余人员为框架,加上在河南招募的新兵,也扩充成十营制的军,正在投入紧张的大练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