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禽记者
字体:16+-

第969章 人是需要仰望他人的【重要章节】

人是需要仰望他人的【重要章节】

他抬起头看着乔治,通过乔治,似乎看到了不同的世界。

“是啊,我也争取了好久才拿到公司的名额,工作了几年了,还不充电就废了。”

“中欧肯定能学到不少东西的,开阔眼界,和你们这些高手一切切磋,这个名额太难得了,真感谢我老总居然给了我。”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

张学龙突然觉得有些害臊,这种害臊来自于自己的知识浅薄还不以为耻,这种害臊来自于他们这些精英居然依旧渴望充电,感恩公司给与机会,而他居然还在这里埋怨高总,埋怨他为什么要让自己来读这个破书。

而他口中的‘破书’,星盛杂志社那些精英们都挤破了头。

还未上课的张学龙的脸红到了脖子根,坐直了身体,意识到自己无知的他开始认真起来。

而高冷则不是意识到自己无知了,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地与帝国顶级的大佬们接触,如果说之前他与王聪的父亲仅仅通过一次电话,那也算近距离接触的话,那此时此刻他和这些大佬们居然成为了同学。

可同学之间,虽然融洽,却也有鸿沟。

这种鸿沟由实力、眼界、世界观甚至人生观的不同而带来。

他的目光落到了坐在左前方的一个男人身上,这个男人四十几岁有余,看上去很是精干,脸上有些严肃,他手里的王斌集团可是一张大王牌,老百姓或许不清楚,专门从事塑料相框起家的王斌集团将国际上这个行业排行第一的韩国,赶了下去,荣登塑料相框这一块世界销量第一的宝座,而这个宝座他一坐就已经五年了。

与许多义乌出来的大企业家一样,这位从自农村一步步打拼出来的王斌,将集团直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而随着企业越做越大,他旗下的高端人士也越来越多,早已拥有私人飞机、销售额已经仅仅是一个数字的他几乎每年每一界的中欧商学会课程他都会来读。

来恶补、充电。

“我们王斌集团得不断进步,这一次我来这里读EMBA主要是寻求一个合作伙伴,我们王斌集团虽然已经从做塑料相框发展到任何相框都遥遥领先,可我们的业务需要扩充。高端市场需要大量名画,真迹就那么一个,复制品太廉价,所以我想招聘起码两百名中央美院或其他同等级出来的学生来临摹名画,然后相框用顶级的红木做,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跟以前欧洲的老主顾说了说,如今的预定就已经有了十几个亿的销售额。”轮到王斌发言的时候,王斌一脸严肃直接将他的需求说了出来。

这是个典型的义乌企业家,直接、果断、不拐弯抹角且关注利润。

“我做红木的,可以和你合作。”他的话音一落,一个声音响了起来,高冷看了过去,这位看上去不太认识可见他的企业还不算恢弘:“欢迎王总去我的企业考察,我们专门做高端红木家装市场。”

“我也是做红木的,做了十几年了,相框我们以前接过类似的业务,欢迎王总去我们企业考察!”另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争起来了。

能不争起来吗?还没正式对外公布就已经接到欧洲十几个亿RMB的订单,而且这可是王斌集团!国际塑料相框第一人!韩国做塑料相框一直在国际上遥遥领先,当年他杀出来将韩国赶下神坛的时候,大快人心!

如果能和王斌集团合作,那企业就有了非常稳定而且十分盈利的合作伙伴。

“好,一会名片给我。”王斌点了点头,他的销售额需要量都大,不出意外的话这两家估计都能谈下来。他皱了皱眉头:“只是这两百名画家......”

“我给你联系一下中央美院的就业办。”李校长二话不说担了这事,要说学生资源,谁有他牛?

“那就好那就好。”王斌听了长长松了一口气竖起大拇指:“韩国那边现在也想搞名画描摹,但是他们肯定搞不赢我们,知道韩国为什么在这方面打不赢我们吗?”

一些大佬笑了起来,看来原因他们了然于心,而高冷却楞住了一时半会没一个很肯定的答案,为什么韩国在塑料相框这方面打不赢帝国?

为什么?

“我们的内需太强劲了,保证了内需再对外,资金雄厚这是最大的原因,而第二方面,这种名画临摹需要功力,试问在其他国家谁能一下就调出两百名高等学府出来的画家?只有帝国!帝国的资源太丰富太丰富了,尤其是人才储备,基础人才储备。”王斌朝着李校长点了点头:“有劳校长了。”

是啊,别说区区一个韩国了,他们一时半会怎么可能弄来这么大批量高学历又技巧娴熟的画家?哪怕他们有这么多画家,这些画家也未必愿意来一个工厂进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临摹。而帝国却可以实现,而且轻轻松松地实现。

王斌的解惑让高冷恍然大悟,这种经验只有多年经商,而且和海外企业博杀过的人才会知道。

“可是现在帝国的机会太少了,还是海外投资好啊。”一个人郎朗说道。

“对啊,还是海外投资好。”

“对了,萧总,你在美国吞了十几家公司,你说说吧,我最近也想去伊利诺州洛克福市投资,有些地方不怎么清楚呢。”

一时间,班上热闹了起来,说话的都是大佬。

高冷没接话,他不知道如何接话,只是心中感慨地看着他们,看着这群帝国顶级的大佬,这些需要仰望的大佬。

人,是需要仰望他人的。

高冷还在国内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区区一个钩子村就让他赚得觉得已经足够多,而这些让人仰望的人早已觉得国内投资机会太少,都转战海外。

华尔街。

高冷的脑海中再次闪过这三个字。

“我是OMSAS投资公司的首席CEO,各位同学好多是我老友了,这次见了很开心啊。”一位年纪约莫三十几岁的男人站了起来,他一站起来,教室内很多大佬就哈哈地笑了起来。

“穆歌,你这小子又来找项目投资了啊!”

“各位,这可是最为大手笔投资的穆总,别看他年轻,上次给我公司风投,一投就是五十个亿,美元!”

高冷心中咯噔一下,身边的语嫣也忍不住叹了一句:“原来他就是帝国风投第一人,穆歌啊。”

“对,我啊就是来找项目风投的。”穆歌哈哈一笑,也是,他本身就是做风投,来EMBA转转,再去MBA看看,找几个项目投资投资这中欧倒的确是个好去处,他的目光落到了高冷的身上,朝着高冷微微笑了笑。

这目光告诉了高冷,穆歌调查过自己。

高冷与他的目光相接,这穆歌朝着他点了点头。

果然,这穆歌调查过高冷。高冷仔细打量了穆歌一下,只见他一身西装革履一看就极为精明,三十几岁就能做到OMSAS投资公司的首席CEO,可见其能力,长得是典型南方人的模样,身高不算高,容貌不粗犷,透着的是江南才子又糅合商人的那种聪明又精干的气质。

风投公司与其他公司不同,风投公司的高层几乎都是年轻人,他们是经济学中的高手也是目光独特的牛人,看到合适的项目的时候果断出手拿下进行投资,当然,他们的要求也是极为严苛,对项目严苛、对收益严苛。

这是一份极其考验眼力的工作,投入资金给一个苦苦寻求资金的项目,条件是在这项目起来后分去大量钱财,而风险是投入资金后,如若项目不成功这钱就打了水漂了。

可见,这位穆歌是投资中的佼佼者。

OMSAS投资公司是帝国数得上号的风投公司,他们的领域涵盖多重方向,每年都保持着井喷式的收益额,这位穆歌是OMSAS投资公司从华尔街高价挖过来的CEO,据说给了大额股份不说,这位穆公子还带来了自己的团队,团队成员个个拿的都是天价。

而这个天价显然是值得的。

前年,OMSAS公司投资一个新兴企业,不过投资了五千万,而今年这企业已经大放异彩,收回盈利十个亿。

去年,OMSAS公司投资一家转型期的小型手机上门维修公司,当时这家公司只有技术人员三十人,可穆歌看中他们的独特的运营视角,仅仅投资了八百万,今年就已经获得收益一个亿。

何止是投资界中的佼佼者,简直就是天才。

此时,这位天才级的投手冲着高冷点了点头,富含深意地笑了笑,高冷也冲着他点了点头。

他看中我什么项目了?高冷想了想,明白了。

“今天聊聊什么呢?”校长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挥了挥手,大家安静了下来:“这节课还有十五分钟,要不聊聊在美国投资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吧,从海尔打入美国市场说起,如何,这是老案例了,正好今天起码有六位同学即将、或正在进军美国市场,一起聊聊,要知道海尔当年打入美国市场那把尖刀,下刀狠稳准啊。”

“对,聊聊这个挺好,我企业正好要进军美国市场,正愁这美国佬市场跟帝国不同,不好下嘴呢。”

“是啊,我的企业在美国扎了有几年了,这块蛋糕不好啃啊,华尔街那些家伙竞争力太牛了。”

聊的第一个案例,高冷虽然不如这些大佬那么感同身受,毕竟他没有公司要进军海外,可是海尔撬开美国市场他是知道的,这是商界中极为经典的案例了,而他知道得更深入的原因是在上次王聪的生日晚宴上,他与海尔的一些高层聊过,而且事后还给其中一个高层做了财经专访。

高冷虽然知道其中一些情况,可在场的精英太多了,他在班上的实力只能说排在后面,这种案例分析由大佬分析更好,毕竟他知道的只是皮毛,而大佬分析后的讨论,他再开口比较合适,于是高冷静静地坐着,拿着笔等着大佬说话。

“来,高总,你来说说。”没想到李校长突然点名高冷,他朝着高冷笑了笑,伸出手做出一个邀请的手势,众人纷纷转过头看向了他,其中一道目光格外地讶异,那就是风行杂志社杨鹏的目光。

他眼珠子都快飞出来了。

案例分析,居然让高冷来第一个发言,高冷心中有些诧异却也不惊慌,他感激地看了看李校长,点了点头。

而其他人的目光有赞许,有讶异,更多的是有些茫然,赞许的来自于同样做媒体的同行,以及了解星盛的一些企业家,而讶异的则是一些了解星盛,却没想到李校长会这么器重这么一位年轻老总;而茫然的是一部分大佬,他们关注点早就没在国内,不认识高冷。

他们不知道眼前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到底何德何能能让李校长点名发言。

“这位高总是星盛杂志社的总经理,最近财经界的宠儿,从一个普通的员工做到星盛杂志社的老总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而且现在他拥有钩子村一块地皮,准备建造成国内有名的养老基地,现在还没开工呢,感兴趣的可以找他聊聊。”李校长见许多人茫然,哈哈一笑介绍道:“对了,他还是香港东帮的二当家,就一年不到的时间,普通人到如今,够独特吧?腐肉案、电击案都是出自他之手,本身就是记者,高冷,来,你从媒体圈的角度来说说关于海尔进军美国市场你的一些想法吧。”

哦......

众人发出一阵惊叹。

这惊叹倒不是对高冷的实力,这实力放大佬面前不算什么,而是惊叹高冷居然没有背景能一下就崛起,速度之快让人咋舌。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是李校长介绍的,无形中更添了几分可信。

高冷心里知道,这是他准备的礼物让李校长愿意帮他这一把。

有时候人情就是这样,高冷只是觉得第一次见李校长应该准备点礼物,给师者礼物是作为学生的本份,而李校长感动,居然在第一天的课堂上就单独点名让他露这个脸。

这个脸,可就贵了。

往小了说,他钩子村有块地皮,而且还没开工,班上的大佬们都知道了,这以后要谈合作,谈起来也方便,更何况很可能有人主动找上门来和他谈合作。

往大了说,这让帝国顶级的大佬们都注意到了他,在以后的班级活动的时候也会高看他几分,不要小看这高看几分,你眼巴巴地去找他们,跟他们高看你,和你平等地喝酒,是两码事。

“我只是一个记者,具体的不太清楚,但是在王聪的酒宴上和海尔的高层聊了几句,他告诉我海尔当年打入美国市场,用的就一个字‘巧’。”高冷落落大方地站起来,郎朗开口:“美国人喜欢用大型家电,这与他们的居住面积大有很大的关系,大厨房用大的洗碗机、大的冰箱、大的烧水器等等。海尔电器在质量和功能上,说实话,占不了先机。”

周围人点了点头。

你跟发达国家的电器去比质量比功能,确实很难。

“所以海尔在初入美国的时候,推广起来很有难度。”高冷继续说道:“后来,他们选中了一个角度破壁而入,这个角度就是‘小家电’。当时好多人都说美国人的习惯就是用大家电,你做小家电不是摆明了没市场吗?可海尔的角度则是:既然都在做大家电,没有人做小家电,那小家电就是个市场空白。”

的确如此,海尔打入美国市场,撬开美国客服的第一把刀就是小家电,微型家电。迷你冰箱、迷你洗衣机、迷你烧水器,一切白色厨具都迷你。而这些迷你的家电一下就被美国的低收入人群热捧。他们的房间面积小,而迷你的电器正好对了他们的胃口。

而中产阶级的家庭呢?

他们也买迷你的家电,比如说迷你洗衣机,专门买来给宝宝洗衣服。

“如今,海尔在国际市场上最为有名的当属小电器红酒冰箱了,海尔红酒冰箱占全球所有红酒冰箱的63%。”高冷口齿清晰地将自己所知道的整理归类说了出来,不过短短的五分钟就将海尔如何打入美国市场,那第一把刀说得清清楚楚。

说完,他坐了下来。

“没错。”一个大佬看了过来,竖起了大拇指:“高总虽然不做企业,可是对企业了解得很透彻啊。”

“当然,高总可是我很想合作的一位老总,他的实力我早就探寻一二了。”接话的,正是那位OMSAS投资公司的首席CEO穆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