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财女
字体:16+-

第三十八章节 辛夷丫头

六娘便瞪了她一眼,又朝四周看了看,捏了一下她已养的粉粉的小脸蛋,道:“小八,仪态。”

八娘只得收了笑,却越发喜欢起辛夷来,这丫头真正是个妙人儿。便携了辛夷的手,笑道:“可惜我们家穷,用不起人,要不然我非向嫂子讨了你家去。不过你便不在我们家也不要紧,我只当你是个好友就是了。”

这话倒叫辛夷吓了一跳,忙正色道:“八小姐喜欢辛夷,日后有往府上去的时候,辛夷就向大少奶奶讨了差事去就成,可不要说什么当奴婢是朋友的话,奴婢当不起呢。”

八娘一时高兴,倒忘了古代这坑爹的上下之分,听辛夷这么说,只是抿了嘴一笑,又问了辛夷年龄,知她也不过才十三岁,比自己大一岁罢了。

说起年龄,辛夷倒一时失了下神。

她留在二郎房中服侍,也没几年了,如今十三,再过几年便是十六七岁,若不被王平甫收了房,那么运气好些,得了恩典,兴许还能许她家人拿了银子来赎,可惜,家中也只有老母并一个幼弟,又哪里赎得起?再不,也就是配了家中小厮,如此过一辈子罢了。

她是生性乐观的,不爱作那伤春悲秋状,虽一心服侍王平甫,却也不愿意就此被收了房,那侍妾哪里是好当的?那些容貌出色的,又遇着混人,就是怀了身孕,亦有被送人的时候,二郎虽不是这样的人,可她一心只当他是主人,并不象有些丫鬟,生了别样的心思。

还好二郎虽生的一幅风流公子样,却对她们几个丫鬟都没心思,又是和气的,想想自己一生,也有这几年平泰安康的生活,也算值了。

这般一想,复又笑了起来。

因当时在笔墨铺里,王平甫并未问价,那店家也不过是记了帐,又让王平甫鉴了字,所以八娘并不知道那些纸黑砚台卖了多少钱,她对物价很有兴趣,就问王平甫:“七姐夫,那些你纸和墨,还有这几个砚台,一共价值多少?”

王平甫还真没注意,倒是辛夷笑答:“那伙计说是东野晖制的墨,一枚十贯,共三枚,三十贯。那纸因是蠲纸,光滑白洁的很,我家二郎是熟客,给价格倒是适中,一张算四十文,一刀纸五十张,共计三刀,六十贯,那砚因是端砚,又因雕的十分精致,也算了二郎十贯一方,三方砚三十贯,总计是一百二十贯钱。”

八娘听了目瞪口呆,一来她没想到辛夷竟是个识字的,二是这会儿可不象后世,有什么乘除口诀,这丫头不过瞄了一眼,就能这么利索的报出价来,三则,这纸黑砚,当真不是一般人家能消费得起的,由此可见,一家人供个读书人,是何等的不容易。

见八娘吃惊,王平甫笑道:“因今日挑的,都是些好的,所以价格贵了些,八妹妹也许不知,那东野晖,是兖州的制墨名家,他所制的墨,自是极贵的,平常些的墨,一斤也不过四五百文罢了。就是那蠲纸,因是特殊处理过的纸张,比平常的纸要光洁的多,用来画画或者与人书信用的,普通的纸张,自然也没这么贵,至于那三方砚,如辛夷所言,因是端砚,雕工也见工夫,才得这个价。”

八娘点头,原来店家这回看人下菜,走了精品路线。

还好自己家几个哥哥用的都是普通的,要不光供这几人读书写字,就供不起。

又夸辛夷:“辛夷这帐算的可够快的。且还识字,倒叫我另眼相看,若哪天我开铺子,请你当帐房先生。”

辛夷捂了嘴笑:“八小姐可别拿奴婢打趣。奴婢不过是往常在二郎书房里服侍,二郎不觉得奴婢烦嫌,因此教了几个字罢了。至于这算帐,也是常去大少奶奶那里回二郎院里的帐,大少奶奶点拨的。”

八娘就道:“总之你是个聪惠的,也不见七姐夫屋里其它的丫鬟这么能干。”

辛夷只是笑。

王平甫却对八娘说开铺子的事情生了兴趣:“怎么,八妹妹要开铺子?”

八娘两手一摊:“我随口说说,哪里来的银子作本钱?再说我才多大?”

王平甫却是不管,只把放在车中锦垫上的三方包好的小砚递了过来:“这三方砚,买了就是打算送给六娘还有八妹妹的,刚好哪日你开铺子,给你记帐好用。”

两个人,三方砚,就是六娘稳重,都坏笑起来。

王平甫这半日也习惯了,只当作不知道,一双星目,瞥向车窗外面。

等回了王府,黄老夫人午睡才起,刚收拾好,几人一行入了屋里,见了黄老夫人并吴夫人,黄氏便问起两个小孙女和孙女婿午后做了些什么,几人说了逛街的事情,八娘又拿出王平甫的送的小方砚来。

黄氏从前是富贵过的,自然识货,便责备王平甫:“二郎你实在太不晓事,就是想着送这两丫头东西,只寻些适用的送送也就是了,这么贵的东西,没得折了她们。”

王平甫便笑道:“老夫人放心,也并未用家里的钱,都是我平常省下来的。”

吴夫人就在边上道:“二郎这话倒是真的,平常拨到他院里的花销,他用处少,又大多在州学里,倒不是拿府里的钱乱用。再说这也不值什么,六娘和八娘都是喜欢看书作画的人,刚好用得上,我觉得二郎这礼比送那些花儿朵儿的,要强许多。”

见吴氏这么说,老夫人也就不再说什么,从八娘手上拿了细看,夸了一番。又有丫鬟给几人上了茶,坐下一处闲话。

见日头西斜,黄氏就要告辞回去,吴夫人笑道:“亲家公正陪着我们家老太爷说话,您老人家不如就一起用了晚膳再回去。这会儿回府上,一样要准备晚膳,岂不麻烦?”

再三挽留,两家也非一般的姻亲,黄老夫人便应了下来,用了晚膳,小吴氏派上府上最好的马车,送了曾家祖孙三代人回府。

回到家中,黄婶子早准备好了粥点,又给曾不疑煮了醒酒汤,六娘服侍老爹喝了醒酒汤,送他去睡了,待回到黄氏屋里,因在王家席上吃的并不多,祖孙三人又吃了些粥和点心,说了会儿话,六娘和八娘这才回屋里睡了。

躺在床上,八娘睡不着,便想着在王家注意到的那些家具,左右不过是些八仙桌,长案,条几,翘头案,花架,交椅之类的。与她了解的唐后期的家具基本上没什么出入,十分简洁雅致,大抵上符合宋人一反大唐奢华,归繁为简的审美习惯,且唐时习惯席地而卧,因此这些高脚的凳椅桌子,也才真正成形不过数十年,说什么审美的趣味,实在谈不上,也仅实用罢了。

王家的满屋里陈列的家具,比曾家要好上许多,不过也只限新旧多寡,若说起款式,却是大同小异。远谈不上奢华。

到底是受条件影响,只看王家家,并不足以窥全部,还要想办法多了解了解才行。

想着事,慢慢睡了过去。第二天天色才亮,八娘就醒了,就见六娘正悉悉碎碎的在穿衣服,听到八娘的动静,低声笑道:“再睡会儿吧。”

八娘摇头,同是姐妹,六娘去服侍祖母,她怎能安心再睡?再说古代晚上又没娱乐,睡的早,起的自然也早,并不觉得犯困。

姐妹二人一道起了床,涮牙洗脸,六娘去祖母屋里,八娘就去厨房里帮黄婶子的忙。

这几日黄婶子也习惯了主食由八娘打理,她只负责洗切好食材。见八娘早早来了,黄婶便道:“若不是老夫人喜欢吃你做的饭,婶子哪里舍得烦你早起,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呢。”

因八娘在姐妹中长的最是瘦弱,老夫人这几日时常念叨,黄婶子也深以为然。

对于自己的身体,八娘自己也觉得确实太弱了些,不过这两个月明显好了很多,听了黄婶的唠叨,八娘笑道:“只是前头生了病,慢慢将养着就好了。再说爹娘和哥哥都疼我,平常没少给我进补,再过两年,兴许不比六姐姐和七姐姐个头儿差。”

黄婶叹了口气。

但愿吧。家中艰难,连带着孩子们都吃不好,当初老太爷在的时候,哪里是这样的情形?老太爷虽清廉,可到底是四品大员,俸禄不是现在的几位老爷可比的,每月仅俸银就有四十银,另禄米还有各种补给也不是比曾不疑兄弟几人要高的多,再则,当初还是太宗年间,物价要底的多,现在的物价可是当初的两三倍,可官员们的收入却并不见长。

黄婶并不知道曾不疑这回带来孝敬奉养老夫人的几十贯钱还有那些绸缎是怎么置办来的,但也总算松了口气,至少六娘不必再每日强撑着做些绣活来贴补家用,老夫人的那些老底儿,也都还能留些。

只是,再一想到听自家老黄念叨的,明年春闱,家中大郎二郎,甚至四郎五郎又要去赶考,这可又是一大笔花销,哪里出?复又愁起来。

八娘在灶台上坐饭,见黄婶子坐在灶台后边一边添火一边叹气,笑问:“黄婶这是怎么了?一大早上的,遇着为难事儿了?怎么叹气呢?”

她不过还是个孩子,黄婶子哪里就能与她说道?便敷衍道:“哪有什么难事儿?想起入秋大郎二郎几人要去京里的事情罢了。”

这一说,八娘心中就有了数,知道她在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