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体:16+-

征得书友miyamm同意,转发一篇深得我心的书评

说英雄谁是英雄

——《大唐西域少年行》书评

读到《大唐西域少年行》第二卷末尾,看到作者轻描淡写地提了句“王忠嗣暴毙”后,我忽然恍然大悟,脑海中蹦出了武侠作家温瑞安的一个书名《说英雄谁是英雄》。

大约是年龄较长、看实体书较多的缘故,《大唐西域少年行》作为一本新手新作,虽然存在不少不适应网文市场的地方,我却看得津津有味。

作者通过略显枝蔓的笔触和多视角重叠的写法,徐徐展开一幅大唐由盛转衰的画卷。

在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画卷中,有仁厚忠诚的儒将、足智多谋的文士、骁勇善战的武将、剑技高强的游侠、复仇心切的少年、聪颖可爱的少女,有好大喜功的老迈君王、翻雨覆云的绝世权臣、贪功幸进的严苛之徒、操.弄人心的阴毒谋士、弑父害兄的隐忍毒蛇、狡诈阴险的域外强敌……

故事的节奏不算快,但读起来很有味道,若兰香幽浮、沁人心脾。

跟读许久,我其实一直有个疑惑:作者的布局很宏大,可主题究竟是什么呢?

主角不断升级打怪、扮猪吃老虎?网络小说惯常用的桥段,基本看不见。这也是不少人觉得爽点不够多的原因所在。

通过穿越扭转历史轨迹?确实有一点,作者费了无数笔墨、描绘了无数曲折,终于扭转了怛罗斯之战的结果。可这似乎无法囊括作者的所有意图。

主题究竟是什么呢?

看到王忠嗣死的那一刻,我终于意识到,此书的主题,至少说前两卷的主题,是英雄!

《大唐西域少年行》是一曲英雄赞歌,称颂的对象并非主角王霨,而是隐隐躲在所有文字后面的大唐名将王忠嗣!

怀着这样的认知,我将前两卷的内容快速浏览了一遍,更加笃定了心中的看法。

从碎叶大战的第一幕开始,北庭都护王正见就不时远眺东南,而王忠嗣正是被贬斥到汉东郡去了。

在李晟出场的雪湖上,虚伪、贪功的哥舒翰和“岂以数万人命易一官乎”的王忠嗣形成了鲜明对比,为石堡之战的惨烈埋下了伏笔。

在李林甫、李亨、同罗蒲丽等人的视角中,王忠嗣的影响无时不在。

通过多人视角的交汇,一个忠于国事、英雄仁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为了避免手下士卒平白消耗在无谓的战场上,王忠嗣宁愿自己身陷囹圄,也不屈从李隆基的愿望和李林甫的淫威,令人格外钦佩。

可惜的是,虽有王忠嗣如此悲天悯人的英雄,却有更多哥舒翰、董延光之流。在李隆基的纵容下,哥舒翰用数万士卒的尸骨,为自己搭建了一座平步青云的阶梯,实在令人不齿。

在正面描写的怛罗斯战场上,顾全大局、不求首功的王正见与阴暗算计、八面玲珑的封常清也形成了鲜明对比。不过,我从字里行间看出来,作者对高仙芝和封常清还是笔下留情了。想来大概是怜悯两人在安史之乱中被边令诚陷害致死的缘故吧。

作者在碎叶大战中,特意写了笔移拔可汗和忽都鲁讨论“何为英雄”的桥段。在移拔可汗认为,忽都鲁的认知是天真可笑的。可忽都鲁依然不顾父亲的嘱托,选择让妹妹阿伊腾格娜先渡河。而忽都鲁之后的种种发愤,其实都只是为了守护自己的族人。可以说,在对英雄的认知上,忽都鲁和王忠嗣其实是一类人。

由此可知,作者认同的英雄,多是悲天悯人的守护者,大概如同江南《九州缥缈录》里的吕归尘,而非横行无忌、血染天下的姬野。

而作者笔下的主角王霨,并未如越多穿越者那样,不停地撕逼打脸,大概也是受作者英雄观的影响吧。

王霨穿越以来的种种努力,其实只是为了改变历史的黑暗轨迹,守护华夏文明的灿烂和荣光。而不是为了放纵自己的欲念,为所欲为。

如此主角,确实难以讨喜。如此英雄,无论是身前还是身后,总是会被人视为愚蠢。众人心中,赞扬的多是机巧百出、杀戮无数的枭雄,却不爱平淡如水、仁慈舍身的英雄。

可作者心中热爱的,大概就是这种愚蠢的英雄吧。而我作为读者,之所以能够读下去此书,大约也是因为喜欢欲海横流中,作者如一叶孤舟的执着和愚蠢吧。

我推测,后面的故事中,主角也必然会为了守护大唐而有所牺牲。不过,因为主角光环在,还有作者温良的文风,应该不会让主角牺牲太多。

从作者不轻易杀掉有名有姓的角色看,他大约会是个温情的中年人。

明白作者对王忠嗣的推崇后,我大约也猜到了主角身世的谜底。但因为作者还没有写完,就不立帖为证了。

隐约记得是房龙在《宽容》一书中表达过,英雄是举起火把驱除黑暗、寻找道路的勇士,却总是在道路开辟后被人踩踏成路基。

王忠嗣或许就是如此悲情的大唐英雄。

第二卷的末尾,作者化用了京剧《单刀赴会》中的唱词:“这也不是江水,这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细细想来,也唯有如此悲怆豪壮的唱词,才能配得上王忠嗣的一生。同时,期待作者笔下的主角,在成为英雄后,避免被人踩踏的命运。